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将领之中,王耀武是名气很大的一位,一句话可以佐证,“宁碰阎王,莫碰老王”,这是当时日伪军之间流传的一句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以说明王耀武的厉害。
就连陈老总也称王耀武是国民党将领中“少数几个明白人”之一,在抗战八年之中,王耀武打了许多漂亮仗,如万家岭大捷和雪峰山之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更令人佩服不仅是他战功赫赫。
王耀武还有宽广的胸襟,他一手培养出了三大心腹干将,他们分别是施中诚、张灵甫和邱维达,三人都名震一时,三人都担任过第74军的军长,不过三人的下场却各不相同。
第一位施中诚,他是安徽桐城人,出生在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1921年8月,23岁的他考入了保定军校,由此走上了军旅生涯,淞沪会战之后他被提拔为第57师师长,1939年初,该师编入第74军。
起初王耀武对施中诚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在经过南昌、奉新河靖安等战斗后,施中诚掩护友军,勇猛作战的态度和能力获得王耀武赏识,在王耀武的保荐下,施中诚调任第100军的军长。
后来王耀武荣升集团军司令,第74军军长一职就空了出来,当时许多人都眼巴巴想要担任此要职,究竟让谁接任军长呢?王耀武的推荐很重要,而王耀武恰恰推荐的是施中诚。
就这样施中诚成为了第74军的第三任军长,后来在王耀武的帮助下,施中诚又成为了第20集团军的副总司令,1948年被晋升为中将,后来前往台湾,一直到1974年10月28日病逝,终年76岁。
王耀武一手培养的第二位心腹干将,就是大名鼎鼎的张灵甫,他是陕西长安人,张灵甫曾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小团长,后因失手杀妻一事搞得声名狼藉,是王耀武慧眼识珠,给了他立功的机会。
就是施中诚调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之后,王耀武就推荐张灵甫出任第74军军长一职,当时李天霞是最被看好的接任者,论资历和关系,李天霞不输张灵甫,可是王耀武偏偏就是看中张灵甫。
遗憾的是,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被击毙,在王耀武的三大心腹干将之中,张灵甫是下场最惨的一个,张灵甫死的时候才44岁,他的儿子还没有满月,死的并不值。
当王耀武得知张灵甫被歼灭后,在悲痛之余建议迅速重新组建整编第74师,这次师长人选还是由王耀武举荐,这一次王耀武保举邱维达,这个邱维达的军事才能不输张灵甫,甚至胜过张灵甫。
在雪峰山大战中,邱维达识破了日军分三路进攻雪峰山的作战目的,建议第18路军从左翼封锁日军退路,其余部队包围歼灭进入雪峰山的日军,此方案获准,雪峰山之战大获全胜。
邱维达是王耀武的老部下,他在王耀武手下从连长一路走上来,他的晋升离不开王耀武的提携,遗憾的是,邱维达接任第74师师长之后也是力不从心,无法扭转战事,最终自己在陈官庄一带被解放军俘虏。
邱维达比较幸运,他被俘后得到优待,还被解放军聘请为华东军政大学的教员,不久调任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员,后来转入江苏政协工作,于1998年3月29日在南京病逝,享年94岁,远比张灵甫要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