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大教授提议,恢复“土葬”?看完这几点,你有何看法?
创始人
2025-07-23 02:32:12
0

有人提议恢复“土葬”?

人终有一死,死是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

,也因此丧葬从古代开始就备受重视。自古便有“入土为安”的说法,古代人无论贫穷富贵,最后的归宿都是小小的土包。

但自近代以来,

我们国家大多采用殡仪馆火化的方式安顿逝者

,火化已经成为了人类处理遗体的一大重要方式。但是,就在火葬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北大一教授提出要恢复土葬的建议。

为什么要提议恢复土葬?恢复土葬的建议真的可行吗?看完这几点,你有何看法?

01

火葬的盛行

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6444台火化炉共火化遗体5000.7万,占全部遗体的55%。

由此可见,火化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变得非常普遍。

但火葬一开始却是“惨遭嫌弃”的,火葬在以前的欧洲都被作为一种惩罚方式用于消灭他们口中的“不祥之物”和异端分子。

不仅是文化上的“排斥”,由于使用木柴作为燃料将遗体暴露于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气味令人难以忍受,甚至会产生遗体“惊坐起”的恐怖现象,

因此古代人对于火葬可以说是心理阴影巨大“避如蛇蝎”。

直到十八十九世纪,医学进步的人类发现的土葬“威胁生命的弊端”,那就是会导致病菌扩散产生各种传染病。

威胁活着的人,为了“挽救”活着的人,只好“委屈”逝者了,于是火葬开始盛行。

为了更好地处理尸体,19世纪中叶,欧洲科技进步,平炉炼钢的技术被用在了火化炉上,完美地将遗体焚烧成灰,

火葬也因此具备了“硬件基础”。

02

入土为安

土葬的丧葬方式不仅“拘泥于”我国,是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最普遍的安葬方式之一。

那么,我国的土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土葬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社会,智人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到了汉代,“入土为安”的观念开始形成并逐渐根深蒂固。

当时中原土地肥沃,人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主,人们把黄土地视为生命之本,当时的人们认为生命是从泥土中来的,死后应当再回到泥土中去。

埋入土中的尸体会逐渐腐烂,最终化为有利于土壤环境的有机质。

用更浪漫主义的方式来说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但是土葬虽然是我国的传统方式,却又“饱受争议”,

最大的声音就是土葬对污染的环境。

传统的棺椁,是由木头和石料直接加工,并不会污染环境。

而近代以来,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为了追求防腐,棺材上开始涂刷各种化学涂料,当化学成分随棺椁入土,有害成分也会随着时间融于土壤之中,对土地和空气造成污染。

并且有些人为了追求华丽的殡葬仪式,

会在棺材上加上各种不可以降解的装饰

,还会涂漆对棺木进行加工,制作材料无法被土壤分解,也会造成污染。

03

土葬和火葬哪个更合理?

虽然火葬已然成为主流,但是最近有一个声音引起的大家的注意,

北京大学教授吴飞提出了激起“水花”的建议——要恢复“土葬”。

此话一出,众人又震惊又疑惑。

是何缘由让吴飞教授提议恢复“土葬”?

吴飞教授认为,火化与环保思想日益提高的“低碳时代”格格不入,

火葬会使用到十公斤左右的柴油,不仅柴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火化产生的大量气体也会对空气产生污染,与我们的环保观念严重不符。

而火葬的全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火化炉的使用费等等。

是一项非常耗资的殡葬方式,而且需要国家出面支持,给予大量的资金补助。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触动人心的一点,火葬对于逝者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他们已经逝去,但是他们的肉身理应得到尊重,而不是就这样无情的火化,在顷刻之间化为灰烬。对于死者永远都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今天火化设备通过改进更多采用自动化和环保技术,尽可能降低噪音和振动,

保证这个过程安静肃穆,体现对逝者的哀思。

为了进一步降低污染,也在用天然气取代柴油,同时使用尾气处理和粉尘收集装置实现零污染。

因此,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

其初衷都是希望尘归尘土归土,令生人安心令逝者安息,符合这个时代的殡葬方式就应当继续留存。

最后想问问大家,对于恢复“土葬”是什么看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有财必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1949年底,第四野战军主力以及配属给四野指挥的二野四兵团,横扫两广地区的残敌,兵锋直指雷州半岛,解...
原创 原... 秦朝末年,由于税赋的繁重和朝廷法度的严苛,导致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在这场由陈胜吴广带领下的暴动彻底...
原创 司... 说起司马懿,我们对这个人都比较熟悉。主要是因为三国这段历史,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除了我们熟知的《三国演...
原创 原... 关羽兵败被杀,为何刘备“狠下心”见死不救?小编告诉你原因 自古以来都有一句话叫作“成王败寇”确实,无...
原创 冷... 在契丹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女真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战斗力最强的民族...
原创 春... 齐桓公即位后,拜管仲为相主持政务,管仲整顿、改革内政行“九惠之政”、重修军制、兴盐铁之利,开矿铸币,...
原创 原... 如今提起“四大美女”,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而其实在明朝以前,这“...
探展|360余件文物呈现香山时...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
庄稼地里走出一代代画家 ■ 本报记者 沈烨婷 郁馨怡 通讯员 沈婷 农民也能吟诗作画。 漫步在嘉兴市秀洲区的乡村,你会发现,...
原创 清...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辽阔,地平线比我们眼力所及更遥远,很多奇闻异事,尽管我们没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