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始于一桥”,即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事实上,敲响侵华日军丧钟的一战也发生于一桥即深河桥。
1944年深河桥之战后,日军由进攻转入了防御,侵华的脚步终止于此。
毛主席曾经说过,法西斯国家的军事要点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一旦他从进攻转入防御,那么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而这番话在深河桥之战后的日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1944年的那一场战争—
深河桥之战。
一、横山勇贪功冒进,无视上级指令
1944年年初,日军在多个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军队仅半年就损失了五六十万的战士,丢失了150多座城市和4个省会。
但是就在日军势头正猛的时候,他们的总司令岗村宁次向日军11军军长横山勇发了电报:“不入贵州,停止追击,在宜山柳州一带设立防线。”
日军第十一军算得上是日本的精锐部队,它此前的司令官就是岗村宁次,而现在的司令官横山勇则与岗村宁次颇有渊源。怎么说呢?岗村宁次多次在长沙兵败,之后不仅没有因为作战不力被处罚,反而一路高升,成为了最高司令官。
深河桥之战
而横山勇的成名之战恰恰是岗村宁次屡遭失败的长沙。事实上岗村之后三任司令官都没有拿下长沙,也正是他们成就了薛岳的战神称号。所以对与岗村宁次,横山勇多多少少是有点看不上的。
但是奈何两人不是一个级别,对于上级的命令横山勇也不能直接违抗,不过这也不妨碍横山勇内心有些小九九。
在横山勇受到总指挥部后撤的急电时,他已经和他的参谋们制定好了进攻贵州的计划。因此他此次并没有计划执行上级的命令
,他给总指挥回电说:“部队已经向贵州地区行进了,并且先头部队也已经和敌人交上火了,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没法回撤。”
然而他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这次的冒进,让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的大局势是日军通过之前的豫湘桂战役已经打通了南北的交通线,而日军剩下的就是保护好交通线,把东南亚地区的物资运送出来。现在追击我军军队,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然而横山勇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他们作为主力部队,保护铁路运送物资对他们来说太大材小用了。
横山勇
他认为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占领更多的土地,歼灭更多的中国军队。而现在也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机会,所以他完全无视了上级的命令,开始追击国军,进攻贵州。
二、黑石关、白蜡破之难
得知日军要向贵州进攻,在重庆的蒋介石当即作出了决定,派了驻守四川的29军支援贵州独山。
毕竟贵州是重庆的天然屏障,如果日军攻下贵州,那么重庆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攻击。而且贵州本来兵力也不多,如果日军进攻速度太快,到时候调兵也很难。
另外贵州的独山是国军重要的战略要地,不仅储存着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还有一个军用机场,十分重要。
所以29军接到命令立马派出了先头部队赶往独山,说起29军也是巧了,当年在卢沟桥与日军激战的也是这只军队。
29军的先头部队91师在师长王铁麟的带领下一路疾驰,终于在11月28日抢在日军之前赶到了独山。到达独山他们来不及修整直接抢占了独山县以南的石黑关、白蜡破等防御阵地,并且对日军的必经之地进行了炸毁。
卢沟桥29军
然而当时的独山情况十分紧急,因为道路被炸毁,一路上的难民不断向这边涌来,路况十分拥挤,更危险的是,难民中还混入了日军的侦察兵。
11月30日日军先头部队到达独山之外,不断朝着难民开枪,强迫他们向黑石关跑。当时的难民们后有日军的围追枪杀,前方道路又极其难走,一时间踩踏的、被打死的数不胜数,状况十分惨烈。
12月1日凌晨,王铁麟发现日军的意图后,只能下令关闭关口。看着外边的同胞们因为日军的逼迫,拥挤踩踏而死,镇守黑石关的国军内心悲痛无比,但也无可奈何。
后来黑石关守军和日军隔着中间的难民开炮,一时间中间的难民处在了更加危急的境地。
然而战争根本顾不上那么多,日军也趁着黑石关阵地前的混乱,悄悄地派出多支部队前进,而这也让他们很快就打开了黑石关的缺口。
缺口一开,难民也一拥而入,黑石关一下子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总攻。王铁麟见此状况,直接弃了黑石关撤往了后方的白蜡坡,退至了271团阵地。
29军
白蜡坡前地势低,而且处于白虎山头中间,两侧分别有一座山势陡峭的山峰,守在上边视野开阔,可以对下方的矮关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攻击。
日军占领黑石关之后,继续北上,还把沿路掉队的国军和难民进行了大肆的杀戮,鲜血染红了他们行进的公路。
赶到白蜡坡时,日军对着271团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即使伤亡惨重,他们还是继续向前冲锋。
然而日军没有想到的是白蜡坡不只有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另一个山头273团的国军兄弟从侧面对日军发起了进攻,日军一时间腹背受敌,被打的措手不及,只能仓皇撤退。
但是下午日军的增援就到了,这次增援他们不仅兵力大增,还增加了很多迫击炮、山炮。国军271团和273团压力大增,不得已向上级申请了支援。
王铁麟收到电报之后,一方面让272团准备投入战斗,另一方面向美军发去了求救信号。272团到达白蜡坡矮关之后,双方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对战。
援军272团
日军人多,但是国军地理位置好,而且也誓死与日寇决战到底,所以坚守阵地,击杀了很多日军。日军一向自大,进入贵州以来也烧杀抢掠、肆意屠杀,他们也没预想到他们有一天也会遭受到如此之大的挫折。
不过日军并没有因为伤亡惨重而放弃,他们的指挥官反而重新命令部下组成敢死队进攻。但是当他们进行再一次大规模进攻时,美军空军恰巧赶到,配合国军对日军实施了精准轰炸,日军再一次伤亡惨重。
收到接连的打击之后,日军104联队队长改变策略,一方面这面对阵国军,另一方面派出一队士兵从侧面迂回绕后偷袭
,除此之外,他还派了一个后续队绕开白蜡坡徒步赶向了独山县,意在分散矮关的守军注意力。
日军在这边积极部署,而国军这边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因为通讯线路被炸断,他们和独山县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王铁麟和日军进行过多次交战,所以他很了解日军的作战方式,而且他现在手下兵力也不多,大多数还疲惫不堪,如果鬼子一旦绕后,那么自己这千把兄弟也都会丧命在此。
日军
不仅如此,白蜡坡也并不是前往独山县的唯一道路,如果实在守不住白蜡坡,他们还可以到甲捞河、深河桥继续守。
因此思虑再三的王铁麟趁着夜色撤出了白蜡坡阵地,退守到了甲捞河一带。
日军104联队等到后续部队之后,于天亮的时候向独山县方向行进。而国军273团作为后卫以甲捞河为核心阻击日军,掩护主力军撤退。
而日军104联队准备了6门大炮,凭借着火力步步紧逼,而国军和美军空军相互配合也不遑多让,两方均有损失。
12月2日日军驻入了独山县城,然而他们接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国军所有人员全都撤出了县城,还将所有的重要装备都一把火烧了。
三、撤出贵州,制造“黔南事变”
日军进入县城查看过状况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便宜的他们当即决定向北追击,冲向深处的中美阵地,很快他们就追到了深河桥附近。
当时负责守桥的是美军独山机场的守卫部队,指挥的是伊文思上尉。他接到上级命令,将深河大桥炸毁之后带着部下乘飞机离开。
深河桥
因此当12月2日晚上日军赶到深河大桥南岸的时候,刚走上桥就被突然而起的爆炸吓了一跳,而他们也只能望河兴叹。毕竟深河深河,顾名思义就是很深很深的河呗。
日军看着眼前湍急的河流,想着在短时间内架桥的可能性。然而就在这时,美军战机赶来,对河边的日军展开了新一轮的轰炸,日军也陷入了无限的混乱中,这下也不用再想着架桥继续前进了。
横山勇进入贵州以来,一路尽管伤亡惨重,但也十分顺利,然而现在却被眼前12米深的河水拦住了去路,并且至此以后,他们日军再也没有占领过我国的一寸领土。
因此,也就有了后来流传的那句“北起卢沟桥,南至深河桥(起于一桥,终于一桥)”,更巧的是,两座桥上与日军交战的都是国军第29军。
日军在独山待了一天之后,也没有办法继续北上,独山对他们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更何况还有上级的命令在,横山勇也不敢太深入了,更重要的是在这崇山峻岭中,不及也不能及时送达,所以横山勇决定立即撤出贵州。
深河桥之战
12月4日晚占领独山的日军104联队队长下令撤退,他们撤出独山之后,日军的工兵将独山县所有的重要设施、弹库油库等等全部毁掉,将所有的燃料引燃,将整个独山毁之一炬。
不仅如此,他们在撤退途中,但凡发现有什么重要设施,他们也都全部炸毁,而且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还到处抓壮丁。与此同时,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除了逃往深山的民众,他们逃亡途中遇到的所有村民、老弱妇孺无一幸免,短短两天内,他们就屠杀了我们独山县的近两万同胞,他们在黔南犯下的种种罪行,令人发指。
12月6日日军全部撤出独山,两日后国军援军到达独山,但是他们所见之处,全都陷入了火海之中,而这一次的大火,烧了整整七天。据国民政府称,日军在此地的暴行完全不亚于南京的那一次。
1945年初,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将这次战役称为“第二期抗战中最悲惨(痛)的一页。”
深河桥一战之后,日军向北侵略的道路彻底被截断,而他们再也未能将他们的侵略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战也成为了日军败亡的重要转折点。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