大清朝的“面子”,李鸿章是“用”是“保”,拿捏得十分到位
创始人
2024-11-23 20:18:07
0

原标题:大清朝的“面子”,李鸿章是“用”是“保”,拿捏得十分到位

李鸿章被誉为“晚清第一重臣”,绝对不是虚传。李鸿章去世后,慈禧太后曾感叹:“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一句话就说明了,李鸿章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对大清朝的重要性。

真实的李鸿章,并不是慈禧的“应声虫”,在一些军国大事上,他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判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下诏书,向西方十一国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直接回复“此为乱命,粤段不奉”。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鸿章有很强的家国立场!

李鸿章,还有一个件事情,让人十分的佩服:可以拿朝廷的“面子”做文章,也可以为保护朝廷“面子”,煞费苦心。

第一件事: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时,咸丰皇帝让曾国藩,派鲍超部“霆字军”,速来京师勤王,拱卫京城。但是,当时湘军正在和太平军作战,兵力根本调集不出来。尤其“霆字军”作战勇猛,如果派往京师,湘军面对太平军,胜算又少了一分。

经过一番商议,曾国藩最终还是决定派军入京,这个时候,只有李鸿章间坚决不同意,并给出了理由:

洋人入京,只是为了求和,并不是取而代之,对朝廷统治没有什么不利,不如按兵请旨,静观其变。然后建议曾国藩上奏,让朝廷选取一人率领军队。

书信之间的来往,拖延了时间,很快朝廷来了新的旨意:与英法已经议和,英法以退兵,湘军无需派兵北上。

第二件事:

1861年,太平军逼近上海,两江总督向曾国藩求援,本来他想让曾国荃帅兵去支援,但是曾国荃为了拿回天京大功,直接拒绝了。

而这个时候,李鸿章运作起来,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老家安徽,招募了1000多人的队伍。曾国藩,也把湘军的几个分部交个他统辖,很快李鸿章的部队达到14个营。

1862年3月4日,李鸿章的胡爱军,乘坐火轮船,直接奔赴上海。

正当李鸿章,在上海打的如火如荼之时,大清朝廷两次下旨,让其分派军队前往镇江。对于这个命令,李鸿章自然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首先,李鸿章承认,虽然镇江地区兵力的确不足,但是不至于死于敌命。并亮出自己的态度,如果李秀成支援镇江,李鸿章就派兵前往。他给朝廷的奏章是这样说的“臣深代悬虚,亟欲驰往镇江,就近援助”。

另外朝廷对于“洋枪队”十分担忧,唯恐被太平军所用。于是,李鸿章又在“洋枪队”做文章,他告诉朝廷,上海官民都是洋人在保护,太平军少的时候,洋枪队就上,太平军一多,洋枪队就按兵不动。如果派兵到镇江,洋枪队必定独木难支,上海难保。

最后朝廷评估利弊,不再强迫李鸿章出兵驰援镇江。

第三件事:

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对大清的面子,维护至极!

其中轮船招商局,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也遭到很多保守派的攻击。国子监祭酒上书弹劾“归商不归官,局务漫无钤制,流弊不可胜穷”,大体的意思就是说,轮船招商局必须国办,否则贻害无穷。

李鸿章直接上书反驳“其利固散于我中华,关于国体商务者甚大”,并告诉保守派,轮船招商局让洋人在长江水运中,获利大为减少。

值得一说的是,李鸿章在奏章中说的是“中华”,而不是“华商”,中华是代表的朝廷和国家,一字之差,李鸿章煞费苦心,既维护了朝廷的面子,也反驳了保守派的攻击。

不过悲哀的是,尽管李鸿章一直在维护朝廷,但是1861年,大清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后,将本该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转交给了南洋大臣,北洋大臣,最终导致中央政府成为一个空心的大树,最终轰然倒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放过他吧!”卢拉:不... 据路透社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平台X发贴,声援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称这位昔日政治盟友是所...
宁波云德半导体取得成型陶瓷大直...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波云德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成...
美士邦取得分隔式陶瓷烧结台车及...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美士邦精细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大恒智慧取得增加陶瓷圈表面积的... 金融界2025年7月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合肥大恒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靠... 1938年5月的一天晚上,安徽舒城到桐城一段公路两侧的群山中,一支身穿长袍短褂旧军装,手持大刀长矛和...
“考古中国”重大发现 揭秘江苏... “考古中国”重大发现 揭秘江苏盐城盐业考古重要进展 江苏省盐城市沙井头遗址。 沙井头遗址出土的...
《黑神话》3D新艺术图欣赏 四... 近日游戏博主drayqin在推特上分享了他制作的《黑神话:悟空》3D渲染艺术作品,可以看到四妹卧在溪...
原创 清... 在北京一个古朴的胡同里,一栋看似普通的平房里住着一位老妇人。她的名字是金默玉,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
原创 李... 李隆基称帝后,为何立马除掉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作是你也忍不住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权力的角逐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