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考古君”重返发掘现场,《江口沉银考古手记》新书首发
创始人
2025-07-25 06:32:48
0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图据巴蜀书社

“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全国首个通过社交媒体招募志愿者参与考古发掘的遗址、全国首个围堰考古……如果要说国内哪个遗址的发掘,集中展示了新时代科技考古、公众考古等多方面的成果,那么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或许读者更熟悉关于它的另一个称呼,江口沉银遗址。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

10月11日,2024天府书展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刘志岩带着他的新书《江口沉银考古手记》亮相。该书由巴蜀书社出版,从考古领队的第一视角出发,以时为序,叙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对这一重大考古事件进行全历程、全场景的生动展现,带领读者跨越时空,走向岷江之上的发掘现场。

左起:于春 刘志岩(摄影:封面新闻)

江口遗址哪一件文物出水让刘志岩印象最深刻?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这本《江口沉银考古手记》诞生?作为拥有近300万微博粉丝的大V,刘志岩如何看待江口遗址发掘的意义?活动现场,他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也就是另一位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考古系大师姐于春,就江口遗址的发掘和新书的写作展开了分享,带领观众一起走进江口沉银的世界。

能读得懂的考古书籍

系统梳理江口遗址发掘经过

刘志岩

从2015年10月8日,刘志岩正式接到江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算起,目前,江口遗址已经经历了6次发掘工作,共计8年。2023年,江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回想起最难熬、最艰难的时期,刘志岩分享,还是刚开始发掘的时候。

考古分为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且不说刘志岩从未有过水下考古的经历,江口遗址的发掘工作与水下考古还有所不同。江口遗址位于府河与南河的交汇处,这里曾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和军事要地。但这也是江口遗址发掘的难题:如何从日夜不停的江水中打捞出珍贵的文物?

这个问题,让当时30岁出头的年轻考古人刘志岩感到为难。更让他眉头紧锁的,是江口遗址发掘投入的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所带来的压力。“当时我的领导高大伦先生为了减轻我的心理压力,对我说只要是能出一个铜钱,也是可以的。”煎熬着,期待着,直到江口遗址的重要文物开始出水。第一枚五十两银锭发掘出水、第一页金册发掘出水、第一枚金锭发掘出水、第一枚大西国银锭发掘出水……在本书中,亦梳理了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大事记,读者可以一览遗址发掘的重要时刻。

记录考古发掘背后的人

展现考古队与志愿者的故事

江口遗址出土了许多贵重的文物,包括“蜀世子宝”金印,以及金册、金锭、金杯等等。但是最让刘志岩印象深刻的出水文物,却是一段木鞘。经过上百年江水的冲刷,还能保留下来木质文物,因为这一点的珍贵性,木鞘出水后还需要开展三维扫描等工作。但是木鞘出水是下午五点左右,天色已经比较晚了。于是考古队开始犹豫,究竟是第二天再做记录,还是连夜开始?最终,考古队还是决定以“两人组队”的形式进行现场轮流守,用了一整夜的时间,倒了六班,才将文物信息完整地取回来。那是四川的初春,2、3月的时候,江水冰冷。考古队员对于文物的执着和责任感,给刘志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春

于春也在现场分享了她对江口遗址发掘的看法。“人员安全、文物安全、发掘方法,这些都要靠刘队自己去创造。在巨大的压力下,刘队还是勇敢地把问题解决了。其实,在具体的工作之外,还有另一种压力。”于春说。

当时的考古界有一种说法,考古就是要发掘古代文化遗产,但这并不等同于挖宝。“但是江口遗址要找的,恰恰都是宝贝,这就引起了考古圈内部的一些争议:投入这样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江口遗址开展工作,究竟意义何在?”而现在看来,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考古价值、社会效益、公众考古的角度来看,江口遗址的发掘意义已经毋庸置疑。它所开创的围堰考古、刘志岩提出的志愿者参与发掘等考古工作方法和经验,已经为其他遗址的发掘,提供了重要且珍贵的借鉴意义。

据封面新闻记者此前的报道,不少志愿者因为参与到江口遗址的发掘中,投身于文博考古行业。他们有的就职于某地文管所;有的去了学校任教,为文博行业培养下一代的人才;还有人学成后回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为考古行业中的一员。在江口遗址工作的经验,影响了他们许多。

活动现场

让考古成果惠及公众

记录也应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在江口遗址工作期间,刘志岩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也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最基础的工作。“我想,记录的过程也是整个考古工作的重要环节。除了每天发掘出水的文物,工作经历等方面,都应该是未来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古今应该是一体的。”刘志岩说。同时,成书中还添加了不少的内容,包括领队日志、考古君科普等内容,对“考古工具有哪些”“考古发掘分几类”“围堰是什么”等内容进行了解说,让公众能够走近考古、了解考古。

《江口遗址考古手记》一书,不仅揭开了明末传奇人物张献忠沉银历史真相,重返真实发掘现场,还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职责的江口考古队队员群像,呈现出他们对考古事业的温情日常。相比于学术、专业的考古书籍,它更是一部内涵丰富、情理交融的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考古工作的过程和意义。“这本书主要是想让我们的读者在体验考古过程的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体验。”刘志岩在采访中说。

“江口遗址发掘出了这么多的文物,作为一个考古领队,我比谁都希望它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这个归宿我想最好是在博物馆里,也不是在文物库房里。”在现场,刘志岩还透露了江口遗址相关博物馆或将于明年亮相的消息。同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正在与巴蜀书社合作推出文物考古研究丛书,让更多的考古成果惠及公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朱元璋自视为最勤勉、最负责任的君主 关于这一点,他经常对子女和臣下自夸 很是自豪和骄傲 而且他还自视...
人为什么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人们相信历史总在重演,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们也相信人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毕竟“我们从历史...
原创 慈...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句话形容了清朝时期的封建主义之强权,要想保住脑袋,就得遵循朝廷立下的规...
原创 大... 在古代什么女人最尊贵?大家都知道,当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真当上皇后那个滋味未必好受...
原创 此... 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朱元璋谋士的故事,提到朱元璋谋士,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开国军事刘伯温。刘...
原创 6...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几个对手,最终打下了明...
原创 9... 军人需要绝对的服从命令,因此,即便是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施暴的日军,等到二战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们很多还是...
原创 一... 人物:李引贵家族 李引贵,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人,出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
原创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怕的一件东西 就是鬼 ,鬼这个字在我国千百年来都是 很恐怖 的一个词,当人去世之后人...
原创 诸... 诸葛亮是否会用兵?这个问题两千年来争论不休,主要都是因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写的那一句“盖应变将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