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红军以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位能驰骋沙场的将军一定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留下属于自己光辉的往事。
而在1955年新中国授衔仪式上,有一位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开国上将,他的名字叫做李涛,此人的军事才能非常优秀,是中央军委领导班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毛主席在用兵之前,经常要问一问李涛的意见。
作为一名长时间身居幕后的统筹规划型将领,李涛有哪些超出常人的才能?他又为何会受到毛主席的重视?
投身革命事业
李涛出生于1905年的湖南省汝城县,8岁时进入当地的小学读书,李涛天资聪颖,从小就展示出了比同龄人更快的学习能力,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关注。
1923年,正在中学里读书的李涛第一次阅读到了进步杂志《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他大受震撼,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李涛就对社会中进步的声音颇有耳闻,如今理论性的学习到了社会主义知识,让他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这场反帝爱国的斗争很快就蔓延到了湖南省,对于外国资本家欺压中国劳工和百姓的事情,李涛义愤填膺,和许多有志之士一起走上街头,散发传单,为心中燃烧的正义四处奔走。
然而他的一腔热血却被当时懦弱的政府所不容,很快学校就把李涛开除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既然在学校里待不成,那就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一番。1926年,李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开始在家乡展开共产主义宣传活动,并在汝城县成立了党组织小组。
5月份正值北伐军出征之际,李涛接到了党组织的任务,来到衡阳进行政治学习,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政治素养,之后李涛又前往湖南常德进行北伐的宣传工作。
彼时的中华大地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只有打到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旧社会军阀,才能还给百姓一片安稳的时光,李涛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北伐的事业才能顺利的进行。
1927年李涛再一次回到家乡汝城,担任湖南省总工会会长,号召当地的百姓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并且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运筹帷幄之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民主进步人士遭到逮捕,更有无数的共产党员遭到迫害,惨遭毒手。
李涛也不例外,1927年8月,李涛在工作之际遭到了一支国民党武装部队的袭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李涛率领农民起义军突围成功,并在9月份参加了秋收起义。
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我党的革命根据地附近,妄图对新兴的中国共产党进行围剿,而李涛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从宣传方面转移到军事上。
虽然李涛从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军事系统教育,但他在用兵上的天赋很快就展现了出来。
1929年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李涛率领的红军第7师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亲临前线指挥的他丝毫没有慌乱,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军部队,李涛带领战士们加固防御工事,并且像钉子一样,牢牢的坚守在阵地上。
就这样李涛击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待到援军赶来之时,我军又主动出击,全歼了国民党第18师两个旅的部队,
并且生擒了国军18师师长张辉瓒。
李涛首战告捷,让他受到了党中央的表扬和重视,之后,工农红军在进行军事部署时,中央军委的领导几乎每次都会邀请李涛参加军事会议,
毛主席还会亲自询问他的意见。
而有了李涛的出谋划策,工农红军的部队往往在战场上能够出奇制胜,虽然李涛本人出现在前线上的次数减少了,但是他对战局的分析和研究却一点都不少。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涛又回到了自己擅长的宣传工作,积极撰写文章,呼吁全民族共同抗击外敌,推动国共之间的合作。
在我党内部,李涛是一位能够执掌大局的关键人物,不仅能够决策军队奋勇作战,还能在后方带动生产,又可以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发光发热,毛主席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李涛都是毛主席身边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建设现代军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涛担任了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人民子弟兵从战争中一路走来,书写着光辉的传奇,但建国初期解放军的编制兵种规划十分混乱,除了几大野战军主力,还有无数的乡镇级单位都保留着党组织的武装力量,针对这个问题,李涛主动担任军事上的组织工作。
同时李涛知道解放军不是散兵游勇,想要改变人民军队“土八路”的形象,就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军事管理条令,于是李涛协助总参谋长聂荣臻编写了军队操典条令,并设计了一套关于内务,队列和纪律方面的条令条款,可以说,人民解放军迈向新时代现代化军队的进程,离不开李涛的努力。
1955年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上,
李涛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是对他功绩的肯定。虽然李涛对外的知名度不高,但他一直都在中央军委担任高级干部,为中央的决策部署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小结:
不论是影视剧还是教科书,对李涛上将的描写都非常少,但李涛对国家军队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他的名字不应该随着时间而被人慢慢遗忘,李涛身为人民的功臣,理应得到人民的尊敬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