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篡位登基之时,有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亲眼目睹吗?
创始人
2025-07-26 05:02:20
0

前言:明朝初年的靖难战争,是发生在开国太祖朱元璋子孙之间的一场皇室内斗。明朝开国之后分封了大批的勋贵功臣,这些人之中有人亲眼目睹燕王朱棣篡位登基吗?

这个要求比较高。

首先这个人要足够长寿,毕竟从明朝建国到朱棣篡位有足足三十五年时间。其次这个人要足够幸运,能够逃过朱元璋死前的两个大案:李善长案和蓝玉案。最后还要在残酷的靖难战争中幸免于难。

符合这些条件的老臣有且只有一个:武定侯郭英。

明初功臣大全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我们不可能去一一列举。个人以为明朝建国后获得爵位的那些功臣们,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范本来考究。

吴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吴王朱元璋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开国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由于明军主力此时正在南北两条战线上为了国家统一而奋战,所以封赏功臣的大典直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才正式举行。本次大封功臣共封公爵6人、侯爵28人、伯爵2人,合计36人,名单如下:

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侯爵:中山侯汤和(后进封信国公)、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荣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南雄侯赵庸、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友德(后进封颖国公)、豫章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伯爵: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

到了十二月,朱元璋又补封了一位侯爵:永城侯薛显。薛显这个人功劳很大,但他在北伐途中滥杀无辜,被老朱认为“此罪难恕”。但开国之初朱元璋生怕背上杀功臣的骂名,所以最终按照功过一分为二的原则:薛显有功,封永城侯。有罪,罚他发配海南。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加封养子沐英为西平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一月老朱第二次大封功臣,本次共册封12位侯爵,名单如下:

永昌侯蓝玉(后进封凉国公)、安庆侯仇成、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安陆侯吴复、宣德侯金朝兴、怀远侯曹兴、靖宁侯叶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雄武侯周武、定远侯王弼。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由于督造孝陵有功,朱元璋封老乡李新为崇山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四月,因为收复云南的功劳,老朱再次大封功臣。本次共册封4位侯爵,名单如下:

普定侯陈桓、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鹤庆侯张翼。

此后直到李善长案之前,又册封3位侯爵,分别是:舳舻侯朱寿、航海侯张赫、全宁侯孙恪。

至此为止,这一批开国勋贵合计公爵6人、侯爵50人、伯爵2人(均只计算最初爵位)。在李善长案之前,寿终正寝的有: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子兴、六安侯王志、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德庆侯廖永忠、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东平侯韩政、汝南侯梅思祖、永城侯薛显、安庆侯仇成、安陆侯吴复、宣德侯金朝兴、雄武侯周武,诚意伯刘基,合计23人。

另有1人战死:宣宁侯曹良臣,2人因罪赐死:永嘉侯朱亮祖、豫章侯胡美,1人畏罪自尽:忠勤伯汪广洋。

爆发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四月的李善长案,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本质上是以朱标为首的太子党(包括江南文人以及新晋武勋)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老兄弟之间的一次总摊牌。虽然朱元璋并不情愿让淮西勋贵覆灭,但是在儿子和老兄弟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儿子。李善长案名单如下:

韩国公李善长,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

当然此案过后,兴许是为了安抚所剩无几的淮西勋贵,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进封老乡张铨为永定侯。此外死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之前的还有郑国公常茂、航海侯张赫、东川侯胡海。换句话说,在皇太子朱标去世之前,在世的勋贵合计21人,名单如下:

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江夏侯周德兴、长兴侯耿炳文、西平侯沐英、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怀远侯曹兴、靖宁侯叶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定远侯王弼、崇山侯李新、普定侯陈桓、武定侯郭英、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全宁侯孙恪、永定侯张铨。

朱标之死,犹如南美洲扇动翅膀的那只蝴蝶一般,改变了整个明朝的历史进程。当年六月,西平侯沐英因太子薨逝后伤心过度,不幸暴卒。八月,江夏侯周德兴和靖宁侯叶昇因罪被杀。九月,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一场大清洗即将拉开帷幕。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震惊天下的蓝玉案爆发。原先的太子党,现在被认为是太孙继位的不稳定因素,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存在。本次涉案勋贵名单如下:

凉国公蓝玉,怀远侯曹兴、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全宁侯孙恪。

这里略作解释,蓝玉案涉及到的勋贵自然不止上面这些。但因为有部分是二代勋贵,因此不计算在开国功臣行列之中。此后为了防止戍边亲王的势力过分做大,朱元璋又在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和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先后除掉了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永平侯谢成和定远侯王弼。再加上因病去世的信国公汤和、凤翔侯张龙、永定侯张铨以及因罪被诛的崇山侯李新。到朱元璋去世之前,还活着的开国功臣仅有两人: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正月,耿炳文征西将军印为总兵官,郭英出任其副手,率领陕西和甘肃的精锐步骑巡边西北,这已经是朱元璋手上最大的牌面了。然而等到郭英于当年年底返回京师南京之时,还有言官对其进行弹劾,幸亏被朱元璋一手保下,不然就真没人能活着看到朱棣篡位了。

壬子,宥武定侯郭英罪。时英自陕西还。监察御史裴承祖劾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请治其罪。上以英功臣,诏勿问。左佥都御史张春、都给事中冯峄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使知所警,已而宥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五》

亲眼见证朱棣篡位的唯一功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随即发起了规模浩大的削藩行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军从封国北平起兵造反。

消息传到南京,建文朝廷并非如后世所描写的一般慌作一团,而是早有准备。七月十九日,长兴侯耿炳文出任征虏大将军,统帅三十万大军大举北上平叛。从得到消息到大军出征,中间仅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说明朝廷方面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只是在等待一个出兵的理由。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选错了统帅,耿炳文虽然是洪武三年的开国元勋,但他一生最主要的功劳在于守城和练兵。大明建国前耿炳文坚守长兴十年,斩断了张士诚集团向朱元璋腹地挺进的任何可能。建国后耿炳文长驻陕西,为北伐明军训练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兵员。

乙酉,遣使敕谕右参将、全宁侯孙恪率长兴侯耿炳文所操马军,往会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北征。—《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九》

可是耿炳文对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确实是缺乏经验,这一点他甚至比不上郭英。根据《明史》的记载,耿炳文在滹沱河北和朱棣打了一仗,失败之后退守真定城。慑于其守城专家的威名,朱棣没有进一步纠缠,见好就好撤围而走。由于这次战败,建文帝派出曹国公李景隆北上取代了耿炳文的指挥权。此后这位长兴侯再未出现在靖难战争的记录之中,直到朱棣篡位之后才被记载为自杀。

燕王称帝之明年,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劾炳文衣服器皿有龙凤饰,玉带用红鞓,僣妄不道。炳文惧,自杀。—《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这个说法,是大有问题的。《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记》,是黔国公沐晟为其表哥耿琦所写的一篇碑文,里面明确记载了耿炳文的结局:“援真定,殁于阵”。沐晟是建文朝廷军方高层,他麾下的云南明军深度参与了靖难战争全过程,他的话无疑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而且即使是明代官方史书《明实录》中,也隐晦地透露了耿炳文之死的真相:

壬戌,上将轻骑数十绕出城西,先破其二营。适炳文送使客出,觉之奔还,急起桥。我军散断桥索不得起,炳文几被擒。上引满射之,应弦而毙,城中惊惧。—《明太宗实录卷三》

联系上下文,这里“应弦而毙”之人只有可能是一军主帅长兴侯耿炳文,这才会“城中惊惧”。耿炳文死于真定,板上钉钉。

前文说到郭英比耿炳文更适合做大军主帅,是因为他在明军收云南、定辽东、平漠北的极大战役中不但全程参与,后期更是作为大将军蓝玉的副手在捕鱼儿海直捣北元王廷,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都要高于耿炳文。

然而可能因为郭英的女婿辽王朱植也是九大塞王之一,让建文朝廷对其并不太信任。除了将郭英调离深耕多年的辽东,在耿炳文败亡的情况下仍然不肯让他挂帅出征燕王。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白沟河战败之后,郭英也退出了靖难主战场。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从金川门进入京师南京,朱允炆在皇宫奉天殿自焚殉国,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相当于就此覆灭。六月十七日,朱棣在残破的奉天殿登基称帝,不知亲眼目睹这场悲剧的郭英,心中作何感想。对于郭英的结局,史书的记载是“罢归第”。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十七日,武定侯郭英去世,享年67岁(据其神道碑铭应为69岁)。当年五月,朱棣下旨追封其为营国公,谥威襄。

结语:此前有很多专家认为朱元璋特意留下长兴侯耿炳文,是利用其善于守城的特长来为皇太孙保驾护航。那么善于打硬仗的郭英为什么能活下来?就凭他妹妹是朱元璋的郭宁妃?显然不可能。

郭英这个人最大的特地就是“忠”,其本人的《神道碑铭》给我们做了总结:“及闻征讨之命,即日就道,未始以老疾辞其事”。郭英一生大小百余战,称得上是遍体鳞伤,每到阴雨天就疼痛不已。即使是这样,这位武定侯对于朱元璋布置的任务从来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这样的部下谁不爱?

所以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之中,唯有郭英既躲过了李善长和蓝玉两个大案,又活到了朱元璋死后,还在和朱棣的交手中全身而退。但是作为老朱的忠臣,他却只能痛苦地目睹反贼朱棣篡位称帝,这样的人生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鸭子世界里搜打撤!《逃离鸭科... 由bilibili游戏发行、旗下自研团队“碳酸小队”倾力打造的鸭子题材单人俯视角撤离射击游戏《逃离鸭...
当代著名画家张龙国画作品欣赏 张龙珍藏的儿时临摹的小人书(一) 张龙珍藏的儿时临摹的小人书(二) 张龙12岁便获全国成人组书...
无极斋分享:《文明的守望:積古... 文明的守望 積古書院——古代玉器收藏展下篇 无极斋分享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
美国突然放话,要让中方摔三大跟...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可以说是“嘴上一套,手上一套”。 一方面在喊合作、释放缓和信号;但另一...
原创 纪... 提起纪登奎,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熟悉,不过,上个世纪,纪登奎可是名人。1951年,毛主席南下视察时,曾...
曼联盯上胡尔曼德,葡萄牙体育队... 随着夏季转会窗逐渐进入尾声,曼联的转会动态再次成为足球圈的焦点。这一次,葡萄牙体育的队长兼防守型中场...
致敬新中国成立75周年功勋人物...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新型政党制度确立 75 周年。回顾建国 75 年历...
原创 清... 溥仪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的故事人人皆知。但其实清朝末代还有许多的王子公主,他们又生活得如何呢?...
原创 1... 隋末唐初,究竟谁才是唐朝的头号猛将?是尉迟恭,还是另有他人。一直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各执己见,谁...
原创 刘... 如果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无疑是得不偿失的,这次惨败不仅把蜀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