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死后,魏延为何不杀了死对头杨仪?
创始人
2025-07-25 06:32:27
0

孙权曾说过一句话:“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在孙权眼里,魏延,杨仪都不是什么好鸟,虽然暂时有点用处,但是诸葛亮一死,两个人必为祸乱,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诸葛亮一死,两个人马上干起来。不过最后魏延被戴了个反叛的帽子,有点冤。

魏延的脾气和关羽有点类似,都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总感觉自己天下无敌。对于这种人,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回避路线,但是杨仪这个人物也是个老倔头,别人都回避魏延的锋芒,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气的魏延数次拿刀作势,要杀了杨仪;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所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才没至于闹出乱子来。

但是诸葛亮死后,两个人马上针锋相对。诸葛亮留魏延断后,杨仪带领军队慢慢的后退。魏延不服杨仪,所以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断了杨仪的后退之路。两个人就互相上书刘禅,都说对方谋反,其实是想借刘禅的手杀死对方,不给自己戴个谋反的帽子。

虽然魏延、杨仪两个人的秉性都不太好,但是魏延是个武将,杨仪是个文官。刘禅身边的董允、蒋琬都是文官,所以大家都偏向杨仪,魏延平时同事关系搞的也不好,都说魏延谋反。其实,刘禅身边的人说魏延谋反,也有私心,他们担心有军权的魏延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杨仪只是个文官,威胁力就会小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王平又骂散了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其实杀到杨仪前头,只是为了杀杨仪。但是他又不想为了杀杨仪,给自己带上谋反的罪名。在朝廷没有支持自己时,所以他没有硬来,而是选择了逃跑。结果在逃跑途中,被马岱追杀。魏延的意气用事,想杀杨仪没能杀成,还给自己带上了谋反的罪名。

如果魏延想谋反,直接带着兵从杨仪后面打就是了,或者烧绝阁道把姜维、王平挡在后面,自己杀回成都,挟刘禅以令蜀汉则可。没必要这么拖拖拉拉,还要等刘禅的旨意来杀杨仪。直接以“将在外令有所不受”为名,说杨仪欲反,臣先把杨仪斩了,再回奏刘禅就是了。

魏延还是有敬畏、忠贞之心的,他不想投魏,不想带上谋反的罪名,他只是想除掉总是不屑他的杨仪,得到蜀汉的重用,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而已。在没有得到刘禅认可的情况下,他没有硬来,担心打起来自己更是洗刷不清。魏延只是想杀了死对头杨仪,但他做事的方法欠考虑,所以功亏一篑,最怕戴的帽子还是戴上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太... 朱元璋自视为最勤勉、最负责任的君主 关于这一点,他经常对子女和臣下自夸 很是自豪和骄傲 而且他还自视...
人为什么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人们相信历史总在重演,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人们也相信人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毕竟“我们从历史...
原创 慈...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句话形容了清朝时期的封建主义之强权,要想保住脑袋,就得遵循朝廷立下的规...
原创 大... 在古代什么女人最尊贵?大家都知道,当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真当上皇后那个滋味未必好受...
原创 此... 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朱元璋谋士的故事,提到朱元璋谋士,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开国军事刘伯温。刘...
原创 6...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几个对手,最终打下了明...
原创 9... 军人需要绝对的服从命令,因此,即便是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施暴的日军,等到二战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们很多还是...
原创 一... 人物:李引贵家族 李引贵,南安县芙蓉乡(今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人,出生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
原创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怕的一件东西 就是鬼 ,鬼这个字在我国千百年来都是 很恐怖 的一个词,当人去世之后人...
原创 诸... 诸葛亮是否会用兵?这个问题两千年来争论不休,主要都是因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写的那一句“盖应变将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