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演义中孔明用火攻无数,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创始人
2025-07-24 23:02:31
0

这个出自三国演义,这里我们就用演义来分析。

想要知道诸葛亮为何说出这样的话语,首先我们要了解他到底做了什么。穿上藤甲的士兵几乎可以做到刀枪不入,而诸葛亮在面对数十万穿着藤甲的敌人的时候,为了破局,所以选择用火攻的方式歼灭敌人。这就是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始末。

按理说诸葛亮在战争获胜之后应该庆祝,但是诸葛亮的反应却非常的奇怪,他表示“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如果翻译一下的话,就是诸葛亮说自己这么做是对国家好,但是会折损阳寿。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是觉得杀了太多的人,所以担心会有报应。这个说法或许不准确。为了获得胜利诸葛亮并不排斥杀伐,火烧藤甲兵并不是诸葛亮第一次用火烧,之前就有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的例子。而这也不是他最后一次用,在火烧藤甲兵之后他还导演了火烧上方谷,虽然最后并没有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诸葛亮惶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杀了太多的人,而是因为这场战役本身具有特殊性。

诸葛亮之所以面对胜利却高兴不起来,是因为他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前在面对曹魏的时候,因为两方是敌人,所以诸葛亮的目的是取胜。只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那么诸葛亮就是成功的。

可是这次他征讨南蛮,核心目的不是要杀人,而是为了要让他们归顺。他希望的是让这些人能够放弃叛乱,安居乐业。他虽然实现了平定叛乱的目的,可是所用的方法非常残忍。

还有,他觉得自己“必损阳寿”,是因为他杀的都是蜀汉的人。孟获带领的那些士兵都是蜀汉的子民,只不过是位于人烟稀少的边疆。对待敌人诸葛亮不介意化身为刽子手,但是面对同族的人诸葛亮是真的不想要举起屠刀。

他之所以难过,是因为他本可以用相对和平的方式解决,避免过多的伤亡,但是为了保存蜀汉的兵力,所以他选择火烧藤甲兵。“有功于社稷”是说他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蜀汉的损失,而“必损阳寿”是说他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在受到谴责。

除此之外,这次战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场灭族之战。当时诸葛亮火烧的那些士兵,基本是乌戈国全部的青少年。因为当时少数民族的民风非常的剽悍,基本除了身患残疾,剩下的青少年基本都会成为士兵。

经过这次战役后,这个小国或许会逐渐走向率领。虽然诸葛亮并没有灭绝国家,但是他做的事情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要比灭国更狠。灭国是粉碎他们的希望,而他灭绝了国家当中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则是让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衰落下去。很多人都谴责诸葛亮,但诸葛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他的心中,始终把蜀汉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私欲,就让蜀汉有过多的损失。而且诸葛亮之所以内心不安,不是因为他做的事情过分,而是因为他拥有良知。如果他真的十分绝情的话,他就不会感到伤心难过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文/玉浊清 曹操和刘备临终之前遗嘱:不可重用一人,后人没听从酿成恶果 纵观历史各朝各代,存在感各不相...
原创 春... 在大秦帝国崛起之路上,秦国历代国君有能有贤,但也有守不住家业的,比如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儿子秦康公,虽然...
原创 苏... 芬兰位于北欧地区,分别和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总面积约3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0万。芬兰海岸...
原创 爱... 一不小心,爱上了三国里的孟获! 孟获,一个最成功的失败者!但他的迷人之处还远非如此,容后一一道来。 ...
原创 只...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面临危机时总能表现出惊人的凝聚力,不光是当下,即便是在以前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我...
原创 看... 一种观点认为,南京在历史上,从未有过今日北京的地位,也从未有过古代北京的地位,这是常识。 南京风光...
原创 朱... 前言:明朝初年的靖难战争,是发生在开国太祖朱元璋子孙之间的一场皇室内斗。明朝开国之后分封了大批的勋贵...
原创 北... 说起泰山封禅,我们知道这个在古代史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比较熟知的是秦始皇去泰山封禅,汉武帝去泰山封禅...
原创 《... 电视剧《江河月明》以永乐大帝朱棣的成长过程为线索,将朱棣描绘成一个文韬武略超一流的英雄好汉。似乎老朱...
原创 朱... 无论是在史籍中或是在各种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到,在男权社会,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皇权的制度下,女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