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谱写出无数英雄史诗,战士们的鲜血冲刷了过去百年的屈辱历史,也为祖国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抗战之后,我国又迎来数年内战,为了祖国的和平解放,战士们不畏艰险,以弱胜强,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蒋介石只能带着国民党残部败退台湾,其实这位国民党领袖还曾考虑其他地点,最终因为各种因素才败退台湾省。
经过三大战役,我军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首先,第一个地点就是川渝地区的城市,重庆是首选之地。自从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便迁都重庆,以此地为基础,统筹国民党军队作战。八年时光中,重庆市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这也得益于它的特殊战略意义和地理位置。解放战争期间,随着国民党军队的不断溃败,蒋介石又从南京回到重庆,企图以此地反攻。
作为内陆地区,蒋介石企图以重庆反攻的意图的确美好,但他没想到我军行军速度之快,结束战斗的能力之强。重庆虽然有天险长江阻隔,更有高山峻岭,我军行军势必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军先后解放湖北襄阳等城,渡江战役胜利后,我军又迅速突破川鄂湘防线,重庆的几处门户都已经被解放,蒋介石只能从重庆逃往台湾省,他企图以川渝地区反攻大陆的思想最终被现实击败。
蒋介石还考虑过另外一处地点,那就是南部地区的云南省和海南省,云南省的军队兵强马壮,我军要解放此地的确会付出许多努力,幸运的是,当地的领袖卢汉看到我军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军队,他像傅作义将军一样选择起义,最终我军和平解放云南地区。蒋介石又企图以海南岛为自己的另一个基地,但海南岛的面积跟台湾省相比要小上许多,无法容纳大规模的国民党窥探部队。蒋介石便将台湾省作为总基地,而将海南省作为备选。
开国大典后,蒋介石又在重庆滞留数月,最终因战局被迫逃往台湾省,并在海南省留下数万大军,派抗日名将薛岳担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蒋介石企图以这两块区域遏制我军,他没能想到海南岛仅在数月间便被我军攻破。开国大典后,毛主席等领导人一致决定要迅速解放海南地区,在次年三月份展开海南岛战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民党损失三万多部队,而我军伤亡人数仅是数千人。
在邓华等领袖的带领下,以往的抗日名将薛岳落魄退场,也逃往台湾省。蒋介石最终只能以台湾省作为后路,这一步选择也使得两岸就此分离,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当时有数人都为蒋介石提出以台湾为退路的建议,第一人就是张其昀。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三条建议让蒋介石深以为然。从气候上看,台湾省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热带作物,热带气候决定这里水土丰美,在粮食产量上不必担心。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省和大陆之间有台湾海峡,大陆想进军台湾省必须从此处经过,国民党可以及时作出反应。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战败,被迫与日军签订屈辱条约,台湾省长期陷入日军的统治之中。日本人也在台湾省推行他们的文化,在当地建立起一系列工业设施,工业体系相对完善,在他们的强权统治下,尽管起义军奋勇反抗,但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国民党凭借残存的军力可以迅速掌控台湾地区。另外宋美龄也建议选择台湾省,最终这里也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如今我国愈加繁荣,在富强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许多台湾省的同胞都非常渴望回到大陆,祖国会在中央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有一天会重新拥抱那片分离已久的土地,我们也需要在生活中自觉拥护祖国统一,为亲眼见证那一天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