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看看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
创始人
2025-07-26 22:02:20
0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着许多的知名人物,但是要说断案最厉害、为人最公正、最铁面无私的,那一定是北宋的名臣包拯了。

在一定程度上,包拯已经成了“铁面无私”这个成语的代名词。但一个文人,武艺自然不是很突出,如此一来就需要有人保护,而他的“保护神”就是展昭。

包拯和展昭二人可谓是最佳二人组,这个组合一起破获了不少大案。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包拯去世后,展昭也消失不见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铁面无私——包拯

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其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是虞部员外郎。因此包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先是在僧舍读书,后来直接跟在父亲身边,在官府内学习。

包拯成年后,参与了朝廷的科举考试,一举得中进士甲科,被授予了大理评事一职,主要职责就是在大理寺帮忙判案。

后来父母年迈,包拯不得不辞职回家照顾双亲,直到父母相继逝世,这才走出家乡再度为官。

这次的官职是天水知县,包拯在任期间,明察善断,后来被提拔为端州知州。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石,早在唐代,这里的端砚就十分出名。到了宋代,朝廷也一直要求端州之地每年要向朝廷上缴一定数量的砚台。

但这个过程往往会出现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情况。于是包拯到任后,对每一环节都严格把控,至此从未出现过以前那种的贪污之事,甚至就连自己调任离开端州的时候,也不曾带走一方砚,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包拯被调任的地方正是京都,担任殿中丞一职,后来经过当朝御史中丞的举荐,包拯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随后没多久包拯又被升任为监察御史。

包拯任职期间曾给朝廷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同时主张改变外敌契丹纳贡求和的政策,认为应该主动操练军队,挑选有能力的将领,去加强边境防务。

此后没多久,包拯就被任命为契丹正旦使,奉命出使辽朝。回朝之后的包拯,又根据辽朝的现有情况,提出了诸多建议。在这之后,也多次担任各地的转运使,为北宋朝廷解决了诸多问题。

公元1055年,包拯被提拔为右司郎中,召任权知开封府,也正是在此任职期间,包拯铁面无私的大名广为流传,甚至就连妇女孩童都知道他的大名。

任职期间,包拯将之前的诉讼程序全部简单化,这样一来就方便了百姓上访的难度,有冤屈的百姓可以随时上堂申冤。

当时开封府城内有一条惠民河,只不过河流沿岸被达官显贵霸占,引做私用,致使河道越来越窄,进而导致水灾的发生,无数百姓深受其害。

包拯得知后,直接下令拆除河流沿岸,以及达官显贵们所私自建立的建筑,并派人疏通河道,此举赢得了开封府民众的称赞。

在开封府任职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包待制”的名头越来越响。后来被提拔为了右谏议大夫,期间包拯也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虽然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但也因此得罪了一部分的人,为此包拯还曾特意在家避了一段时间。

公元1062年,包拯在处理政务时,突发疾病不治身亡,当朝皇帝亲自为其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封包拯为吏部尚书。

侠义心肠——展昭

展昭是古典小说《三侠五义》中的角色,展昭自幼习武,武艺高强,精通箭法、擅长袖箭、轻功也是极为精妙,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侠客,江湖人称“南侠”、“展爷”。

展昭一直秉承着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的信念,以惩恶锄奸为己任,曾多次无私地帮助那些贫苦百姓,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威望。

展昭和包拯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一家饭店里,当时展昭在调查金龙寺恶僧之事时,意外在一个饭店里,与进京赶考的包拯相识,二人交谈甚欢,极为投机。

后来展昭潜入金龙寺,偷听二位恶僧对话时发现包拯落入了二人手中,于是展昭就去云堂小院中救包拯于水火,自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更是成为一对让坏人闻风丧胆的组合。

后来展昭在路过土龙岗的时候,与当地土匪交战了起来,土匪小弟不敌,最终上去报告自己的山大王。可不曾想此地的土匪头子之一的王朝与展昭是旧识,二人相见,相似一笑,随即一同上山交谈。

当展昭来到山上才发现包拯二人正被绑在柱子上,展昭立即让人松绑,在王朝等人的示意下,包拯被救了出来。展昭因为和王朝相识,觉得他的武艺当个土匪比较可惜,于是就打算招安他们四人。就这样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投降了朝廷。

后来在包拯成名之后,也没有忘记侠义心肠、并救过自己的展昭。在包拯的举荐下,展昭得以在御花园献艺,最终被封为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并在开封府任职。

此后展昭也就成了包拯的“保护神”,一次又一次的救包拯于水火。

而这完全是因为包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性格,因为包拯办案不看身份,只看对错,无论是何人,只要犯错,在他手下就没有能逃脱的。同时包拯也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这就导致包拯得罪了不少人。

其中不乏有公主驸马、王爷、太后、这种皇亲国戚。当然也正是包拯这种铁面无私、坚持为民做主的性格,才能让展昭信服,进而一直在他身旁护卫。

期间甚至为了救包拯,不惜一人一剑杀入当朝太师府,差点将当朝太师斩杀,虽然最后没有真杀,但也将庞太师吓破胆,不敢再对包拯暗中使绊子。

包拯和展昭二人携手共进,相互扶植,一直度过了数个春秋。期间二人更是接下了深厚友谊。虽然两人明面上是上下级身份,可其实更像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包拯死,展昭失

尽管有着展昭的护卫,包拯并没有受到他人的迫害,可终日无穷无尽的劳作,耗费了包拯太多的心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包拯的身子骨是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再也挺不住了,倒了下去。

包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展昭了。因为包拯对展昭极其了解,深知展昭的性格。如果遇到不公的事,他一定会出手,自己在世还好,有他帮忙顶着,可一旦自己去世,那么展昭失去了靠山和依仗,恐会受奸人所害。

为此包拯特意在临终前将展昭叫到了身边,深切的嘱咐展昭,在自己去世后,展昭一定要立刻辞官离开京都,并且永远不要回来,像之前一样,做一个江湖侠客就好,不要再参与朝廷之事。

尽管展昭不解,但对于包拯的话还是很信服的,他这样说一定有他的道理,自己只需按照之前一样,照做就是了。

这时可能就有朋友要问了,展昭那么高的武功,又怎么会怕别人的暗算呢?一剑杀了就是了。

可包拯却深知官场的黑暗,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展昭一人再厉害,也难挡众人,即便能打赢,但如果对方随便找个借口给展昭安罪名,以展昭的性格也辩解不来。

如此一来展昭就成了朝廷反贼,一个人再厉害,又怎能敌得过朝廷呢?

所以包拯此举就是对展昭最好的保护,展昭对包拯的话也是深信不疑,哪怕他死了,展昭也是照做了。最终展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至于去了哪里无人可知,此结局或许就是包拯所希望的。

结语

包拯和展昭这对二人组,就如同狄仁杰和李元芳这对组合,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就了一对又一段的佳话。

这二人互相成全,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个不在了,另一个也不会有好的结局,就如同展昭一般,最终也只能被迫远离朝廷,归隐江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孙中山 清政府晚期统治腐败,老百姓们为了...
原创 朱... 明朝的宗室制度。可以说是在后世被废除或者扭曲的政策想法之一了。一开始朱元璋也不想养猪,国家都穷成那样...
原创 朱... 引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二首》 1398...
原创 变... 变法还是守旧:王安石变法是亡国之祸还是兴国之路 首卷语 皇帝的特殊地位以及豪强者们与皇帝的关系,是皇...
原创 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驾崩,享年四十九岁,他的死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质疑,毕竟司马迁在描述他的死因...
原创 战...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大量竹简、木牍,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两名秦国士兵写给...
原创 清... 如果是喜欢看清代宫廷剧的朋友,自然也会对里面出现的各种王爷头衔不感到陌生,比如什么雍亲王、恭亲王、庆...
原创 得... 在这大千世界,照相机可以记录下美好的时刻,同样也可以记录悲伤的瞬间。地下党员王孝和得知自己被判处死刑...
为什么明清时期地方官少,但是地...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所以在明清时期的一系列社会体制,相较于整个封建社会的体制来说,是比较成...
原创 日... 今天的印度尚且贫瘠,上世纪40年代的印度其实也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富饶,日本确实有占领印度的计划,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