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云南113岁抗战老兵,9次被押上刑场,临终感慨:我活得值了
创始人
2025-07-22 19:32:43
0

2004年的一天,在云南省龙陵县的山道上,行走着一位中年男子。这位男子名叫方军,是一位作家,他此行的目的,是深入龙陵山区,寻找抗战老兵,采访他们以获得宝贵的写作资料。在整整60年前的龙陵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日军杀得昏天暗地,那场战役和腾冲战役一起,被认为是反攻滇西最惨烈的战役。

付心德

方军行走在山道内,内心忐忑不安,时间一转眼过去60年,不知道这片曾经被血染的土地上是否还有幸存的老兵。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一处村落,看到村口大树下面两个老人正在晒太阳。方军走上前去,询问道:“老人家,你们村有没有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我就是!

”其中一位年纪更长的老人微微摆了摆手,开口说道。

听到老人这么说,方军顿时心惊不已,他开始仔细端详眼前这位老人,他看上去已过百岁高龄,留着花白胡子,身体状况十分良好,隐隐能看出老一辈军人的影子。方军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继续询问道:“老人家,您是?”

付心德!中国远征军71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军医!

”老人回答得掷地有声。

付心德老人的一句话,不仅让方军感到吃惊,他身边的另一个老人也坐不住了,眼睛中闪烁着泪光,问道:“父亲,我从未听你说过当兵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

付心德老人用沉重的语气回应道:“因为那段经历,我曾九次被拉上刑场,要不是乡亲们为我求情,恐怕早丢了性命,我哪里还愿意再去提它!”

方军隐隐听出老人有什么隐情,于是耐心宽慰道:“老人家,时代不同了,如今国家对老兵都很重视,您不妨说出那段经历,这也是对您身份的最好证明。”

听到方军这么说,付心德老人平静下来,在清晰而又遥远的回忆中,搜寻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济南惨案

目睹日军暴行,弃医参军

著名文学家、民族斗士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曾通过学校的幻灯片目睹一个中国人给俄国做奸细,被日军抓到后押往刑场处决,而在刑场围观的是一群中国人。鲁迅看到此情此景,被中国人的麻木深深刺痛,于是决定弃医从文,立志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本文的主人公付心德,同样目睹日军暴行,不同的是,他选择弃医参军,用更直接的方式反抗日本人的侵略。

付心德,河南项城人,出生于1900年。那一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付心德的父母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深知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于是他们省吃俭用,把儿子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

付心德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很快在学生中脱颖而出,连私塾的先生都认为他前程似锦。稍微年长一些后,付心德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他渴望学到精湛的西方医术,在家乡为乡亲父老出一份力。于是到1925年,他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前往山东济南,到一家英国基督徒免费开办的学校学习医学知识。在三年的时间里,付心德废寝忘食,深耕在医学领域,医术日益精湛。然而正当他准备返乡时,一场震惊全国的惨案发生了。

1928年5月,日军为了阻止北伐军攻占济南,在济南城大肆屠杀无辜百姓,17000多名中国百姓在惨案中丧生。

然而蒋介石害怕得罪日本人,竟命令士兵不许抵抗。在“济南惨案”中,付心德的几个同学都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付心德跑得快才躲过一劫。

惨案爆发后,付心德深刻认识到:

要想治病救人先要救国,没有国哪有家

。于是他选择弃医从戎,拿起武器保卫国家。

淞沪会战

家国沦丧,铁血抗战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一声枪响,抗战全面打响。谈到卢沟桥事变时,104岁的付心德老人仍忿忿不平,他对方军说:“

如果不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数百万东北百姓会遭殃吗?守在卢沟桥的29军会孤军奋战吗?他对得起那些牺牲的将士们吗?

“可蒋介石毕竟也抗战了不是吗?”方军插了一句话。

“他要是真心抗战,西安事变还会被抓起来吗?”付心德老人对蒋介石的做法不屑一顾。

卢沟桥事变后,为了达成“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目的,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企图沿长江进犯中国内陆,“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付心德作为78军36师2营的一名军医,也参加了这场战役。

淞沪会战

国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武器装备完全逊色于敌人,战斗进行得十分艰苦。付心德作为一名军医,每天穿越在火线上,为受伤的战友治伤。有一次,他经过一片废墟时,被埋伏的日军打中小腿,一时间血流如注。付心德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就又起身向前挺进。

敌我双方在上海交战三个月,中国军队付出了25万人牺牲的代价,付心德所在的2营300人牺牲,但上海还是没能守住。尽管如此,淞沪会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激发起全国百姓的抗日热忱。付心德认为,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为时不远。

然而紧随而来的南京保卫战给了付心德当头一棒。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中国军队被迫撤离南京,付心德也跟随部队撤向后方。任谁也不会想到,日军占领南京后,竟向无辜百姓举起了屠刀,30万南京市民被残忍杀害。得知这一噩耗后,付心德忍不住痛哭流涕,悲愤地说道:“

如果早知道是这样,即便战至最后一滴血,也绝不后退一步!”

此后,付心德又先后参加长沙保卫战、武汉会战,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总能看到他四处奔波,治伤救人的场景。

反攻滇西

抗战英雄,喋血滇西

1942年,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数十万将士赴缅对日作战。然而在初次交锋中,远征军战败,被迫兵分两路,一路由孙立人带领撤往印度,一路由杜聿明带领翻越野人山,返回云南。结果在野人山的热带丛林中,数万远征军殒命,幸存者寥寥无几。

1944年,为了彻底结束这场战争,中国远征军同时打响缅甸作战、收复滇西两场战役。

其中,发生在滇西战场上的龙陵血战战斗规模最大、耗时最长、远征军牺牲最为惨重。

彼时的付心德,已是71军第二野战医院的少校军医。

付心德在医院曾救治过一名叫李桂的远征军班长。李桂是昆明人,虽然只有二十来岁的年纪,但作战十分勇敢,多次在白刃战中手刃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桂被敌人炸瞎了眼睛。付心德在对他进行紧急救治后,劝他留在后方医院休养。但李桂死活不答应,说道:“

我虽然双目失明,但日本鬼子残杀我同胞的场面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若不赶走日本鬼子,我纵然有眼睛,又有何面目回家!

”说完就离开了医院,凭着感觉重回战场与敌人作战,付心德后来再没见过他。

付心德

让付心德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上尉连长高介军,也是他的至交好友。高介军来自山东,在西南边陲作战水土不服,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龙岭战役打响时,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吃过饱饭。即便如此,他还是率领战士们冲上了勐岭坡,并与反攻的敌人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血战。

付心德赶到前线救助伤员时,发现高连长直挺挺躺在阵地上,血肉模糊,已经停止了呼吸。

付心德为好友安葬时,赫然发现他的嘴里竟然咬着敌人的半只耳朵!

付心德看到这一幕,悲从中来,落泪不止。不难想象,高连长和敌人进行了怎么的残酷搏杀!

1945年1月20日,中国远征军付出巨大代价,终于收复了龙陵,将日军赶出了国土。抗战胜利在望,远征军战士们结束滇西作战任务,返回内地。

但多次目睹战友牺牲的付心德做出不同的选择,他要留在龙陵,留在这片中国远征军战斗过的土地上。

付心德

卸甲归田,英雄不会被遗忘

抗战胜利后,付心德留在了龙陵生活,并与比他小二十岁的李竹芝相识相爱并结婚生子。付心德在当地开了一间诊所,为乡亲们看病,实现了他年轻时的愿望,李竹芝则留在家中相夫教子,婚后生活十分幸福。

然而到了那十年特殊时期,付心德这个抗战老兵被扣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帽子,九次被拉上刑场,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幸运的是,那些被他救治过的百姓组织起来,出面为付心德说清,又一次次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付心德第九次被关押时,妻子李竹芝生下了第七个孩子,由于难产导致下半身瘫痪。李竹芝无力照顾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含着眼泪准备把他送人。这时赶上付心德被释放,他及时劝阻妻子,说道:“即使生活再困难,我们也会挺过去的!”

在那段时间,在东南亚定居的战友曾联系到付心德,邀请他到东南亚定居。

付心德拒绝了战友的好意,留在了龙陵,这里有他的家人,有牺牲的战友,也有需要救治的百姓。

付心德

那段特殊时期过去后,付心德恢复了自由,申请到医务人员从医证明,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为劳苦大众看病。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先后离去,他从此隐姓埋名,过上了安定平静的老年生活。

听完付心德老人讲述的故事,方军感慨万千,这些回忆仿佛刻在老人的脑子里,从未忘记过。付心德的儿子也被吓了一跳,他活了几十年,到这时才知道父亲是一位抗战英雄。

付心德老人身份曝光后,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看望这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百岁老人。2011年,当地政府领导亲自登门,将一本封面烫着“

民族英雄

”四个大字的证书送给他。老人捧着这本政府感慨不已:“

好啊,好啊,国家肯定我这个老兵了,我这辈子,活得值了

!”

2013年9月13日,被誉为“抗日活化石”的付心德老人因病离世,享年113岁。

国家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英雄,他们的事迹应该被更多人知晓,并永远流传下去,致敬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解放战争期间,传奇将军郭汝瑰官至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负责起草国民党部队的作战计划。不过,郭汝瑰的真实身...
原创 原... 明太祖鉴于前代政治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并且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
致敬功勋模范 弘扬英雄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星光熠熠的名字,他们以非凡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成为时代的楷模,民族的脊梁。他...
拔节生长 山水之城日新月异 渝中区,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单轨列车驶过花海,如开往春天的列车。(摄于2022年2月23日)特约...
原创 孙... 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和祭祖节,是中华民族扫墓祭祀和缅怀祖先的传统节日,从2006年5月...
原创 唐... 说起古代的军事储备,很多人会想到想到的是宋朝还有明朝,为什么这么说?就比如说明朝在当时的军事储备力量...
原创 原... 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所学过的历史,只是历史上的一系列的重点大事,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现代,但是我们学的只...
原创 项... 西楚霸王项羽,公认的古代第一猛将。项羽自己也曾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原创 原... 老话说瓦坛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但是三羊君觉得良将都在谋中亡。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几位威名赫赫...
原创 中... 我们知道,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这段历史中,一直都有军号的陪伴。在军号中吹出的“起床号、熄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