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什么女人最尊贵?大家都知道,当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真当上皇后那个滋味未必好受。要当上皇后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困难,首先你得学会投胎。投在一个家世不错的人家,生一副好的相貌,这是最基本的。接着,运气还得好,选中能当皇帝的潜力股。而且要成为正妻,然后才有可能顺利当上皇后。
接下来的路更难走,皇后这个位置要想坐稳,你得有自己的儿子。有了儿子,还得想办法保证他能够成为太子。即便成为了太子,你还得期盼他不被人觊觎拉下马。最后如果儿子能够顺利登基,自己成为了皇太后,这口气才能慢慢地松下来。有那么夸张吗?顺治帝的三位皇后,你就知道当个皇后多不容易。
顺治帝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清朝唯一一位被废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乾隆帝也曾经准备背废后,但是最后没废成,只是打入冷宫。整个清朝唯一被废的,废后成了的就是顺治帝。这个被废掉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什么来头呢?
说起来也是大家族,来自蒙古的科尔沁部,也是跟清朝皇室联姻部落。早在后金时期,科尔沁莽古斯的女儿哲哲孙女布木布泰(孝庄),还有海兰珠,先后都嫁给了皇太极。这些人跟博尔济吉特氏是什么关系呢?关系很近,哲哲是博尔济吉特氏祖姑母,布木布泰和海兰珠是她的亲姑姑。顺治帝的母亲是谁?那就是布木布泰。也就是说,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的亲表妹。不光是这层关系身份金贵,博尔济吉特氏本身在自己的家族也是被视若珍宝的。这点从博尔济吉特氏结婚的排场上就能看得出来。
据当时在中国的外国耶稣会士记载,说皇后是在全部军队和无数骑兵的陪同下来到北京的。并且惊叹说,世上竟确实有如此无边无际的骑兵队伍,我亲眼见西鞑靼给中国国王八万匹马作为礼物。就这个阵势,那这是给足的顺治帝面子。不光是陪嫁够风光,据说博尔济吉特氏本人也是相当聪明漂亮的。
据《清史稿》记载,这位皇后是“丽而慧”。即便是后来被废了,顺治帝提到她也不得不说一句“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说明博尔济吉特氏真的是秀外惠中,既聪明又漂亮。就这么一位家世好,人也聪明漂亮的皇后,到底是哪一点让顺治帝不满意?以至于人家才嫁过了三年,就一定要下诏书废掉她呢?
有人说,是因为顺治帝的叔叔多尔衮。这事跟多尔衮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去了。顺治帝和博尔济吉特氏的这门亲事,就是在顺治帝继位之初才6岁的时候,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给他定下的。为什么是多尔衮给定的?顺治帝就要废了博尔济吉特氏?一个字“恨”。
顺治帝继位的时候只有6岁,叔叔多尔衮摄政。在小小的顺治帝眼里,多尔衮是一个“恶魔”作威作福。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经常把顺治帝吓得一愣一愣的。这些也就算了,说顺治帝还遭到了多尔衮的凌辱。按说多尔衮是顺治帝的叔叔,那会是摄政王,顺治帝喊他“皇叔父”很给面子了。可是多尔衮还不满意,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非要顺治帝直接喊他“皇父”,把“叔”字给去了,就直接让你喊“爸爸”。
小小的顺治帝心里是什么滋味?另外多尔衮还经常到孝庄宫里头去,这个事不少的野史和电视剧里都有记载和演绎。总之是风言风雨,说的非常难听。这也让顺治帝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辱,所以他按下决心,将来一定要雪耻要报仇。很快就到了顺治7年,机会来了,多尔衮暴亡。你要问你了,人都死了。那还怎么报仇?顺治帝有办法。
他先是清洗了多尔衮的党羽,然后把多尔衮的尸体从地底下挖出来鞭尸。这都不解气,最后还砍掉脑袋暴尸示众。可见顺治帝的内心对多尔衮的这种恨意滔天倒海。顺治帝带着对多尔衮如此之深的恨意,去面对多尔衮给他定下的娃娃亲,怎么可能看博尔济吉特氏能顺眼,更何况这个博尔济吉特氏还是自己母后的娘家人。尽管顺治帝这个皇位是母亲给他争取过来的,可是他对母亲并没有感激,反而表现的是相当地叛逆。
说孝庄还在做皇后的时候,不喜欢宫里的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儿子学汉语。认为学汉语对他们的统治很不利,说是“甚厌汉语,或有儿辈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则胡运衰,辄加禁抑”。可是顺治帝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母后的想法太保守了,认为只有学好汉语甚至是汉人的习俗,才能够更好的治理天下。所以完全就不管孝庄是怎么想的,自己是如饥似渴地学习。
再一个孝庄坚决反对满汉通婚,尤其是不允许顺治帝纳汉女为妃。甚至下令说“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那会满人女子不缠足,这一点顺治帝也是很不认同的。久而久之,顺治帝对母亲孝庄的各种意见和想法,那都是条件反射般的逆反。总之是你说东我就朝西,你指南我就打北,以不听你的为风向标。
不听,那当初为什么要娶博尔济吉特氏?你不娶人家不就完了吗?这一点说实话,顺治帝也不是没有反抗。他心里很明白,母后之所以同意多尔衮给他定这门亲事,是就是希望自己的家族博尔济吉特氏,在宫里能有个稳固的地位,能够光耀家族的门楣,而且科尔沁部那会儿的实力也确实强。强强联手有什么不好的吗?政治联姻。可是顺治帝逆反他不愿意,所以一开始就没答应。可是孝庄根本就没搭理他,带着彩礼就去下聘了。等人家浩浩荡荡带着嫁妆过来,顺治帝还是不愿意,甚至下了一道谕旨,说“大婚吉礼,此时未可遽议,所奏不准行”。
就说这会还不是举办婚礼的时候,回头再说吧。人家来都来了,你这拖就不像话了,把姑娘晾在那,不合适不像话。所以母后孝庄就给他一手包办了。什么时候举行典礼,什么时候大赦天下等等。让博尔济吉特氏如期进了宫,成为了中宫皇后。这会儿顺治帝能怎么办呢?生米煮成了熟饭。这都娶进门了,还怎么反抗?他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冷战。甭管你们怎么安排,皇后的寝宫我就是不去,我不跟她同房,你们能把我怎么着?那确实不能把你怎么着。就这么着过了三年,顺治帝实在是忍受不了,就提议出要废。
难道就是出于对多尔衮的恨,和对孝庄的逆反,所以顺治帝才不喜欢博尔济吉特氏执意要废后的吗?是,但不全是。什么意思呢?在废后这件事情里头,博尔济吉特氏自己“作死”的成分也不少。那么具体她是怎么“作”的?
顺治帝也不是没有解释,他说“自册立之始,即与朕意志不协”。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两个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全面提到,顺治帝认为学汉语很有必要。但是小时候母后孝庄不让学,这会长大了,白天处理政务,晚上是挑灯夜读拼命学习。可是,这对从小生长在蒙古草原,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说的博尔济吉特氏来说,简直是难以理解。不仅不愿意跟着学,甚至也理解不了顺治帝为什么要学,内心对汉族的传统和文化也是排斥的。
你说就这种情况,两个人能有什么共同语言?就算没有共同语言,彼此能够互相欣赏和尊重也行。可是顺治帝对这个皇后是完全欣赏不起来,为什么呢?一是博尔济吉特氏生活很奢靡奢侈浪费,顺治帝在整个清朝历史上,其实都算得上是一个非常节俭的皇帝了。当然了,这除了跟顺治帝本身的习性有关,也跟当时清朝刚刚入关,国力还不够强盛有关系。
可是跟这一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尔济吉特氏这个皇后生活做派极尽奢华。她不仅是来自草原的公主,她还带来一身“公主病”。你听顺治帝是怎么说她的,说“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这真是大手笔,衣服只要不是绫罗绸缎一概不穿,吃的也得是珍馐美味,而且餐具也不能随便,只要不是金器,当场就给你碎了。这谁能忍?而且生活奢靡也就算了。贵为皇后,有那个资本。
更让顺治帝不能忍的是,博尔济吉特氏的人品也不咋地。前面都不是说顺治帝对她的容貌也没话说,特别夸奖了“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你再接着往下听后头的话,说“乃处心弗端,且嫉刻太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蘼不猜防”。
这话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大了,说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女人的聪明是聪明漂亮也漂亮。可是心胸狭隘猜忌心极重,但凡是有长得漂亮一点的妃子跟顺治帝接近,她就想办法把人弄死。而且对顺治帝的一举一动,也是各种的猜忌防备。总而言之,就是宫廷剧里的那种高段位又爱兴风作浪的嚣张跋扈的选手就是她。你说顺治帝能喜欢她吗?躲都来不及。就这么忍了三年,实在忍不下去了。下旨说“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
就是说你博尔济吉特氏不配做皇后,我要废了你。此话一出,在当时那真是石破天惊。王公大臣们能同意吗?肯定不同意。大伙照常是劝,甚至有人提出说“咱们不废皇后,再设东西宫,选你喜欢的女人,协理六宫行不行?”。咱们不理她,架空她就行了。可是顺治帝表现就是固执不肯,王公大臣劝不动。母后孝庄的话你听不听?面对母亲的压力,顺治帝软磨硬泡,甚至上演了一出苦肉计。说自己是“”含忍久之,郁慊成疾”,再这么忍下去的话,我都要得抑郁症了。
那你说孝庄还能怎么着?侄女光耀门楣是重要的,可是亲儿子更重要了。最后只能是默许了顺治帝的要求,废就废吧。就这样,顺治10年8月25日顺治帝下旨把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改居侧宫。第一任皇后,就这样算是给正式废了。不过你别忘了,孝庄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不是普通的太后,她还是个政治家。你这突然把科尔沁部的宝贝女儿给废了,人家科尔沁部能答应吗?
这一点,孝庄早就想到了,所以安排了后手。什么后手?这就得提到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提到这个称呼就知道了,第二任还是来自于孝庄母族的,是孝庄的侄孙女,而且为了吸取上一次教训,孝庄这次选择的皇后,性格上是格外的淳朴忠厚,品行也十分之端正。就是为了让顺治帝挑不出毛病来。那顺治帝能接受这个安排吗?
说实话,刚把第一任博尔济吉特氏废掉之后,顺治帝算是松一口气挺高兴的,去了一块心病。可是这个高兴的劲还没过去,母亲又给他安排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心又沉下去了。这叫什么事?刚走一位又来一位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就十分抵触。可是人都安排上来了,怎么办呢?老办法冷战,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我不去她的寝宫不跟她同房,你安排了也没有用。那这一次顺治帝有没有提出要废后呢?刚开始肯定是没有。因为史书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有史之家推测有可能是刚废掉第一任皇后之后,他折腾累了。
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位小博尔济吉特氏确实很本分,顺治帝找不到废后的借口。不过后来还是提出来了,仍然要废后。那这是找到借口了吗?不是,而是另外一个女人闯入了他的人生。说出来大家也不陌生,大名鼎鼎的董鄂妃,关于董鄂妃的身世,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的,流传下来的版本主要两个。
一是说董鄂妃其实就是秦淮的绝色名妓董小婉,还有种说法说是董鄂妃原本是顺治帝的弟媳,是被顺治帝强占了的。这两种说法靠不靠谱?第一个版本显然是不靠谱的,人家董鄂妃她不是姓董,她是姓“董鄂”,这一听就不是同一个人。这种说法之所以流传甚广,有可能是因为皇帝和风尘女子这样的情节编出来肯定很吸引人。
那么第二个版本靠不靠谱呢?只能说有可能。因为根据史料记载,董鄂妃进宫的年纪是18岁,而清宫常规的选秀年纪是十三四岁左右。如果没选上,可以自行成婚,所以18岁才入宫的她,很可能已经结过婚了。再加上顺治帝的弟弟襄亲王去世的时候,和董鄂妃入宫的时间十分接近,所以大伙就有了这么个猜测。但是也仅仅是猜测,因为并没有可靠的正史可以验证这个事。
当然,不管真相如何,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董鄂妃这个人确实是一个难得的美人,不仅长得漂亮,还饱读诗书,让顺治帝是一见倾心,并视为唯一的知己。顺治帝有多么宠爱董鄂妃?给你说几个事。一是封号晋升快如火箭,顺治13年18岁的董鄂妃入宫,8月被封为贤妃,9月晋升为皇贵妃,12月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礼和颁诏典礼并大赦天下。
你要知道,在整个清代近300年的历史当中,因为册立皇贵妃而颁诏大赦天下的绝无仅有,就只有这一次。一般只有在册封皇后的大礼上,才会这么干。二是后宫佳丽三千,顺治帝只取董鄂妃这一瓢,宠冠后宫并且是独宠,这个事本身不稀奇,可是顺治帝宠到什么程度了?
说董鄂妃入宫后第二年产下一子,按说这个孩子应该是排行第四皇四子。可是顺治帝不这么说,他说这是我的黄长子,朕的第一子,意思很明显了。其他的嫔妃和孩子都不在我眼内,我眼里只有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孩子,这就是真爱。还有最后一点,就是咱们前面提到的,顺治帝动了废掉第二任皇后的想法,原因自不待言。爱到这个份上了,肯定是想立董鄂妃为皇后。只不过这一次废后,并没有上次那么顺利,而且没有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董鄂妃,又为何不惜以死相谏来阻止顺治帝废后呢?
要说顺治帝也是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这是第二次废后了。并且第二任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母后孝庄肯定是不可同意的,自己也没有把握说服她,所以就耍了一个小聪明。顺治14年,孝庄得了天花。天花这个病在成年的时候,那很要命的还传染。所以得了这个病,就必须得出宫,这叫“避痘”。顺治帝就想趁着母后避痘这段时间,来着手废掉皇后,让董鄂妃取而代之。那么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孝庄听说这个事,也顾不上什么病不病的了,立马就回宫进行劝阻。再一个,就在这个档口上,董鄂妃的儿子夭折了。这个孩子才活了104天,本来是准备当皇太子来培养的。没想到就这么没了,顺治帝的心情可想而知。还有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董鄂妃本人并不同意当皇后。董鄂妃本身是一个很贤淑的女人,这也是她得宠的原因之一。
她深知宫里这些关系的复杂性,也明白孝庄母子之间这种权衡较量,所以她坚决不同意废后,而且是以死相谏说“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你如果执意要废掉皇后的话,那我不活了活不了了。董鄂妃自己都这么说了,顺治帝肯定就得放弃这个念头了。所以第二次废后的计划就这么流产了,并没有实现。不过,经过这些事这么一折腾,顺治帝真是得不偿失。
因为他心爱的董鄂妃痛失爱子,本来就很伤心了。因为这个事,婆婆孝庄又把她讨厌透了。再加上对顺治帝以死相谏,这时已经是精疲力尽,身体是每况愈下,最后竟然一病归天死了。这个时候顺治帝他自己得难过成什么样?或者你也不用想,你瞧他在董鄂妃去世之后干的那些出格的事,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心情。
首先是追封为皇后,谥号为孝献端敬皇后,这一点似乎还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事。顺治帝先是提出让朝廷二三品的大员,来为董鄂妃抬棺材。二三品的大员,朝廷的顶了尖了,一品都没有活人,一品全是追赠的荣誉称号,二三品就是活着的最大的官。让他们去给董鄂妃抬棺材合适吗?
再一个他让大学士金之俊给董鄂妃写传,这事就把金之俊给难位坏了。她一个后妃能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功绩呢?没办法,皇帝难为,硬着头皮也得写。顺治帝甚至还亲自为董鄂妃写行状。行状什么意思?就相当于“传”。顺治帝是眼含热泪写下几千字,把自己夜夜挑灯学的那点汉文功底全都用上了。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最过分的一点,顺治帝要30名太监宫女为董鄂妃殉葬。说是怕董鄂妃自己先去另外一个世界会孤单,你说这是什么事?当然这也足以看出顺治帝爱得深沉。据说顺治帝安排好这一切,自己也感觉生无可恋,想随爱妃而去。这一点史料里有记载,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着他,使他不得自杀”。
这一番折腾没自杀成,人家又有新的想法了要出家,说自己已经看不红尘无所眷恋了。什么王权富贵我都不要了,就要做和尚,当然最后也没有成功。不过,经过来回几次折腾,身体垮掉了。最后还是不幸感染天花,半年后遂了他心愿,随董鄂妃去了。
皇后这个位置究竟好不好坐?那真是看个人造化。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家世好天选之女,可是结局怎么样呢?老公不爱你,落得个废后的下场孤苦一生。最后这位追封的皇后董鄂氏,老公是爱你,可是也心累,折腾来折腾去的,把命给搭上了。更惨的是,老公也就是顺治帝去世之后,婆婆孝庄把恨意都发泄在她的身上了。觉得要不是你的话,我儿子不至于英年早逝,气不打一处来,下旨说董鄂妃神牌,不准进入太庙和奉先殿,每逢忌辰也不准行大祭礼,还有降低董鄂妃的谥号规模等等。
总之,顺治帝的一番苦心都白安排了。落得这么个下场,你估计想不到结局最好的,反而是差点被废的第二位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驾崩之后,对小博尔济吉特氏影响并不大。因为皇帝生前跟死后差不太多,她也不得宠,已经习惯这种日子。后来玄烨继承大统,也就是康熙帝,把20岁的她奉为母后皇太后,日子过得是与世无争。你说滋润不好说,至少是平平静静活到了77岁。这个年纪放到咱们今天,都算长寿的了,而且是整整当了57年的皇太后,创造了清朝当皇太后时间最长的记录。而这个结局,她自己我都没有想到。当然一辈子孤单一人是不是幸福?各人自己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