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的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明史》
朱元璋是一个很传奇的皇帝,从一个放牛娃到洪武大帝的转变,就可以看出此人的不凡之处,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铁血的性格,他很难成就这样一番大业。
然而,在建国初期,一向敢打敢杀的朱元璋,在一件事情上却被迫让步、妥协,此事就是同时期的日本。最后,他甚至还将日本列入“不征之国”的范畴。那么,到底是为何呢?这中间又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刘伯温与朱元璋的友谊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自幼家庭贫苦。不过,朱元璋却是一个能吃苦、肯上进的人,他要过饭、当过和尚,却也眼光长远,为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从军后,朱元璋表现英勇,被郭子兴看重,不仅提拔当了将领,而且还将养女嫁给了他,这是朱元璋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自此之后,他的传奇故事便开始了。
攻滁州、占金陵,并在战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郭子兴去世时,朱元璋还成功吸纳了他的部下,一跃成为了元朝末年最大的军阀之一。同一时期,刘伯温则因仕途不顺,隐居在浙江青田一带,还有着浙江四贤的名头。
多年后,朱元璋的大军打到了浙江,听闻刘伯温的大名,他便礼贤下士将刘伯温请出了山。自此,两人开始了亦师亦友,亦或者是对手的生涯。
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后,刘伯温的存在好似西汉时期的张良,为他制定了很多战略上的策略。比如,在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的问题上,刘伯温提出“避免两线作战”的方针,意思就是打一个拉一个。
正是靠着这样一种策略,朱元璋在后来的战斗中所向披靡,先后处理掉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和北方的元廷,于公元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俗话说得好,守业更比创业难,朱元璋得天下后,本以为天下就太平了,可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让他非常恼火,却又无能为力,此事就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
大明朝与沿海倭寇
从时间上来看,倭患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早在南宋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南宋的名将戚继光不但与倭寇做斗争,最后将南宋沿海的倭寇平息。
只是,元朝末年、朝廷腐败,虽然早期忽必烈曾建立了东南行省,专门负责倭寇的事宜,但到了元朝末年基本就是一个摆设,如此情况下倭寇之患再度发展了起来。
明朝初期,日本刚好处于战国末期,在那样一个时代交替的时候,日本的国内局势更加混乱,而为了从外部获得更多的资源,明初时期的倭患比以往更加猖獗。
他们在我国的沿海地区隐藏,一旦出现出现大型的商船、货船,便会冲上去烧杀抢掠,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沿海百姓更是深受其害。
明朝建立之初,国内政局还不算稳定,朱元璋也不想多生事端,便派遣了一个使团去日本商谈两国外交。可惜的是,日本的大名却不当一回事,不仅继续胡作非为,还杀了朱元璋的使者。
不久后,仅活着的一名使者带着日本的国书(口头语言)回来了,言语间充满了不屑和挑衅的意味。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准备发兵攻打日本。
不过,在这样一个紧急关头,刘伯温站了出来,他对着朱元璋说日本不能打。否则的话,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明朝就危险了,原因也非常的简单。
不能打日本的原因
咱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底层的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朱元璋的建国之战,又打了许多年,可以说元朝到明初这段时间,社会人口大幅度减少,村庄也是十室九空,急需要一个修养生息的时间。
虽然明朝的综合国力比日本强大,但也处于悬崖边上,一招棋走错就会满盘皆输。在此情况下,与其和日本开战,不如关起国门、猥琐发育。
如上述所言,元朝时期忽必烈就曾建立东南行省,专门负责征讨日本的事情。当时,忽必烈先后派遣过两次大军征伐,结果都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效。
一方面是因为元朝的大军多是陆战而不熟悉水战,另一方面是日本的国土距离中原太远,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远达不到远征的需求,即使到了日本也会因种种原因失败。
元朝初期,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要比明初大得多,他们都没有打过小小的日本,朱元璋又凭什么打败日本呢?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所以刘伯温才会阻止朱元璋的冲动行为。
除此之外,即使打下日本也没什么用,一方面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另一方面是没有任何的意义。日本为何会出海劫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国土资源贫瘠,国内的生产不够自己人的需求。
封建王朝时期,社会的发展主要靠农业、靠土地,日本土地少、山地多。试想一下,朱元璋打下日本后,能在上面做什么呢?说不定还需要不断向日本运送粮食来维持局面,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有点得不偿失了。
听到刘伯温的一番话后,朱元璋思考再三,便认可了这一观点。同时,为了让大明王朝不重复元朝的覆辙,朱皇帝还设立了一个祖训,那就是不能打日本。
纵览明朝的近300年历史,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出兵过日本,甚至连想法都没有。当然,没有想法并不代表明朝没有那个实力,明成祖朱棣时期,大明朝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只是,朱棣并没有靠着强大的海军实力,而去征伐日本。同时期的日本,也不敢再犯大明朝的边疆,这或许就是“实力的威慑”吧,大明朝的实力让日本再也不敢在老虎头上拔毛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