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就说了,人有旦夕祸福,大多数人的生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变化有波折,而人的身份也就随之变化,或而升官发财,或而一败涂地。而溥仪则兼具两者,从身份上说,他从皇帝做到了平民,是一种祸;但从心境上说,他从囚徒变成了自由者,又是一种福。
让他的身份改变的,有那么几个节点。
一个是在1908年,光绪帝去世之后,年仅两岁的溥仪被慈禧立为了皇帝,成为了大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第二个节点,是在1911年,这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已经如同垂暮老人一样的清朝瞬间土崩瓦解,年幼的溥仪被迫下了罪己诏,在1912时签下了退位诏书,清朝由此灭亡。
好在此时的袁世凯还没有精力处理在整个中国盘根错节的清朝遗存势力,因此溥仪还得以住在紫禁城中,成为了紫禁城中的小皇帝,甚至还在1917年的时候被张勋推动复辟,虽然只做了10天的皇帝,但是也算是过了一把瘾。
而第三个节点,是在1924年,这一年发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坐守紫禁城的曹锟与东北王张作霖打了起来,而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不仅直接让直系军阀从此一蹶不振,而溥仪也就此被赶出了紫禁城。由此,溥仪连紫禁城的小皇帝都做不成了。
好在去往天津租界之后,溥仪作为末代皇帝,他的身份还有很大价值,因此受到了租界内包括日本在内各国势力的尊重,加上清朝遗老众星拱月,溥仪甚至过得比在紫禁城内还要开心了。
而第四个节点,则是溥仪在1932年去往东北,为了自己还没熄灭的皇帝梦,接受了日本人的请求,成为了伪满政府的皇帝。而溥仪虽然成了皇帝,但是处处受日本人节制和监视,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第五个节点,则是在1945年时,彼时日本战败,溥仪被苏联掳去成为了战犯,开始进行劳动改造。到了1950年被遣返回中国,继续进行新中国环境下的劳动改造。
而在这段时间里,溥仪深刻地意识到了劳动的快乐,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百姓的安定幸福,了解到了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荒唐之处,并且慢慢放下了自己皇帝的架子,并且在1956年时获得了特赦,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老百姓。
而第六个节点,就是在1960年的时候,溥仪跟着同事们,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公民身份,在投票箱内投入自己的一票时,他感动的泪流满面,他说:“当他拿到那张署名为‘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的时候,感觉他有生以来所有的财宝全部加起来,都没有它贵重。”
由此可见,溥仪已经真正成为了一名普通老百姓,不再向往所谓的万人之上了。而溥仪被特赦之后,曾经侍奉溥仪多年的太监也前来拜访他。他们还是习惯性地叫了溥仪一声“万岁爷”。
溥仪一听此话,原本见到故人颇为高兴的脸一下就冷了许多,连忙让太监闭嘴,不要再说此话。他如今已经是一名普通老百姓,跟现在的太监同样是中国的公民,并没有任何身份上的区别,再叫“万岁爷”,那就是对溥仪这十余年的劳改生活的轻视了。
说完之后,当年的太监,如今的普通老者也很快就住了口道了歉,溥仪招呼着他们吃饭,一边吃一边聊当年的故事,但是没有任何怀念或者惋惜的情绪,有的只是一种解脱和对未来平静生活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