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创始人
2025-07-26 08:02:18
0

人们相信历史总在重演,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们也相信人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毕竟“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但是,我不这么觉得。

如果历史总在重演,那我们的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千年之前还是农业文明,千年之后我们历经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乃至即将到来的智能革命,这一切又如何解释?

如果历史总在重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历史、知历史?中国人特别喜欢讲“以史为鉴”,在高谈阔论中引经据典,总能让不少人信服。他们还形容读历史就像打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但真是这样吗?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角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知识的真伪性。

历史教训需要总结、需要学习、更需要认真实践。但问题是,你总结的历史教训,你学到的历史教训,真的符合实际情况吗?

有一大批股民信奉技术面,他们相信两根K线,就能预测复杂的股市走向,什么跳空缺口、颈线位、头肩顶、阻力位,这些东西简直完美地把投资市场简化了,也完美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甚至自己开始幻想着把股市的钱都赚到的快感。有了这套绝技之后,用不了几年就能赚到几百万。你跟他说,这套东西没用,那就是在破坏他的发财梦,他一定对你不屑一顾。

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股票交易员之一,杰西·利弗莫尔,曾在1907年金融危机中正确判断市场下跌趋势,通过做空赚了数百万美元,接下来几年他继续利用他对市场的深刻理解来交易,1929年股票崩盘又为他带来巨额财富。但1929年利弗莫尔判断市场触底并开始大量买入,结果损失惨重。这时候他始终抱着过去的经验,结果又因为一连串投资错误直接破产,然后负债累累,并在1940年自杀。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面临着内部的权力斗争,他试图从东汉末年“王允杀董卓”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认为宽恕政敌可以稳定局势。于是元子攸赦免了尔朱荣的党羽,但这些被赦免的人并没有感恩戴德,反而后来背叛了他,导致北魏政权更加动荡,最终元子攸本人也失去了性命。

斯大林时期,苏联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农业改革,包括强制性地将农民土地合并成集体农庄。苏联领导人当时以为通过模仿工业化生产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这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农民的意愿。这一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反抗、粮食产量下降以及严重饥荒,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并对苏联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长期影响。

人们吸取的不一定是真教训,还可能是个人的偏见,个人的胡乱猜测。

第二,历史事件的可积累性。

所谓可积累性,就是人类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进步。这种积累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技术上,还包括制度、文化和道德等方面。

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在古代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例如,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文主义教育,这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看到的终身学习、在线教育等概念,也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贝尔的电话建立在电报技术之上;计算机的发展则是电子学、数学和逻辑设计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成果。现代互联网更是将通信、计算和存储等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网络。

抗生素彻底改写了医疗卫生事业,它的发现建立在早期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如巴斯德和科赫的工作。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揭示了病原体的存在及其致病机制,为后续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还学会了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开发出新的药物来应对抗药性问题。

历史是一个持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张宏杰有本书叫《中国国民性演变史》,中国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在过去两千多年其实一直在变化,战国时期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汉代,唐朝的经验也不能指导明朝,19、20世纪的历史教训让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发愤图强,我们众志成城。

摩根·豪泽尔的《金钱心理学》一书研究了美国历史上的经济衰退情况,发现19世纪末的美国基本上每两年就会发生一次经济衰退,到了20世纪初,变成了每五年会有一次经济衰退。但在1950年之后,更是变成了每隔8年一次。整个趋势是,经济衰退的次数越来越少,持续时间越来越短。

原因是什么?按照豪泽尔的说法,一个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过去美国以制造业为主,容易出现产能过剩,众所周知,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因。但现在美国以服务业为主,不容易出现产生过剩。另一个原因是,人类吸取了历史教训,学会了避免,至少是延缓经济衰退,并学会了如何快速从经济衰退中复苏。

典型的案例是“中央银行”,即美国的美联储。央行可以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个“看得见的手”调控经济周期,而且效果很不错。

所以,可积累的历史事件实实在在地改写了我们的观念,进而改变了世界的进程。

第三,人的多元性复杂性。

人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真实情况是,一批人真吸取了教训,进行了改变;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吸取教训,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很顽固。

荷兰位于北欧低洼地区,大约有26%的土地低于海平面,50%的土地海拔不超过1米。由于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荷兰在历史上一直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威胁,尤其是洪水。

1421年圣伊丽莎白日洪水,这场灾难性的洪水摧毁了多个村庄,造成数千人死亡,并且永久性地改变了荷兰西南部的地貌; 1570年万圣节洪水发生在荷兰独立战争期间,对荷兰南部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也被认为是推动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一个因素。

1953年北海大洪水是荷兰现代史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1953年1月31日至2月1日夜间,强烈的风暴潮袭击了荷兰、比利时和英国的海岸线。在荷兰,这场灾难导致了超过1800人死亡,近10,000栋房屋被毁,约7万人无家可归,以及大量的牲畜死亡。经济损失估计达到了当时的数十亿荷兰盾。这次洪水促使荷兰政府启动了雄心勃勃的“三角洲工程”(Delta Works),以加强国家的防洪体系。

这个工程包括建造堤坝、水闸、泵站和其他水利设施。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斯海尔德屏障(Oosterscheldekering),它是一个可以关闭的风暴潮屏障,能够在风暴潮来袭时关闭,保护内陆地区不受海水侵袭。而且,自三角洲工程完成后,荷兰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灾难性洪水事件。

反观海地,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也不知道借鉴成熟国家的防洪政策和长远规划,国内民众也不积极参与防洪建设,导致 2010年的地震造成了约22万人死亡,超过30万人受伤,150万人无家可归; 2016年飓风马修,导致至少546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大量农作物被毁,经济损失估计达到14亿美元。

所以,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不是每个人都能吸取历史教训,也不说每个吸取教训的人,都能运用好历史教训。

黑格尔的那句“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实出自他的《历史哲学》一书,原话是: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环境,都具有一种个别的情况,使它的举动形式,不得不全由自己来考虑、自己来决定。当重大事变纷乘交迫的时候,一般的笼统的法则,毫无裨益。回忆过去的同样情形,也是徒劳无功。一个灰色的回忆不能抗衡“现在”的生动和自由。

他的意思应该是, 人们不可能把教训当经验,完全照搬。

所以,人真的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过,这个人不一定是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共和报:米兰将1800万欧报价... 直播吧07月26日讯 据意大利媒体《共和报》报道,AC米兰计划报价尤文中锋弗拉霍维奇,转会费1800...
原创 如... 笔者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还是从一篇讲“俄罗斯的GDP和中国一个省相当”的文章开始的。之前一直知道俄罗斯...
原创 蜀... 三国时期,自从昭烈帝刘备魂断白帝城之后,蜀国朝政就由诸葛亮一个人一力承担,刘禅和其他大臣都处于彻底摸...
原创 安... 虽然说,黄巢起义才是压垮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唐朝真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却是“安史之乱”。基本上,...
原创 项... 犹记得当年秦始王游于会稽,驾大船渡浙江,阵容威武庞大,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同一时空下,刘...
原创 明... 在整个明朝二百七十六年里,明军一直没能征服蒙古,反而这些蒙古骑兵和后金联合,打败了强大的明军,葬送了...
原创 黄... 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张颌同败军退守阳平关东。凯旋而归的黄忠兴奋地来到刘备面前,自信...
原创 战... 一座偶尔被发现的流沙墓埋葬了30多具盗墓贼的尸体,墓室内的陪葬品保存完好。墓主人以超人的聪慧得以珍贵...
原创 二... 战争是最残酷的一件事,因为它能使得一个国家面目全非,甚至是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无论是战胜的国...
原创 日... 综述 战争是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也给人的身心带来了永久性的伤害,即便是如侵略国的日本,也曾因战争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