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点,才能明白所谓的“上中下三策”是什么?
第一点:什么是古代谋士?在古代,并没有谋士这个职业,但有一些职位实际上履行了这一职能。正是因为有些人总是给自己的主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让主人去选择和决定,甚至让主人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所以他们被称为“谋士”。
历朝历代,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谋士比比皆是。大师也习惯在某些问题上咨询一些他认为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根据问题的不同,咨询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所谓古代谋士,是一个通俗的称呼。他们不能被明确定义为那个人,而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特定人群。
第二点:扮演辅导员角色的人习惯性地提出“上中下三策”,这也是现实需要。一个人要想得到主人的认可,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获得一些实际的利益,就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了一展才华又不被怀疑有越权之嫌,他们自然会在建议中提出多种选择,让主人做最后的决定。
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也将最终的决策权和最终的成就感还给了主人。这是为人之道,也是古人为臣之道。真正聪明的人会彻底分析问题,然后引导主人做出有利于事态发展的方向。这是辅导员的最高境界。
第三点:国王或主人在选择时,并不关心谋臣三策的顺序,而是整体考虑实际需要和最终目标。主人是否选择最好的政策,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见的人,并不是主人考虑的根本问题。主持人的考虑是:我咨询过您,希望得到您的理性建议,但如果您做出决定,则需要考虑一切。俗话说:“不在位,不求政”。
有些顾问的建议可能是从某个角度提出的看似合理的建议,但实际实施需要与最终目标相一致,要考虑全方位的利弊。因此,主人在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而不是谋士们的战略分量。
当然,所谓谋士出谋划策,君王或主君做出选择,都是建立在臣是忠臣、君是明王、主是明人的基础上的。如果君主没有独立思考和掌控局势的能力,即使有好的建议也无法取得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