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下)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与正史无关。
曹操自从统一北方,就把目标转向了南方。荆州刘表以刘备为北方屏障抵御曹操。尽管刘备实力很弱,曹操却从未轻视于他,他先派曹仁领兵三万探听虚实。曹仁也比较谨慎,他先派吕旷、吕翔领兵五千前去试探,结果被一举歼灭。曹仁大怒,倾尽人马欲找回场子,却又大败而回。
三万打不过,那就加兵加将,曹操的第二轮攻击派夏侯惇领兵十万杀奔新野。
荀彧对此表示担忧,他怕夏侯惇不是对手,于是进谏:“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夏侯惇却很狂妄:“刘备鼠辈耳,吾必擒之。”徐庶进言:“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曹操问诸葛亮究竟有多大能耐,比徐庶之才如何,徐庶答:“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进曹营不是一言不发么?此处为何多此一举呢?
曹操为赚取徐庶,将其母接到许昌结果反害死其母,徐庶对曹操能有何感情?他此时进言表面上是在劝阻夏侯惇,实际上却是要激怒他。正所谓骄兵必败,过于轻视对方乃兵家之大忌。夏侯惇果然上当,他口出狂言:“吾看诸葛亮如草芥耳,何足惧哉!吾若不一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愿将首级献与丞相。”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无法再劝,只得由他去。夏侯惇领兵十万来袭,哨探报知刘备,刘备仅有区区数千人马,如何迎敌?张飞、关羽不信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能招架得住这样的阵势,竟有种幸灾乐祸之感。
反观诸葛亮却非常从容,他向刘备要来剑印之后,聚集众将士发令:
战场设在博望坡;
关平、刘封队:领兵五百,设伏于博望坡两侧,于初更时分放火;
关羽队:领兵一千,设伏于博望左侧豫山,待看南面火起,纵兵出击,放火烧敌辎重粮草;
张飞队:领兵一千,设伏于博望右侧安林,待看南面火起,纵兵出击,放火烧博望城粮草囤积处;
赵云队:领新招募的民兵,驻扎博望坡口,只许输,不许赢,以诱敌深入;
刘备队:作为赵云队后援,加大诱敌筹码。
对于诸葛亮的这一套安排,众将既非常明白又非常困惑。明白的是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困惑的是他们又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安排。这场仗究竟能不能取胜,大家都心存疑虑,就连刘备,也是非常忐忑。
诸葛亮这边安排已定,夏侯惇也杀到了,赵云队率先出战。夏侯惇虽然狂妄,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人,他起初还有点警惕之心,不过看到赵云队的配置,他那点警惕之心至少减了一半:这都什么阵容?穿的破衣烂衫,拿的锄头木棍。大哥,您是在开玩笑吗?
这些兵都是诸葛亮新招募的农民,其出战的目的就在于使夏侯惇放松警惕。现在目的达到了,夏侯惇大笑:“吾笑徐元直在丞相面前,夸诸葛亮为天人,今观其用兵,乃以此等军马为前部,与吾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耳!吾于丞相前夸口,要活捉刘备、诸葛亮,今必应吾言矣。”
战不数合,赵云佯败而退,夏侯惇驱兵追赶,追了十余里,不追了。夏侯惇不傻,万一有埋伏呢?夏侯惇正在踌躇,埋伏出来了,乃是第二队的刘备!看到刘备的阵容,夏侯惇仅剩的那点警惕之心也没了:这就是你们的埋伏?如此不堪一击。
众将劝夏侯惇勿追,夏侯惇说:“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吾今晚不到新野,誓不罢兵!”在赵云、刘备的双重引诱下,夏侯惇进入了诸葛亮布置好的埋伏圈。关平、刘封开始放火,赵云、刘备也回头反攻,夏侯惇想要后撤,关羽、张飞从后面杀出,曹军顿时溃不成军,三万人马自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夏侯惇惨败而归。
对于这场战事的结局,曹操似乎早有预料,夏侯惇虽然立了军令状,曹操却并未加罪于他。对付刘备,别人还真不行,曹操要亲自出马,而出兵人数也是空前的多,达到了五十万!欲知刘备诸葛亮能否顶住曹操五十万大军的攻击,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