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在曹操崛起之前,袁绍一直是北方的霸主。鼎盛时期,袁绍是北方乃至华夏最有权势的诸侯,坐拥冀州、青州、并州、幽州。不过,袁绍虽然实力强悍,长期虎视天下,但最终还是输给了曹操。很多人不禁要问,袁绍是北方的霸主,坐拥四国,为什么最后输给了曹操?首先,袁绍虽然实力雄厚,手下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粮草又充裕。但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不团结。袁绍的阵营分为河北冀州派、颍川派和南阳派三大派别。长期以来,三大派系明争暗斗。袁绍在官渡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内讧的结果。官渡之战前,袁绍削了冀州派首领沮授的权力,抓了田丰,导致冀州派人人自危,为张郃和高岚的叛逃埋下伏笔。战争期间,袁绍不听张郃、徐佑的劝告,执意采纳郭图等人的意见,纵容郭图陷害田丰、张郃等人,以致官渡战败。官渡之战后,特别是袁绍死后,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不仅三派争斗越来越激烈,三个儿子也闹翻了。三子不断争权夺利,势如水火,最终败给了曹操。袁绍这群人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其实就是一盘散沙,实力比曹操强不了多少。
曹操集团虽弱,但凝聚力极强。曹操不仅拉拢了大批贵族,还重用了寒门人才。曹操的阵营很少叛逃,即使遇到困难,他的部下也会死忠于他。所以,曹操虽然人少,但实力却不弱。同时,曹操手上还有汉献帝这个宝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不仅有道德上的优势,还吸引了一大批拥护汉朝的人才,得到了底层民众的拥护。毕竟汉朝还没有灭亡,汉朝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曹操阵营的荀彧,袁绍阵营的田丰、沮授等。内部不团结和缺乏凝聚力是袁绍失败的主要原因。从官渡之战可以看出,袁绍这群人是一盘散沙,一场大战跑的跑散的散,而曹操这群人就算处于被动都快没粮了,仍然保持着凝聚力,始终危而不乱。可以说,袁绍除了人多粮多并没有什么优势。
其实袁绍多兵多粮是相对的,因为袁绍对河北的控制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强。否则,就不会出现官渡之战后河北持续叛乱的局面。当时袁绍刚刚吞并了公孙瓒的地盘,还没来得及消化,便攻打曹操,显然十分危险。这很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并导致团队分崩离析。也正因如此,田丰、沮授提出“休养生息,徐图曹操”。然而袁绍太过大自大,听了郭图之流的谗言,误判了自己的实力,一心求成,最终导致官渡败北。官渡之战后,袁绍一行遭受重创,袁绍本人也很郁闷。加之内部矛盾多多,各地叛乱不断。袁绍的队伍越来越没落。袁绍死后,袁家三个儿子陷入内讧,却被曹操打败,袁氏最终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