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闻广播”优秀微刊推荐
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9月30日是全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特邀河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专家段铁安,一起缅怀抗日英烈董天知。
在郑州荥阳老城南街,有一座青砖灰瓦的三进院落,这里就是董天知将军的故居。在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河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专家段铁安带领记者来到这里,追忆全国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董天知的传奇故事。
董天知铜像
优秀的进步青年
董天知,原名董亮,曾用名董旭生,1911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城关镇一个贫寒之家。
1927年,在大姐的帮助下,董天知考入了开封河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中国革命先驱彭湃等人的影响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阅读了《新青年》《向导》《呐喊》等进步书刊。
1929年春,董天知离开河南,考入北平弘大学院。在这里很快结识了山西旅京学生中的共产党员郝德青、张衡宇等。不久,经过他们介绍,董天知便参加了由山西共产党员李舜琴、肖镇卿等人发起组建的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进步青年学习和研究马列著作,出版不定期的刊物《鏖尔》《转换》《转变》,秘密编写、散发抗日反蒋的传单。
1930 年,董天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董天知纪念馆展示图片
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1931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残杀共产党人,当时在北平的中共河北省委遭到破坏, 董天知等被国民党关入草岚子监狱。
董天知能言善辩,是个出色的演讲家,经常被推举为代表跟监狱方谈判。在狱中,董天知和其他同志的革命热情并没有消减,他一面坚持同敌人作斗争,一面把监狱作为学习马列主义和科学知识的课堂。漫长的铁窗生涯把董天知锤炼成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3年冬,为了反抗狱方的虐待行为,党支部领导狱友开展绝食斗争,这时董天知正身患重病,组织上批准他不参加绝食。但他坚定地说:“一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毅然与狱友一起绝食斗争。 绝食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当狱友们开始复食时,董天知已经气息奄奄了。
1936年9月,董天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同年10月下旬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建立山西新军的工作。
董天知纪念馆展示图片
浴血沙场的英雄
董天知等人到达山西后, 立即改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又联络“牺盟会”里的积极分子,创建了山西抗日武装———山西新军,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董天知担任队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董天知带领各界人士组成慰问团,奔赴前线慰问二十九军。1937年11月8日,决死队积极配合八路军创建抗日根据地。当时,“决死队”下属四个总队(相当于团),董天知任三总队政治部主任。他奉命到曲沃县宣传和发动群众抗日,很快发展到六个团约四千余人。
1938年2月,决死三总队改编为决死三纵队,在曲沃大营盘成立军政委员会。董天知任中共决死第三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负责全纵队党的工作。1938年2月至8月, 三纵队同一纵队一起进行大小战斗一百五十余次, 毙伤敌二千余人, 俘日军八人。1938年秋,董天知带领决死三纵队转移到沁水、阳城、高平、长治一带活动,至1939 年的“十二月事变”前,三纵队发展壮大为六个团,取得了秦岗、沁水、车鸱岭等几次战斗的胜利。日本人扬言:“谁能抓住董天知,赏两万大洋”。董天知却漠然处之,毫不畏惧。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为了抗日救国,为了民族解放,死也值得。”
1939年,国民党 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同年12 月,晋西事变发生。决死三纵队遭受重大损失。1940 年3 月,决死第三纵队在潞城、平顺一带整编。 重新组建决死三纵队,归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建制,董天知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他率领部队,配合八路军新一旅、三四三旅,在晋城高平之间,向阎锡山顽军独八旅和国民党黎明支队进行坚决反击,全歼独八旅的一个团和黎明支队。
1940年8月,董天知接到上级命令,参加八路军对日军进行的“百团大战”,配合八路军开展破击战,粉碎日军的增援计划。20日, 董天知亲临前线指挥,选定王郭庄为出击地。在 被日伪军包围时,他镇静指挥,带领28 名警卫战士抢占石平岭,引诱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多于自己六七倍的强敌面前,董天知沉着应战,奋勇抗敌,坚持战斗,击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冲锋。终因敌众我寡,他和28名英雄的鲜血洒在了石平岭上,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董天知亲属颁发的烈士证书
永远的丰碑
“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怀鸭绿江”,这是 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在董天知牺牲后为其 题写的挽联。董天知牺牲后,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 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追认董天知为将军。
2005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的纪念抗战英烈专题节目中播出了《永远的丰碑——董天知》。
2014年9月1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河南籍有22人,董天知将军名列其中,郑州地区仅有天知将军一人入选。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 董天知的忠骨安葬在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董天知将军故居被河南省、荥阳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节、建党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群众都会到故居参观学习。
后人记载:董天知将军在革命生涯中,为抗日斗争做了大量工作,做为一个军事高级领导干部,他舍身掩护战友,血洒疆场,壮烈殉国,谱写了一曲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慷慨壮歌。董天知的英名永垂青史,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段铁安,河南党史专家,文博研究员,编审,任河南省国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曾出版《中州英烈诗词书信选》、《中华百年爱国英杰辞典》(河南部分)、《绿城春秋》、《世纪沧桑》、《刘少奇与河南》、《情系中原》、《鄂豫皖根据地图集》等著作。
2011年,他积多年心血编著的《河南著名英烈辞典》一书出版,填补了河南近现代史上没有英烈辞典的空白。2015年,《英烈赞歌》一书在其帮助下也完成了编撰工作,书中收入了我国著名英烈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赵伊坪、鲁雨亭、宋学义、高敬亭等20多位烈士的事迹,同时还收入了这些著名英烈后代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书籍,弘扬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激励后人,牢记历史。
记者: 曲鹏飞、孙大康
编辑:张杭
统筹:马松林、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