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王承恩的一句话说得很中肯
创始人
2025-07-27 18:33:53
0

提起宦官,估计你会想起明朝阉宦魏忠贤。而宦官给我们的印象似乎都是“奸臣”。事实上,魏忠贤也不例外。在帝王面前,他们是红人,权倾朝野,有时候何止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某些时候,他们的风头直接盖过当朝皇帝。

就比如明朝的魏忠贤,在民间更是传出

“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

的传闻。

《明史》记载:

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

魏忠贤是一个地痞无赖出身,最后却

成为皇帝面前呼风唤雨的“九千岁”

,以致于在他死后,明朝的经济每况愈下,有人因此认为,是不是杀了魏忠贤,大明朝就垮了?其实不无道理,原因也不难解释。尤其是明朝王承恩的一句话说得很中肯。

魏忠贤

少时,魏忠贤可谓是市井无赖,贪恋女色,好赌博,不过他也有优点。魏忠贤精于骑射,并能左右开弓。后来因无钱还清赌债,故横下一条心自阉入宫。进宫后,魏忠贤改名为李进忠。入宫后他极尽谄媚,得到大太监王恩的重视,又成为皇长孙身边的随侍太监,后得皇帝赐名魏忠贤。

在深宫后院,

魏忠贤遇见了那个影响他一生的女人——客氏。

客印月,老家河北,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宫女,而是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的乳母,她和明熹宗的感情甚笃,被封为“奉圣夫人”。在宫中,客氏与大太监魏朝结成了“对食”。

所谓的“对食”,就是太监和宫女两个畸形群体之间的畸形“婚姻”,类似于婚姻,但是却没有夫妻之实也不敢有夫妻之名,就像地下恋情,纯精神恋爱。

剧照:魏忠贤、客印月

魏朝又是魏忠贤的伯乐,魏忠贤通过魏朝结识了客氏。后来,

魏忠贤得到了秉笔太监王安的看重,踩着魏朝上了位,把客印月收为了自己的“对食”。

客氏也乐意跟着有前途的魏忠贤。后来的历史证明,客氏还是很有眼光的。

泰昌元年(1620年),继位不足一年的泰昌帝离世,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这位“木匠皇帝”刚刚继位的那会,朝廷东林党的势力很大,皇室受到权臣的威胁,他急需要一个能为自己办事的亲信来巩固自己的皇权,而这个人就是魏忠贤。

东林党其实就是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

这些人乐于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但东林党人的存在,无疑是对皇权存在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天启皇帝如坐针毡,毕竟权力制衡是必要的。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虽然东林党人一开始的名声不错,可是到最后不乏有贪污腐化现象的存在,而当皇帝不宜直接出面干涉时,他必须借助力量实施自己的惩处措施,这个时候“九千岁”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

东林党人榜

无师自通的明喜宗朱由校通过魏忠贤,将东林党的势力进行了牵制,“党争”局面被很好地控制下来。

如果说魏忠贤是谄媚圣上得权,那么不得不说东林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们又何曾不想也能管控天下的治理权,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乃至更多。

而且东林党不希望朝廷向大地主、大商人收税,只要在那些穷苦人身上深挖就好。所以东林党的最大问题是经济问题。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喜宗去世之后,魏忠贤坐卧不安,因为天启皇帝没有儿子,只能兄终弟及,把信王推上龙椅,但是信王一直接受诸侯王的教育,根本不知道皇帝该怎么做,于是他的施政方法一直是正统儒家治国之法。只可惜,崇祯帝的臣子却不这样想,他们唯利是图,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追求,当然,这也契合地主与商人的本性。

崇祯帝

崇祯可是亡国之君,这都是他在煤山歪脖子树前的最后感悟。

王承恩说了一句话“忠贤在,何至于此啊!”

要说这个王承恩也是宦官里的一股清流。据说,当年朱由检还没有当皇帝时,一不小心失足落入水潭,众人不敢营救时,王承恩不顾自己安危,下水营救,但他自己根本不懂水性。还有一次,明朝灭亡之际,大明朝廷受到李自成和清兵势力的威胁,大明政权将倾之际,崇祯帝再难找出御敌之人,还是王承恩主动请缨,虽然崇祯知道派王承恩守城的后果,但崇祯别无他选。

剧照:王承恩

此时王承恩的一句话似乎点醒了崇祯帝,只是为时已晚,

崇祯皇帝一上位直接将魏忠贤整死,后将锦衣卫荒废,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将大明延续下去,只可惜现实给了崇祯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禁要问,魏忠贤为何有可能让大明续命?虽说王朝兴衰有其自然规律,不过就明朝当时的情况来看,魏忠贤阉党集团能让大明续命,至少有2点原因:

首先,魏忠贤的存在,使当时的王朝发展很有规律。

当时的“党争”内讧,无疑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经济上,魏忠贤来自市井,他心里最清楚大明朝谁有钱谁没钱,谁有钱?当然是官老爷。魏忠贤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自然可以让大明国库充盈,他推行的

“一鞭法”

就是个例子。而这也是魏忠贤名声败坏的直接原因。换言之,如果说他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没有去想其他事情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可能早就灭亡了。

其次,魏忠贤轻文重武,尤其善待武将。

或许是受到宋朝以来余烟的影响,一个国家不论是开国伊始还是承平年代,较为完备的武力体系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一旦面临外辱强侵,那么国家危亡只在顷刻间。魏忠贤正是看到了明王朝武力的衰微,所以一直对武将很器重。这也是天启年间明熹宗高枕无忧的关键所在,内政清明,边患无忧,作为一个皇帝,夫复何求。

剧照:魏忠贤

然而,

魏忠贤死后,局面就彻底变了,党争虽然不复存在,但东林党一家独大,

朝中百官跟崇祯根本不是一条心,低下根本没人给皇帝办事,朱由检空有抱负,也只是空谈。

当年,熹宗朱由校去世前,他嘱托皇弟朱由检说魏忠贤

“忠心耿耿,能够做大事”

。然而,朱由检并不满意。

《明史》:“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

这是史学界的一贯说法。但我们应该看到,万历死后,不算短命的光宗,天启皇帝登基后明朝还保持着大局的稳定,朝廷有税收,辽东有军饷。只是,后来东林党公然抗税,并在官场中形成庞大党羽。之后,正是由于“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代天启皇帝出手,在中央重新制定财税计划,才开始重新向江南收商税。

事实证明,只要国家富有,各种矛盾都能内部消化,而作为皇帝钱袋子的魏忠贤,稳固了大明内部税收,却成了东林党的大敌。只可惜,这种局面随着崇祯帝的上台彻底改变。没钱打仗,行政效率又低下,崇祯虽然表面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但却偏听偏信,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

崇祯殉国处

史书中对于魏忠贤的描写无外乎都是“阴险狡诈”、“草菅人命”、“诬陷忠良”等词汇,包括梁启超先生更是说他的窃弄国柄,荼毒生民,足以排进史上最大奸臣之一。

可是评价一个人还应该将其放置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不可以偏概全才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不...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刚开始接触茶叶的新茶友,大致...
原创 一... 岳钟琪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罚银七十万两,表面原因是“误国负恩”,实际上是受了党争的连累,而更深层次的原...
被称为招商“卷王”,“江苏模式... “江苏模式”有何启示? 招商,承载着地方产业培育的重任,历来是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尤其是近年来,面对...
原创 清... 年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号。它不仅仅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之名号,同时还是在寄托着皇帝对一个...
原创 明... 要说朝鲜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莫过于当年的壬辰倭乱之战,它是当日本侵略朝鲜时,朝鲜被迫向明朝求援,明朝派...
原创 魏... 魏延如果单挑五虎上将,凭他的能力,打别人不好说,十拿九稳能击败张飞。 魏延,是蜀国后期重要将领之一...
原创 李... 前言: 每当说起我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唐朝一定是不得不提,因为在我国各个朝代中,唐朝不仅在国力方面十分...
原创 苏... 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国家,他令盟友崇拜邻居敬畏,更让每一次对垒的敌人感到恐惧,他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装甲...
原创 为... 纵观春秋战国历史,秦国与虞烈第六代交战,从西方四面楚歌的偏远封建国,到被大肆羞辱的弱小西蛮国。 卫楚...
莫砺锋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2024年10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聘任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的通知。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名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