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西汉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在西汉出战匈奴的历史中,霍去病更是和匈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物。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带兵进军河西,拉开与匈奴的作战。不出意外地,这场作战以霍去病取得第二次河西大捷为终点,狠狠打击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和信心,也影响了之后的漠北决战。
在霍去病一生中,他出战匈奴仅有六次。但细细研究霍去病六次出征匈奴的过程会发现,汉武帝在此过程中,他对匈奴战略的选择以及对军事部署的干预,很大程度的决定着霍去病的出战匈奴。
本文以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战略决策,来探讨霍去病军事征战中没有“当单于”的原因。
一、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战略决策
1.匈奴成为西汉心腹大患
万里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瑰宝,在当时,长城的修建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但在后世却为人类带来了不朽的贡献。
秦始皇修长城的原因之一便是抵抗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侵扰,虽然严格来说,长城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大军,但是一些散兵想要越过长城就没那么容易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国富民强,此时富饶的秦朝吸引了匈奴的主意,他们挥师南下,想要求取一席生存之地。但这是大秦已建立了坚实的防御战线,匈奴左右又有两个戎部夹迫,不得已匈奴放弃南下,转而北上。
秦末汉初,各地起义不断,秦朝濒临灭亡、秦亡以后,中原大地长时间无主,处于军阀混战、农民起义的阶段,每个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汉朝建立之后,新生王朝处于百废待兴时期。
此时北方的匈奴也不闲着,冒顿谋杀王父,自立为王,将匈奴三十万弓箭手培养成铁打的利刃,远征西域。西域的三十多个小国家都被强大彪悍的匈奴所征服,成为匈奴的朝贡国。
而后匈奴远观中原形式,单于冒顿抓住时间,趁着中原内乱,再一次率军南下。匈奴通过月氏西方,进入了西汉领土。西汉统治遭到动摇,国民遭到侵略。
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汉高祖刘邦怎能忍得下这口气?他率军与匈奴作战,但此时的刘邦已花甲之年,好大喜功,他不顾下属的劝说,执意孤军深入,却中了匈奴的圈套。刘邦被困白登山上,幸得陈平奔走相救,才悻悻地回了家去。
此后,经过文景之治,大汉休养生息,才有了对匈奴作战的实力。汉高祖失败之后,才去大臣建议,与匈奴联姻来维持和平。但联姻效果只能维持短短几年时间。因为匈奴并不缺少女眷,汉朝广阔的边幅和丰富的资源才是匈奴真正的欲望。
此时的匈奴不仅经常对大汉侵扰,他们占据着蒙古高原,对南边的汉朝居高临下。而汉朝北部、东西两部皆被匈奴夹迫,解决匈奴之患刻不容缓。
2.马邑之谋
汉武帝初期仍然实行软弱的和亲策略,“缙绅之儒守和亲,介胄之士言征伐”。但匈奴仍不满足西汉的贡物和正常的贸易往来。他们不断侵扰汉边,掠夺财物与人力。
大汉不胜其扰,统治者内部越来越多抗击匈奴的呼声。汉武帝英明神武,初即位的帝王急需一番功绩来稳定巩固。因此汉武帝废除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性的打压。
很快汉匈迎来了汉武帝时期第一次交战。公元前133年,王恢向汉武帝上奏:借做买卖的由头,假献马邑于单于。单于定贪图马邑城内的财物,定会前来。我们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只要单于到马邑,我们便将他的后路截断,活捉单于。
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建议,他派遣30万军队,名韩安国、李广等人率军埋伏马邑附近,静待单于。却不想,在单于率领大军前往马邑的途中,发现沿边有牲畜却无人放牧,这引起了单于的警觉。
为验证猜想,单于名人攻破附近的一个小亭,俘获了雁门尉史,威胁之下,尉史将计谋全盘托出。单于大惊,下令立即撤军。
马邑之谋以失败告终,但此次后,汉武帝不再派公主和亲,而是和匈奴展开了大规模的作战。
二、霍去病并非“当单于”的主力部队
“当单于”乃与单于作战的意思。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多年的生命中,他共六次出战匈奴。两次河南之战,定襄之战,两次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均取得了胜利,但这六次战争中,霍去病却没有一次与单于正面交战的机会。
1.前四次出战未“当单于”是因为级别不够
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第一次作战显然是被给予了充分照顾的。那年霍去病17岁,他被任命为骠姚校尉,独自率军800人出击匈奴。
据记载,霍去病独自率军奔袭数百里直接到匈奴的大后方,斩获了匈奴2028人。霍去病的首战出其不意、孤军深入,显然促进了漠南之战的胜利。
霍去病首战立功,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命霍去病率一万骑兵从陇西郡出发远征河西走廊,目的是与单于之子速战速决。此次战争以霍去病胜利,匈奴被斩首数千人。
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汉武帝趁热打铁,于公元前121年夏发起了第二次河西之战。汉武帝命霍去病、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北地,分两路进击河西匈奴。
霍去病此次战争降俘6500余人,其中包括单桓王、酋涂王等59人。此次战争是霍去病的第三次征战。两次河西之战使匈奴右贤王部受到毁灭性打击,由此可见汉朝的军事领导集团的强大。
霍去病的第四次迎战匈奴则是受汉武帝之命,迎接受降的浑邪王。因两次河西之战匈奴大败,匈奴单于大怒,欲治罪于河西的浑邪、修屠二王,二王怕单于怪罪,无奈之下向汉朝投降。
汉武帝接受二王投降,却又害怕是诈降,因此他命霍去病前往迎降。因此前霍去病已在匈奴打响名号,当匈奴见到是霍去病迎接后,有八千人不愿归降。霍去病立即有了决定,联合浑邪王率军降服了不愿归降的八千匈奴。
以上是霍去病四次迎战匈奴,每一战霍去病都取得了不小的功绩,但研究这几次征战,我们不难发现,霍去病的胜利除了自身积累的经验以及汉武帝对作战的部署,还有其他方面促进了战争的胜利。
前四次战役霍去病均被汉武帝派去了匈奴较为薄弱的地区,并且霍去病的军队都是用来辅助主力军的,其中一次还不是正经的作战,是被汉武帝派去迎降浑邪王的。因此可以看出霍去病作战的地区和方式是是被汉武帝有意地安排的。
2.后两次是运气不够
经过前几次对匈奴的作战,霍去病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和具备了军事素养,这让汉武帝渐渐地对他有了信心,认为霍去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霍去病之后的两次对匈作战,汉武帝是有意让他对上匈奴最强的部队——单于军队的。
经过汉朝多年的军事打击,匈奴已无力还击,只能退还大漠之北,在漠北布置了强悍的精兵,企图将汉军主力消耗。为了永除后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了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精兵出兵匈奴。这次的目标就是打击匈奴首领单于伊稚邪。
此次作战,汉武帝将勇敢善战的将士都调去辅助霍去病,原计划是霍去病带兵从定襄郡出发“当单于”,可是汉武帝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主力军已经向东迁移。
汉武帝立即改变作战计划,他想让霍去病获得这次“当单于”的机会,让他建立功勋,但天不遂他愿,霍去病北行两千里都未能碰到单于部队。反而是卫青遭遇了单于主力。
可以看出霍去病的六次征战匈奴,前四次是因为能力级别不够,没有“当单于”的机会。最后两次得到统治者的肯定,却生生错过了。不得不说,世间的一切事情上天自由安排。
总结
虽然有着汉武帝的偏爱,自身征战实力也很强大,但霍去病一生都未有“当单于”的机会,未能“封狼居胥”,但霍去病还是凭借着自身不俗的战斗力以及为大汉征战而赢得的功绩,名留青史。
因此他是否“当单于”对于自己、汉武帝乃至大汉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他是汉武帝亲手提拔起来的,因为他有着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才能够在屡次征战中获得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