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元朝火器这么强吗?一代名将蓝玉,开局就被火铳给崩了
创始人
2025-07-22 14:32:09
0

被吐槽不符合历史,应该是所有历史剧的宿命,电视剧《山河月明》自然也不能例外,虽然这部剧目前只播出了一集,但是已经有很多历史爱好者站出来挑毛病了。

第一集开始的时候演的是李文忠领兵北伐,败给了王保保,之后蓝玉的部队擒获了一批北元的家眷。蓝玉让耿炳文带来了一名蒙古女子审问,这名蒙古女子在靴子里面暗藏了一支手铳,趁着蓝玉不备,给了蓝玉一枪。

很多观众对这处剧情表示费解,明军在审讯战囚的时候居然也不上绑,也不搜身,上到元帅,下到士兵,全都毫无戒备之心。给人的感觉这个情节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耿炳文为了害掉蓝玉,而故意让这名蒙古女子带手铳进入大帐。

也有人对蒙古女子手中的火铳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洪武初年蒙古女子的手中不应该有这种武器,但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候还真的有手铳。

火铳是我国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最早是由元代的火器研制者,根据南宋时期的火枪制造原理改进而成,外观主要是参考了突火枪的样式。

在内蒙古托可托县、黑龙江省的阿城县半拉城子、西安东关景龙池巷南口外等地区都曾出土过元代的手铳。现存的大型火铳代表是元代至顺三年制造的盏口铳,大型手铳代表是元代至正十一年制造。

与过去的火枪相比,火铳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并且一次能够添加更多的火药,因此它的杀伤力也更大,使用的寿命也更长一些。

元末不只是元军使用火器,很多的农民起义军也都使用火器,根据记载,使用火器最多的就是朱元璋的部队。据说有一位名叫焦玉的火器研制专家,他在元至正十五年,献给了朱元璋几十支火龙枪,朱元璋在得到这些火龙枪后,让徐达组织人进行射击试验,发现这些火龙枪能击穿金属铠甲,朱元璋大喜,马上上徐达组建了一小支部队,装备火龙枪。后来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中,都曾使用过这种火器。

当然在《山河月明》里面,蒙古少女用来射击蓝玉的不可能是这种火龙枪,她所使用的是手铳,也就是一种小型的火铳,是单兵手持式金属管型射击火器。

近几十年来,出土过好几件元代的手铳,根据专家介绍,这些手铳大多制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这段时间。最早有记载将这种手铳用于战争的是元朝的淮东宣慰使纳速剌丁,他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曾使用手铳射杀了张士诚多名部下。

由于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深刻地感受到了火器的威力,于是在他登上皇位之后开始大力发展火器,如今在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部门,收藏了几十件出土的洪武手铳实物。这些洪武年间制造的手铳,比元朝制造的手铳做工更加精细,表面光滑,管壁薄厚均匀,口径一般在20-22厘米之间,误差不会超过2毫米;长度在40-44厘米之间,误差不超过4厘米。

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西平侯沐英平定云南宣慰使思伦法,在这场战斗中,由于对方的象兵威力巨大,沐英安排将火铳兵和神机箭兵分为三行,平行排列在阵前的中间部位,只要象兵一出,三行兵轮番发射火铳和神机箭。结果将叛军打得大败。

从此之后,明军经常在野战中使用这种多排火铳齐射敌军的战术。

到了朱棣登基之后,手铳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制造工艺更加的精细,火铳的口径在14-15毫米,误差不超过1毫米,长度为35-36厘米,误差小于1厘米。

所以说在《山河月明》里面,蒙古皇室的家眷有一支手铳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只不过她拿的手铳肯定不能像剧中的那样精致,不过要在那么短的距离下射杀蓝玉,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导语: 在肃宗欲命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时,李泌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唐前期,太宗、高宗、玄宗等都...
原创 统... 唐朝时,在青藏高原兴起了此处数千年历史上最强盛的政权: 吐蕃帝国 (公元618年至公元842年)。其...
原创 云... 2004年的一天,在云南省龙陵县的山道上,行走着一位中年男子。这位男子名叫方军,是一位作家,他此行的...
原创 隋... 世人皆知隋唐英雄多如繁星,可曾听说过那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第六条好汉?他身高一丈,腰粗十围,手执二...
原创 秦... 高渐离,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人,也是荆轲的好友。他是乐器筑的演奏家,曾在荆轲出发秦国时,...
良业科技申请多模态具身交互的文... 金融界2025年7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多模态...
历史的车轮 邮政的变迁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黑龙江邮政的故事,是一幅跨越时代的画卷。 新中国建国初期,黑龙江逐渐增设自行车邮路...
原创 别... 一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听得人荡气回肠。看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也看得热血沸腾。真的觉得康熙确实是位明君,确...
原创 蒋... 枪林弹雨中的和谈: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政治博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治家...
原创 北... 北魏和北周灭佛仅仅只是手段不同,方式不同,但起因都是一样的,由于沙门僧尼不织不耕,不必徭役,不必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