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京保卫战:孙元良真的抛下自己部队独自逃跑吗?
创始人
2025-07-25 00:02:19
0

南京保卫战是淞沪战役失败后的又一次保卫战,在当时就有人提出将南京变成一座“不设防城市”防止这座古城遭到战火的涂炭,但是唐生智却提出“短期固守”南京城的建议。最终蒋决定采用唐生智的建议,任命唐生智为最高司令官,南京因此进入备战状态。

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错误的,“短期固守”南京可能没错,但是让唐生智做最高司令官就是一大败笔。开战之前血气方刚说要与阵地共存亡,开战之后丢下城中部队草草的下达撤退命令,然后自己一苇渡江逃跑了。在南京保卫战中争议最大的不是唐生智,毕竟唐生智逃跑是公认的事情。争议最大的就是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孙元良在战争时期逃跑被督战队用机枪劝回,然后又抛下部队躲到青楼里,但是当时的孙元良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看孙元良的表现。

首先关于孙元良逃跑的事情要做出解释,孙元良并不是自己要逃跑,而是为了送走八十八师团里面的一些人,当时的数字是2000多人。很多人问为什么要送走这些人?要知道八十八师团是德械师,即使八十八师团全军覆没那也要提前送走一批人,也就是所谓的保留建制。每次战争之前,部队一般都会送走一些副职,这样即使原部队全军覆没,那被送走的人仍旧可以保留建制,等待补充新兵。新兵上战场没什么经验,所以必须有老兵教导,这是不变的铁律。

当时孙元良要把这2000多人送走,但是督战队不让,毕竟督战队接到的命令就是禁止士兵后退。就这样孙元良前往督战队说明原因,让督战队把这些人放走。当时的督战队是三十六师,三十六师是由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两个后备团组成的,如果孙元良想走那么也没有人会拦孙元良。而且后面发生的事情充分的证明了孙元良并没有想逃,当时城中部队接到撤退的命令,全部蜂拥在下关。

当时唐生智撤退的时候并没有通知督战队,所以督战队仍旧在拦截溃兵撤退(唐生智的败笔)。此时八十八师看到撤退的人太多,为了争取撤退时间,于是选择回城抗日;与此同时的七十四军和督战队武装交火,抢夺逃生时机。如果孙元良想跑,那么此时为什么不直接和督战队交火?为什么孙元良还要回到南京城?

因为各种原因,南京城还是失守了,日寇封锁了长江。日寇封锁长江之后,溃兵就在南京城利用巷道节节抗击,此时的孙元良自己也在南京城。后来的孙元良为了躲避日军的屠杀,于是带着自己的溃兵躲在了妓院里(有一说是难民营),后来拉贝亲自把他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密室居住。

但仍旧有人黑孙元良,那么在此问几个问题。南京城差不多有十几万人,为什么其他的师长、军长都撤退了,而身为德械师师长的孙元良没有走成,反而差点死在大屠杀中?为什么其他部队都有撤退的,而八十八师只保留了基本建制其他的全军覆没?一个德械师只剩下了二千人多人,师长都差点丧命,这复合逻辑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人类社会一共爆发了三次典型意义的工业革命,每一次革命都能为人类社会创造大量的物质...
原创 汉... 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经过了数次朝代的更换,每次朝代的兴替都无法避免战争,所谓“时势造英雄”,有战争...
原创 苏... 东普鲁士,位于波罗的海之滨,曾在近代德国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这里注定要被各战...
原创 雍... 清朝拥有一个可以与“开元盛世”或“仁宣之治”相媲美的超级时代,那便是著名的康乾盛世。这个名字有点误导...
原创 1... 引言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
原创 清...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意夺取一个人的生命,也可以支配一切的优质资源。这种资...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圆 中华民国十七年贵州银币一圆,作为一枚具有深厚历史背景与独特设计的钱币,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文化价...
原创 秦... 历朝历代,从开国奠基,到最终一统天下,最艰难最漫长,莫过于秦朝。 秦国从建立,到最终统一天下,一共花...
原创 清... 在清朝年间,有一位两江总督特别喜欢吃白菜,几乎每天餐桌上都会有一碗大白菜,在雍正皇帝知晓之后,直接下...
原创 日... 14年抗日,在日军铁蹄下, 我泱泱中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大半个中国都落入敌军之手 。 三十个省份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