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路军抗日,为何要以山西为立足点?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
创始人
2025-07-24 19:33:08
0

1937年8月25日,这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发布了一项重要命令,宣布将红军前敌总指挥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进而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而八路军的总部就设在山西五台县,虽然此后曾多次变换驻扎地,但基本上都没有离开山西境内。

也就是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他们领导下的八路军部队是以山西为立足点,启动抗日战争战略的。

这就引出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话题——为什么八路军抗战要以山西为起点呢?山西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通过分析当时全国的抗战形势,尤其是山西的各方面条件,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将山西作为抗日战争布局的立足点,是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安排,具有多方面的考量。这样的军事战略安排,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

其一,山西地理位置优越

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地形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地势的利用对战争有着重要的影响。

毛泽东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深知地形对战争的重要性,并善于利用地形来取得胜利。

从地图上看,山西与陕西接壤,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最便捷的地方,因此从山西出发是合理的选择。

此外,山西自古有“天下形势”之说,它的地势高于河北平原,可以实现居高临下俯瞰周边,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利于阻止日军向西扩张。

其二,山西存在复杂的政治矛盾

众所周知,军事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日军的进犯侵害了山西省主席阎锡山的利益,使他不得不与日本鬼子拼命抗战。这种政治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在抗战初期,阎锡山虽然失去了大片领土,但仍然掌握着一支实力较强的军队。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总司令,负责山西和察哈尔两省的军务,但同时也对他进行掣肘。

阎锡山明白日军的野心,也了解蒋介石的小心思,他知道凭借自己的晋绥军无法阻挡日军的铁蹄,因此急需中央军队的支援。

毛泽东洞察到了阎阎锡山的困境,他意识到山西是一个具有抵抗力的据点,可以作为八路军的基地。

通过与阎锡山的合作,八路军可以得到山西地区的支持和资源,并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为日军的西进提供有力的阻击。

其三,山西拥有丰富的资源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战争中,能源是至关重要的,煤炭是军事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军队运输、供应的重要资源。

八路军选择在山西建立根据地,可以依靠山西的煤炭资源,为自己提供稳定的物资保障。此外,山西还有其他的农产品和资源,可以为八路军的生活和作战提供支持。

其四,山西具有人民支持的潜力

山西地区人民普遍受到日本侵略的压迫和苦难,他们渴望自由和解放。八路军积极与当地人民沟通和联系,动员他们参与抗日斗争,形成人民战争的局面。

毛泽东深知人民支持的重要性,他在山西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中,注重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和抗日宣传,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由此可见,八路军选择从山西开始抗战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山西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军事和地理优势;山西存在政治矛盾,需要八路军的支援;山西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八路军提供物资保障;山西人民具有抗日斗争的潜力,可以成为八路军的有力支持。

因此,毛泽东决定以山西为起点,展开八路军的抗日战略,这一决策在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河北聘上取得用于电子元器件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聘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电子...
无锡汉瓷取得具有排气功能的陶瓷...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无锡汉瓷特种陶瓷技术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原创 宋...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显赫一时的四大家族,即蒋介石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
原创 这... 由于皇权的特殊性,所以导致几乎所有帝王在具体待遇上都是独尊的。因为这种独尊,所以就需要诸多部门的配合...
学剪辑的书籍怎么样?我翻烂3本... 最近总有人问我:"想学视频剪辑,买几本书啃一啃能行吗?"作为过来人,我书架上的《剪辑之道》《影视后期...
原创 匈... 引言: 一战结束之后,匈牙利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奉行着民族统一主义。 而这样的主义在不...
原创 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其中比较大的势力,就是瓦岗军队,还有李唐大军等等。后来是李渊建立了...
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推荐:小... 嘿,各位剪辑爱好者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上搜“剪辑专业书籍排行榜最新”,结果发现一堆官方推荐,看得头...
原创 在... 前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实际上并不是说清朝的官员贪污成性,而是指很多表面上廉洁的官员,私底...
国宝外流:宫内秘籍《永乐大典》... 《万朝报》的曝光 虽然日军自诩“秋毫未犯”,但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二月一日《万朝报》刊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