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先灭亡的却是有着诸葛亮的蜀国。对此很多人认为,其灭亡是因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如果诸葛亮活着,蜀国就不会这么快灭亡。事实真是如此吗?
刘禅不傻,投降后,为了讨好邓艾,库蜀国的府库,全部奉上。当时,府库内尚存金银各两千斤,以及各种丝绢多达二十余万匹。随后,邓艾在刘禅的宫殿中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却被刘禅扔在角落里。邓艾一看,终于明白了诸葛亮为什么救不了蜀国。
此物就是蜀国的“士民簿”,其大致相当于户口簿与官吏花名册的合体,在里面详细地记录了蜀汉所有的人口,士兵以及官吏的数量。在蜀国的士民簿中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通过这本士民簿,人们清楚地发现蜀国的官民比例严重失调,人口不到百万的国家,却要养活十几万的士兵和官吏。
战争除了计谋之外,最后拼的还是国力,就蜀国这点家底,即使当时诸葛亮还活着,也难以力挽狂澜。
反观魏国,有1300多万人口,几十万的士兵,土地更是广阔,综合国力明显占优。因此,蜀国的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关于蜀国的这个弊端,诸葛亮也早就看出来了,他一直想着解决,北伐就是为了扩大蜀国的土地和人口,但是事违人愿,最终不仅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反而加重了蜀汉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