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从非洲带回只“麒麟”,画像被博物馆保存至今,见过的人笑了
创始人
2025-07-22 21:02:50
0

一直以来“闭关锁国”这四个字老是会萦绕在人们的耳边,让我们回顾中国历史的时候就会带着一份阻碍,所以当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其实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的,即便是清朝依然有着和外国贸易往来,英国人是由于做生意做不过中国人所以才用鸦片打开了中国国门,

而清朝统治者们的海禁更多的是利益的考量,这是一种短视的利益考量,只考虑了满族的统治地位,却没有为整个民族的未来着想,所以说当我们看历史时其实是可以摒弃掉这种从西方和日本传进来的观点的,带着一种客观的角度去看或许更能够看到真相。

明朝时期,是我国对外交流比较频繁的一个时期,公元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东非地区,在和其他地区交往的时候明王朝充分的展现了大度的一面,郑和每次下西洋都带了大量的珍宝器物,每到这些地方就将这些宝物赠与当地的国王,而明朝的船队则会带回来一些当地的特产。

在这些特产当中以一个特产比较特殊,在郑和第四次航行到达了东非的麻林地(肯尼亚),郑和赠给了麻林国国王大量的瓷器还有金银珠宝,麻林国国王非常的感激就想着要回敬点什么,他看了自己国家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够送的,就送了一只动物“基林”,东非语“基林”的发音和麒麟很是相似,所以郑和一行人都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麒麟。于是乎就将其带回了明朝。

麻林国国王不放心,就派了使者跟随郑和到了明朝,听说郑和带回来一只麒麟,明成祖朱棣十分的开心,因为麒麟在中国古代是瑞兽,是祥瑞的征兆,如果一个时代出现了麒麟,那就预示着这个时代一定会风调雨顺,而且统治稳固。

郑和将这只瑞兽带到了北京的时候,一时间民众纷纷前来观看,朱棣本人也激动的亲自到奉天门迎接这是“麒麟”,后来还派画师专门给这只麒麟画了一幅画,并且将这幅画很好的保存在宫中,现在这幅画得到了公开的展出,不过看过这幅画的人都笑了,因为画面上的这只麒麟明明就是一只长颈鹿。

马欢在《瀛涯胜览》记录当时长颈鹿的形态“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这样的描述确实是符合长颈鹿长脚长颈的特征,至于吃的话毕竟也是食草动物,所以喜欢吃这些东西很是正常。

其实长颈鹿和中国神话中的麒麟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中国神话的麒麟更像是一只行走的龙,有龙鳞,身躯像马,尾巴也像龙。但是由于长颈鹿的读音就像中国的麒麟,而且这又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动物,也难怪朱棣会那么激动了。

当时由于世界交通的不发达,所以各国之间的交流其实还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的,商人们千山万水的跋涉就是为了能够互通有无,到了今天,飞机、轮船、火车的发明大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随着世界的日益紧密的联系,世界上的奇珍异物也都被人们所熟知。

明朝看到了长颈鹿就十分的惊讶,而现在的小孩子们看到了大象都已经不觉得稀奇了,他们的目标是外星人,如果能够看到三体人或许才会让他们目瞪口呆,世界的经济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人类的过于快速的发展也导致了生物的快速毁灭,照这样下去人类的前途堪忧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发展方式的话人类文明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否则的话可能遭到自噬也说不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0%以上为首展!西安30余个... 西安博物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
永乐宫壁画何以“封神”?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11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永乐宫壁画何以“封神”?》的报道。...
原创 继... 封建社会,无不讲究尊贵卑贱,但人员甄别技术却并不发达,因此人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朝廷如何保证官员的...
原创 原... 1644年,岁在甲申,这一年是明清交替之年,这一年也是神州震荡之年。自三月十七至五月初二短短几十天时...
原创 北... 有人提议恢复“土葬”? 人终有一死,死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 ,也因此丧葬从古代开始就备受重视...
原创 声... “走群众路线,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而即便是到了今...
原创 让...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强大的民族曾在不同时期崛起,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突厥便是一个让隋...
原创 被... 自古以来,酒文化都是根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的,古有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有李太白:“春风与...
原创 太... 事出反常必有因,李隆基之所以不杀害薛崇简,还不是因为薛崇简早早的选择与李隆基站在一队了。 大唐以武立...
乘高铁东风,阳春革命老区焕发新... 广南风雷激荡,漠江壮歌传扬。 蟠龙村,这个位于阳春市春城街道山环水绕的村庄,70多年前,革命先辈在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