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风雷激荡,漠江壮歌传扬。
蟠龙村,这个位于阳春市春城街道山环水绕的村庄,70多年前,革命先辈在蟠龙广泛开展革命活动,留下许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故事;如今,高铁“巨龙”正在加快建设,开进村庄,将带动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实现新腾飞。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硝烟远去,精神永存,蟠龙人民在新时代发扬光荣传统,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建设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的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和春砂仁等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把蟠龙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幸福和谐、宜居美丽的新农村。
传承革命精神
激励村民创造美好生活
“那时候,村民常常帮助革命战士购买物资、修建医疗站等,群众工作很好开展,军民相处十分融洽。”近日,在蟠龙村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里,蟠龙村村民、退休教师梁方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革命故事。
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谭文强 摄
蟠龙村是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和中共阳春县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的诞生地,解放战争时期有“广南小延安”之誉。在这里,党领导人民武装队伍浴血奋战,在粤中革命史上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1948年6月11日,在蟠龙刘屋咀村,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宣布正式成立,专责领导原中区(后改称为粤中区)所属的新会、高明、鹤山、高要(南部)、台山、赤溪、开平、恩平、阳江、阳春、新兴、云浮、罗定、郁南以及云雾山区的茂名、电白、信宜共17个县的党组织和武装斗争。
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园。谭文强 摄
“革命先辈黄云借助蟠龙中心小学教师的身份,把校长发展成了党员,还培养了一批武装骨干。”梁方策说,村民的热情相待,让到来的革命战士感到十分亲切安全,他们在蟠龙,就像回到家一样。
梁方策是革命后代,长在蟠龙村,听着革命故事长大,也深受革命精神的影响。从教40多年,他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怕吃苦,在三尺讲坛教书育人,常常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不怕牺牲、不怕吃苦、团结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内部一角。谭文强 摄
革命故事口口相传,成为蟠龙村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让这些故事能够更好地保留下来,梁方策不仅听老一辈讲故事,还走访革命老区寻找故事,记录故事。他在阳春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帮助下,寻找革命遗址,拜访革命老战士,重新审定故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经过4年的走访、整理、书写,一本《红色蟠龙》的书稿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准备出版。
“我想给后代留一份宝贵的革命文化,希望革命精神可以传承下去。”梁方策说。
资料图: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园。宋福亮 摄
去年6月底,蟠龙村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修缮完成,正式对外开放,许多村民成了蟠龙革命故事的传播者。欧圣利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村民,他成了旧址的管理员。有游客过来参观,他会乐此不疲地讲述革命先辈在蟠龙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故事,还有蟠龙的父老乡亲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支持人民子弟兵的事迹。
刻有先辈题字的纪念碑。杨辉南 摄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以史育人,催人奋进”……在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中共阳春县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园里,革命先辈的题字醒目地竖立在四周。村民常常在纪念园里休息聊天,教育后代。蟠龙村的革命故事、革命精神已经融入了蟠龙人民的日常生活。
做强现代农业
让春砂仁成为增收“金钥匙”
中国砂仁看阳春,阳春砂仁看蟠龙。
在和平年代,蟠龙人民依然保持着勤劳肯干、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不断做大做强春砂仁产业,用土特产托起致富“金饭碗”。
资料图:每年8月是春砂仁收获的季节。蓝军 摄
8月是春砂仁收获的季节。记者来到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的烘焙场,看见工人轻轻打开烘焙箱的门,一阵阵春砂仁的香味扑面而来。工人们有的在搬运一袋袋刚采摘的春砂仁;有的将春砂仁铺在筛子上,挑选清洗;有的则守在火炉旁,添柴加火烘焙春砂仁。
这是 传承了1300年的古法烘焙春砂仁工艺。如果想烘焙出高品质的春砂仁, 传承者要把十二道工艺做到极致,达到“望气而知止焰,触炉而知降温,听声而知质地,闻香而知臻品”的境界。作为阳江市非遗金花坑春砂仁烘焙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的谢冠表示,烘焙的春砂仁比晒干的春砂仁更易于保存、不易变质,而且更能巩固和增强药性。
资料图:烘焙春砂仁。谭文强 摄
种植和古法烘焙是蟠龙春砂仁享誉全国的秘密所在。
“全村600多户2923人,种植春砂仁的就有430多户。”蟠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薛进成表示,蟠龙村有着适合春砂仁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和地形优势,自古以来是春砂仁最优质的生产基地,春砂仁种植历史悠久。许多村民在外出务工之余,还能兼顾种植两三亩春砂仁,每年能够增收2万多元。
立足春砂仁这一特色产品,阳春市大力推进春砂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园区总面积约822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春城街道辖区内1500多户农民种植春砂仁。同时,蟠龙村积极利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补贴政策,不断推动春砂仁种植规模化、产业化。
资料图:新鲜的春砂仁。蓝军 摄
不仅仅是种植,春砂仁深加工也在不断推进。蟠龙村与食品药品加工企业合作,延长春砂仁农产品产业链,生产春砂仁蜂蜜、春砂仁蜜饯、春砂仁酒等;并探索直播销售新模式,变“等客上门”为“主动出击”,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打造蟠龙春砂仁品牌。
资料图:春砂仁成了蟠龙村的“致富果”。蓝军 摄
近年来,蟠龙村采用“省龙头+合作社+农户+基地+旅游”的模式发展春砂仁产业,以金花坑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及周边乡镇农户6000多户种植春砂仁达5万多亩,提供季节性农民就业6250人、合作社员558人,通过合作返还利润、按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760多万元,平均每户增收达2200多元。
高铁开进村庄
融湾入圈激活乡村“红色细胞”
“高铁通到蟠龙村,这是村庄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薛进成表示,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蟠龙村已经谋划建设占地10多亩的露营基地,推动建设艺术文旅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并且计划将闲置的小学校舍改造成春砂仁美食城。
位于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村的广湛高铁阳春东站建设现场。谭文强 摄
10多分钟直通阳春市区的快线,1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的高铁,蟠龙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广湛高铁阳春东站正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计划12月底完成主体钢结构及二次结构施工。”目前,广湛高铁阳春东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中铁十七局广湛铁路房建一标阳春东站技术负责人利振铎说,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蟠龙村的面貌。
广湛高铁阳春东站位于蟠龙村,为广湛高铁中间站,车场规模为2台4线。广湛高铁阳春东站的开通,将进一步激活蟠龙村“红色细胞”,交通的便捷,将为村庄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量,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蟠龙村有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中共阳春县委、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纪念园,新修建的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等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具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蟠龙村因地制宜,依托广湛高铁阳春东站项目、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正融入自身特色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抓住机遇,蟠龙村不断加强红色基地建设,利用省自然资源厅对口服务村庄规划编制为契机,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用地保障;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计划建设红色革命展馆、革命小路等设施,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红色革命展馆初步设计方案已形成。
蟠龙村新貌。谭文强 摄
另一方面,蟠龙村正逐步打通“红色旅游路”,配合做好广湛高铁春城段项目、进站路项目建设,广湛高铁春城段蟠龙村项目完成约420亩土地的征收工作,进站路项目已完成约1435亩土地的征收工作;
积极完善村内外道路设施建设,村道路面硬化10.3公里,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21公里。
游客参观中共广南分委、广南军分委成立旧址。谭文强 摄
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和“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日前后,蟠龙村红色基地参观人员络绎不绝,许多单位会组织人员进行参观,重温红色革命之旅。相信不久的将来,蟠龙村将迎来红色旅游的新热潮,让蟠龙的革命故事传播得更远,让革命精神不断激励后人奋发拼搏。
广东阳江发布编辑部出品
来源|阳江日报(记者/任绍华 杨辉南)
编辑 | 陈子玲
校对|叶尚昕
审核 | 李宗君
终审 | 黄 庆
小布精选
由“灾害窝”变“鱼米之乡”,这是阳西边海战天斗地的奋斗史!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