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文绣的出生以及成长
从落魄的贵族女孩到大清地位尊贵的皇妃,最后,却选择与一名环卫工在一起。今天,我们就来窥探一下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
1909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北京安定门,额尔德特蒙古族家族镶黄旗一户人家出生了一个女孩,取名额尔德特.文绣,书名傅玉芳。
早在16世纪额尔德特家族就跟着多尔衮来到了北京,一百多年每一代都有人入朝当官,风光无限,本该属于世家贵女的文绣却因为父亲屡试不中还英年早逝而生活陷入了窘迫。
文绣的母亲蒋氏也是出身大家的闺秀,因为针线活好,所以很多富贵的家庭找她绣花。而蒋氏就靠着一双手坚定支持女儿读书,7岁时,文绣进入了敦本小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在校期间,文绣表现优异,在家也会帮母亲料理家务,是所有人眼里的好孩子。
1921年,文绣13岁,小小年纪已初步长成,身材挺拔修长,眼睛大而有神,因为一直读书,浑身透着一股书卷气。而在这一年,溥仪也16岁了,宫里有意为他选一位皇后。
为了光耀门楣,文绣的五叔递上了文绣照片,就这样,毫不知情的文绣被溥仪封为了皇妃。被告知不能继续上学,只用在家学习《女儿经》,熟悉清宫戒律。
02被封为淑妃,却选择离婚
1922年底,14岁的文绣被溥仪迎娶进紫禁城,封为淑妃,就在第二天,17岁的婉容被册封为皇后。从此,开始了他们三个人的生活。
开始的时候溥仪也因文秀的才华所吸引,经常和她一起交流学习,还为她专门请了英文老师,告诉她我们不光要学习诗词歌赋,还要与时俱进。
后来,因着文秀的出身,加上平时的生活简单,在这深宫中不谙世事没有任何优势,溥仪也渐渐对她失去了兴趣。而婉容从小出生富贵,家里的实力也雄厚,还有长的也是容貌艳丽,成长环境与溥仪也比较接近,加上地位尊贵,所以溥仪更愿意与她亲近。
文绣不得宠后,从所写的《哀鹿苑》中可以看出,她哀的不光是鹿,更是她自己,独自一人,生活在这深宫中,举目无亲,跟监狱也没什么两样,也看出了文绣对自由的向往,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后来,文绣不争不抢只安静地过日子,选择每天在家读书打发时间。见溥仪彻底不管文绣,婉容就经常写信来嘲弄文绣,文绣感觉生活没有盼头,好几次选择了自杀,可是最后都没有成功。
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并实行,规定所有人可以凭自己意愿离婚,文绣这才看到了希望。1931年的一天,溥仪收到了一封律师函,原来是文绣要与他离婚。
溥仪只觉得不可思议,竟有人敢挑战皇权,这个事情第二天就在天津闹得满城风雨,傅仪顿觉面上无光,怕给祖宗丢脸,只想尽快低调处理此事,就同意了和离,并补偿了文绣五万块钱,从此以后再无瓜葛。
03文绣自己选择的路
虽已进宫9年,此时的文绣也才22岁。离婚后,文绣回到了北平,用回了原来的书名傅玉芳,因为学识好,在一所小学应聘当上了老师,教孩子们画画,那是难得一段美好的时光。那段时间,文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和孩子们的相处,也让她快乐。可是后来......
有好事之人曝光了她就是那个离了婚的皇妃,导致报社每日将学校围得水泄不通,为了减少学校的麻烦,她选择了主动辞职。
就这样隐姓埋名的生活了15年,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文绣才到了一家报社工作,因为涉猎广泛,文笔好,得到了报社社长的赏识。社长还牵线文绣和自己的表弟刘振东,刘振东是国民党的一名库房管理军官,文绣对他也很有好感。
1947年文绣和刘振东结婚了。婚后两人举案齐眉,夫唱妇随,文绣难得过上了安稳温馨的生活。北平解放后,刘振东想去台湾,文绣制止了他,并让他对组织坦白自己的问题。这样,他们能安安稳稳地继续留在北平,至少不用颠沛流离。
1951年,刘振东被分配到了一个清洁工的工作,有了工资生活也有了保障,他们搬到了西城一个胡同里,面积只有十个平米,小小的家却盛满了温馨。
自从搬了家,文绣的身体就不好,经常心慌无力,刘振东就除了上班还包揽了家里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务。
在1953年的9月18日,刘振东刚忙完了工作回到家里,便见到昏倒在了地上的傅玉芳,看着眼前朴实的男人,文绣舍不得又无可奈何,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对刘振东说出了自己以前的经历,刘振东这才知道,自己的妻子以前竟是皇妃。文绣说完便咽了气,时年才44岁。
至此,末代皇妃悲凉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前半生是家人安排的路,后半生是自己选择的路,幸好,社会思想的进步给了她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