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三国时期魏蜀吴先后立国,魏国在220年立国,蜀汉在221年立国,吴国在222年称王国、229年正式立国。但是,这三个国家里,只有吴国立国的理由最不信服人,最不正统,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在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经过数十年经营,最终一统北方。后曹操被汉献帝加封九锡,封为魏王,自此曹氏一族开启了其王爵建国的历史(编者注:关于曹氏王国的故事将在以后的篇章中介绍)。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其父魏王的爵位,最终在次年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立国四百余年的汉王朝最终落下帷幕。
曹丕改国号为魏。魏国的建立,是继承了东汉王朝的正统,尽管汉献帝的禅让不是出自本心,但新生的魏国把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从流程方面来说,是完全符合当时伦理道德信义的,也就是说魏国的正统性是毋庸置疑的。
汉献帝禅让制后,不知道刘备从哪得知的消息,说汉献帝已经遇害身亡了(编者注:这可能是刘备给自己继位找的借口),于是刘备大哭一场,在群臣的“逼迫”下,“无奈”地以皇族帝胄的身份继承了帝位,国号仍为汉,历史上称为蜀汉。刘备的继位,虽然没有像曹丕那样有合乎规定的程序和手续,但是人家刘备好歹是汉室宗亲,身上也流着汉高帝刘邦的血液,继承汉室皇位,也还说得过去。
而东吴大帝孙仲谋(编者注:孙权死后谥号“大”,他也是唯一一个谥号为“大”的皇帝),他的称帝理由就十分牵强了。首先魏国建立后,孙仲谋先生率先向魏国称臣,被封为“大魏吴王”,这一点就挺让人贻笑大方的,也算是孙权的黑历史之一了。
后来看到大家都稳坐皇帝宝座,孙权一想,自己若不称帝,那不成了僭越,底下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也不好交代,总得给人个名分。于是孙权费尽心思地去搜罗称帝的“祥瑞”,比如这边爆出凤凰现身了,那边又出现麒麟了,某地又降下天书了......好不热闹!
既然祥瑞已降,那就得为称帝做准备了,最后在孙权紧锣密鼓的筹划下,称帝事宜准备就绪,孙权也如愿穿上了象征皇帝的袍服,正式称帝。
从三家称帝的渊源可以看出,魏国的缘由最为正当;蜀汉的理由虽然牵强,但也说得过去;只有吴国,既无法定程序,也没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强行找祥瑞给自己登基找理由,实在是让后世所不齿,这也就造成了吴国用最不据说服力的理由称帝之局面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