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逃出南京时,发现朱元璋的密旨崩溃大哭,早拿出来朱棣必败
创始人
2024-11-22 22:50:00
0

原标题:朱允炆逃出南京时,发现朱元璋的密旨崩溃大哭,早拿出来朱棣必败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发现朱元璋留下的密旨,看完后崩溃大哭,早点拿出来,朱棣必败。那么朱元璋最终给朱元璋留下了什么样的圣旨呢?点个关注,接着和大家来聊这个话题。

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悲痛至极。他这一生中对朱标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但却落得这样一个结局。爱屋及乌,朱元璋对剩下的儿子看都没看,就将朱允炆立为了太子。

与朱标相比,朱允炆缺乏治国的经验。但朱允炆身上有许多朱标的优良品德,这才让朱元璋决定将大统传给朱允炆。

谁知朱允炆一上任之后就开始疯狂搞事情,而且手段特别凌厉。先后将几个叔叔给拿下,那些没有被拿下的藩王也忧心忡忡。

像朱棣,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当朱棣率军打到南京城附近的时候,朱允炆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他知道朱棣一定不会放过自己。还好朱元璋未雨绸缪,给朱允炆留了条后路,才得以让朱允炆死里逃生。

而在逃亡过程中,朱允炆打开了朱元璋生前留给他的铁皮箱子。在这个箱子里,有一封信。根据《致身录》记载,朱元璋留下的这封信大意是如果有藩王造反,朱允炆可以派人拿着这封信去向宁王朱权求助,此举可保江山无忧。

而朱允炆在看完后崩溃大哭,因为宁王朱权,也是朱允炆的削藩对象。试想如果朱允炆早点将这封信拿出来的话,那朱棣肯定必败无疑。因为朱权有一支非常强的武装力量——朵颜三卫,是由蒙古三个部落组成的军队,在战场上勇猛无比。

但可惜朱允炆没有提前得知这个密旨,不然也不会离奇失踪。而除了留下这个铁皮箱子之外,朱元璋还曾给朱允炆留下一个底牌,但朱允炆就是不用,这是为何?

朱元璋留下的三张底牌,可惜全被朱允炆自作聪明给废了

这三张底牌的第一张,就是上文提到的宁王朱权。第二张底牌则是大将耿炳文。早年的时候,耿炳文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多次击败张士诚的军队。

之后还跟随常遇春、徐达等人攻打大同以及陕西等地,屡立战功。这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唯一一名名将,但可惜朱允炆没有好好使用他。

因为耿炳文不善于进攻,却擅于防守,这从早年朱元璋让他跟随常遇春以及徐达等人出征就能看出。可惜朱允炆偏偏让耿炳文进攻朱棣,不久后兵败真定。

气急败坏的朱允炆随即皇上了李景隆为主帅来对付朱棣,而李景隆表现的更为糟糕,在担任主帅后连连战败,最后直接献城投降。

如果耿炳文没有被换下来的话,估计死守也能耗死朱棣。这就像战国时期的廉颇一样。在长平之战前,廉颇一直坚守不出,最后赵王求胜心切,换上了赵括,导致赵国大败。其实有这样的例子在前面,朱允炆真的不应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再来说朱元璋留下的第三张底牌,他在生前的时候,经常告诉朱允炆以仁善治天下。朱标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仁善之人,能施仁政,也能治天下。

但朱允炆一上来就是大力削藩,四个藩王被贬为庶民,一个藩王还被他给逼死了。最后惹得朱棣赌上全家人的性命造反。

而朱棣的成功除了心态强大之外,也有一定的运气。像朱元璋曾留下一支几十万的王牌军队,但朱允炆却没有使用,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留下一支王牌军队,为什么朱允炆到死都不愿意用?

这支军队的创始人,是朱元璋的养子沐英。沐英战功累累,和朱元璋以及朱标的关系都非常不错。朱元璋对待他也跟对待亲儿子一般,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派沐英去镇守云南。

朱标死后,沐英也在第二个月离去。虽然沐英死了,但沐家后人对明朝特别忠诚,一直尽心尽力的为大明镇守边疆。因为镇守边疆的需要,沐家拥有着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

沐英虽然死了,但朱家人仍然可以调动这支军队。那为何朱允炆不在靖难之役的时候让沐家人勤王呢?

第一点是距离太远了,古时候交通不发达,而朱允炆也不知道自己会败的那么快,所以来不及动用这支武装力量。

第二点原因是靖难之役的时候,云南也经历了一场大事故。当时沐英的儿子沐春突然去世,因为没有子嗣,最终由沐春同父异母的弟弟沐晟(cheng)继位。这个过程中,沐晟是完全没有办法离开云南的。毕竟刚刚上任,根基不稳,如果带兵去勤王的话,内部可能会出大乱。

再一个,如果沐晟真的带兵来救了,云南的一些土著可能会趁机反叛,届时可能又造成中原大乱。所以朱允炆不选择使用沐家军是对的。

在朱棣上位之后,沐家军依旧为朱家人守卫着边疆。值得一提的是,野史上说朱允炆死在云贵一带,很有可能是沐家收留了他。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考... 夏王朝存在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1至公元前17世纪。这个历史时期,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尚未进入文明时代...
原创 别... 古人写得历史并不一定都可靠,这是因为古代历史学家都有历史局限性,比如希罗多德老爷子就在自己的著作中就...
原创 世... 10、葡萄牙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是欧洲历史上建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殖民帝国,全盛时...
原创 隋... 隋末唐初之际,由于战乱频频、赋役繁重,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起义抗击朝庭,形成英雄辈出的乱世时代;也...
原创 易...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
原创 安... 公元756年1月,唐玄宗下诏令边令诚诛杀在前线抵御叛军的封常清与高仙芝,临阵斩将是兵家大忌,封常清与...
原创 古... 古代"大考"大多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不是夏季,除了与古代学制有关,还受到五行和农时、气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原创 春... 春秋时期,是以诸侯国的霸权迭兴和群雄逐鹿为其社会特征的,这个特征肇端于西周后期的“共和行政”。 “共...
原创 古... 现如今我们所看的古代影视剧里面,演员们说的都是普通话。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朝廷上的那些官...
原创 3... 李世民是一位骁勇善战、手段狠辣的君王,表面上仁君的“涂层”终究掩盖不了他勇猛、无情的一面。要知道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