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大将蓝玉死的冤不冤?
创始人
2025-07-24 03:31:54
0

1393年,大将蓝玉哀嚎:“我冤哪!”话音未落,刽子手开始行刑,活活将他剥皮致死,并在人皮中填上稻草。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

蓝玉,是征战沙场从未有过败绩,所向无敌的大将军。

蓝玉,是朱元璋曾经寄予厚望,留给下一代帝王开疆拓土的悍将。

蓝玉,是朱元璋私交甚好,儿女缔结姻缘的亲家。

这样的蓝玉,为何落得剥皮示众的凄惨下场呢?这其中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冤屈呢?

一、有恃无恐的蓝玉

蓝玉骁勇善战,用兵如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从1371年开始,蓝玉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蓝玉平定西蕃叛乱,南征云南,北上大破元军,征伐西南......威名赫赫。

朱元璋对蓝玉非常器重,将他比作汉武帝时候的大将卫青。

可是,蓝玉却不如卫青沉稳谨慎,而是倚仗自己的军功,飞扬跋扈起来。

他做的事,换上别人,早就被处死几次了,朱元璋却常常对他网开一面。

有一次,蓝玉看中东昌的一片民田,指使下属强占。

不愿意交出民田的,轻者被打骂,重者被打死。

有冤者到御史处告发,御史查问时,蓝玉竟然将御史捆绑起来,打了一顿。

强占民田,殴打朝廷命官,实为大罪。

众所周知,朱元璋年轻时混迹于底层,受惯了欺凌,最恨官吏仗势欺人。

蓝玉这样的行为实实在在触碰了朱元璋的逆鳞。

可是,此事闹到朝廷上后,朱元璋虽然非常气愤,将蓝玉呵斥了一顿,却并未有更严重的惩罚。

他对蓝玉的呵护确实有些超乎寻常。

如果说蓝玉欺压百姓是位高权重之人的常态,并不少见,不会引起舆论轰动。

另外一件事就冒天下之大不韪了,闻之让人心惊。

蓝玉北上进攻元军时,看到北元皇帝的妃子,春心大动。不顾元妃的极力反抗,强行侵犯了她。

元妃羞愤难耐,自缢而亡。

朱元璋本意要招降北元贵族,蓝玉的行为,大大破坏了朱元璋的部署。

还没等朱元璋想好怎么处罚蓝玉,他又干了一件大逆不道之事。

蓝玉大破元军后,得意洋洋地回京。途中夜抵喜峰关,大声呼唤守城官吏开门。

可是还没等官吏将门打开,蓝玉就等不及了,命令士兵开炮,一炮轰掉了喜峰关的城门,大摇大摆进了城。

仅仅因为守关官吏开门慢了一点,就炮轰了己方的城门,这是多么嚣张的行为!

朱元璋当然又气得倒仰,在群臣面前大骂蓝玉。

可是鞭子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朱元璋只是将他的过错刻录在铁券上,又把他的封地从梁国迁到凉地。

这样的惩罚,不伤筋动骨,连侮辱都算不上,谁能当回事?

那么,蓝玉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朱元璋竟然如此袒护他?

仅仅因为军功赫赫吗?当然不是。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对待有功之臣他从不手软,其中不乏比蓝玉还劳苦功高的臣子。

李善长是大明王朝开国功劳最大的“六王”之一,朱元璋将他封为文官中的最高职位,还赏赐给他可以免死三次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77岁时,有人告发他参与“胡惟庸谋逆案”。

这个时候,胡惟庸已经被处死十年,年老体衰的李善长早已告老还乡。

十年前胡惟庸虽然四次劝说李善长跟他一起谋逆,李善长却拒绝了,没有参与。

李善长知道有人谋逆却没有举报,实乃有罪。可是朱元璋对他的处罚却重得让人惊讶。

朱元璋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屠戮殆尽。

蓝玉的战功与开国功臣李善长比起来,显然不及,却屡屡被赦免重罪。很明显,朱元璋不杀他另有隐情。

朱元璋对蓝玉屡屡手下留情的原因就是:

蓝玉背后的靠山是太子朱标

。朱元璋要留着蓝玉,作为朱标顺利统治大明江山的一枚棋子。

二、靠山倒了,蓝玉惨死

朱标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的嫡长子,按照大明朝的传位制度: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朱标从出生开始就被认定为是大明江山的继承人。

对于这个儿子,朱元璋可谓是倾尽全力。

只要朝臣中有人对朱标表示出稍许不服之心,朱元璋就会毫不留情地痛下杀手。

开国功臣李善长、丞相胡惟庸的死,都是因为朱元璋不相信他们愿意臣服于朱标。

经过精心筹划,朱元璋把自己身边最好的文臣悍将,也是他确信能够全力支持朱标的人都共享给了朱标。

蓝玉就是其中精挑细选的一个。

毋庸置疑,蓝玉有极高的军事才能。

更重要的是,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的岳父。

从亲属关系上来说,朱标还要叫蓝玉一声舅舅。从这一点上来看,蓝玉是朱标的坚定支持者。

要能力有能力,要忠心有忠心,这样的人,正是朱元璋最想留给朱标的顶级资源。

因此,尽管蓝玉多次做出违逆之事,朱元璋对他并不十分满意。

可是每次想起朱标,朱元璋就用最大的耐心和容忍度宽待了蓝玉。

如果朱标能够顺利登上帝位,蓝玉必将能够再创人生辉煌。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尽管朱元璋殚精竭虑为朱标铺好了一条帝王之路,朱标却死了。

朱标死得非常突然,一场小小的风寒就夺走了他37岁的生命。

朱元璋本已规划好的一切又被打乱,经历了最初的悲痛后,朱元璋又开始为大明王朝的未来竭尽全力。

思前想后,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作为皇位继承人。

一切要重新洗牌,朱元璋重新审视了身边的文臣武将。

换一个角度看蓝玉,曾经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成为威胁大明江山的不稳定因素。

朱标的原配常氏是蓝玉的外甥女,常氏的儿子是朱标的次子朱允熥。

因为常氏早死,朱标原本的妾室吕氏得以扶正,她的儿子朱允炆随之成为朱标的嫡长子,这才有了皇位继承权。

朱允熥才是与蓝玉沾亲带故的那个人,在蓝玉的立场上来看,他当然更想让朱允熥继承皇位。

朱元璋又一次想起蓝玉的种种任性妄为,飞扬跋扈。

蓝玉常常擅自提拔和任免官员,朱元璋让他做太子太傅,他竟敢当面顶撞,认为自己应该做太师。

蓝玉对自己都毫无敬畏之心,孱弱幼小的朱允炆怎么可能驾驭得了他呢?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64岁,深感时间紧迫。既然蓝玉必须死,朱元璋就要尽快找一个理由。

苦于没有人举报,朱元璋启动了情报机构锦衣卫。

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音同“环”)告发蓝玉谋反。

朱元璋毫不犹豫,只用了80几天就速成了“蓝玉案”。

趁此次契机,朱元璋屠刀一挥,15000多人受到牵连,死于非命。

先不说蓝玉实际上并没有造反,就是状告蓝玉想造反的证词,仔细看都是漏洞百出。

比如一个叫做张仁孙的人交代,蓝玉曾经请他喝酒,让他帮忙置办武器,如果能成大事,就会给他加官进爵。

可是张仁孙只是蓝玉家的一个染匠。

诸如此类的谋逆罪证,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只不过朱元璋要的不是论罪处罚,他要的只是一个借口,用以处死蓝玉。

蓝玉虽然跋扈,却并不愚蠢。他明白自己的靠山已倒,朱元璋的用意昭然若揭,自己没有生还的余地。

蓝玉既不认罪,也没有激烈反抗,只是大呼“冤枉”。

如果他能早些明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或许之前就不会那么嚣张,死的可能也不会那么悲惨。

三、结束语

朱元璋杀了蓝玉和一批功臣后,自以为孙子朱允炆将会稳坐皇帝的位置,天下太平。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死后仅仅一年多,朱允炆就面临着亲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的残酷局面。

更悲惨的是,因为朱元璋痛下杀手,诸如蓝玉这样的悍将都被屠戮一空。面对凶悍的朱棣,朱允炆竟然无人可用。

朱棣攻破京城后,朱允炆被迫自焚而死。

如果朱元璋九泉之下有知,是否会懊悔自己杀了蓝玉呢?如果蓝玉不死,朱棣还能夺取天下吗?如果蓝玉不死,朱允炆是否能稳坐皇帝之位?

这些“如果”都没有了答案,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蓝玉的死,是命运的安排,也是蓝玉自己嚣张跋扈的结果。

蓝玉冤不冤?最后以“谋逆罪”被剥皮,株连九族,蓝玉是真的冤。

可是他曾经做过那么多欺男霸女,抢夺百姓财产等等飞扬跋扈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早就该死了,一点儿也不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千... 李斯自从与赵高合谋,将秦始皇之死秘不发丧,矫诏令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杀,就一步步落入赵高的陷阱,最...
原创 《... 题记:近来追剧,不小心就看到了《那年花开月正圆》。发现剧中多数地方跟清朝实际情况非常相似,包括很多细...
原创 曾... 晚清四大名臣,每一位都堪称传奇。但曾、李、左、张四人中,论功勋和影响,还是首推曾国藩。曾国藩字伯涵,...
原创 国... 十四年抗战谱写出无数英雄史诗,战士们的鲜血冲刷了过去百年的屈辱历史,也为祖国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官婉儿之死:才貌双绝却无政治...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暴卒,外界传言是韦后和安乐公主下的毒手,企图学武则天临朝摄政,眼...
原创 皖...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发动一场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谁也没想到,哪怕有外敌侵略的情况下,他还敢冒天...
原创 此... 如果此人不死,三国早就统一了,哪里还有曹操刘备的事儿!你知道这个能一统三国的人是谁吗? 能一统天下...
原创 江...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无数英勇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的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在这群璀璨的星...
原创 按... 包拯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国力最鼎盛的仁宗时期,他一生宦海几十年,当过的...
促技艺传承 助文化传播(暖闻热... 常 晋 【人物】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馆长王文旺 【故事】王文旺出生于河北武邑县一个农村木工世家。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