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学盛典更是数不胜数,尤为后世流传的当属四大名著,而四大名著的朝代和侧重人群均不相同,《西游记》为神话故事,《水浒传》为起义故事,《红楼梦》为晚清家族之盛衰和情仇,而《三国演义》为乱世之定,属史诗级小说。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乱世枭雄和治世之臣个个都性情饱满,谱写了一部英雄赞歌。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和能士多的数不胜数,而让人一看就印象深刻的便是蜀国军师诸葛孔明。诸葛孔明神机妙算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那他这神机妙算已到何种程度?死前竟为盗墓贼设最后一计,让他死后获得了永久的安宁。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从这里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事实也确实证明诸葛亮绝对值得刘备前期这种煞费苦心的请教。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便向刘备献上了三分天下之计。在后来的作战中,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也当上了蜀国的霸主,并一步一步成为了最强一方,中间诸葛亮担当了军师、将领、谋士的角色,可以说用凭自己的全力为刘备分得了一杯羹,而刘备也是相当信任诸葛亮,所以大的军情几乎都是由诸葛亮全权引领。
但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即使有再大的通天本事也确实将刘禅扶不起来,虽然刘禅对诸葛亮还算尊敬,但是两人却没有诸葛亮和他父亲的默契,所以诸葛亮在刘禅时期献上的妙计越来越少,并不是诸葛亮老了,而是刘禅没有如他的父亲一般那么信任诸葛亮。所以等诸葛亮即将离世时,他就为自己献上了最后一计,用这种方法成功的避免了自己墓被盗贼血洗一遍的情况发生。于是诸葛亮就要求刘禅在自己死后将挑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自己的棺材抬着一直往南走,直到断绳在下葬。
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聪明之处,他害怕自己的墓被盗,于是设了这一计,让人们永远猜不到他到底葬在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