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遗珍”首次亮相!揭开历史神秘面纱
创始人
2025-07-22 14:02:30
0

新华社海口9月28日电(记者周慧敏)在南海的深邃之处,拥有无数“海底宝藏”。28日,“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一批来自海底1500多米、“沉睡”了500多年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408件(套)出水文物首次亮相

这次展览设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区三层6号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内容分为“探渊寻珍”“水府琳琅”“巧缮焕新”三个部分,展出两处沉船遗址出水文物408件(套),还有故宫博物院等借展文物34件(套)。

此次展览备受瞩目的展品是珐华彩瓷器,共有13件(套)精品展出。据介绍,这些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彩瓷器更是首次在沉船中被发现。这些考古新发现,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外销,为寻找窑址、厘清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外,本次展出的“丙寅年造”款红绿彩碗证实了一号沉船属明代正德时期,对研究南海贸易航线具有重大价值。

据了解,两处沉船遗址后续还有挖掘、调查、文物修复等工作,此次展览采取动态更新模式,将根据深海考古新成果,不定期更新内容与上展文物。展览还专设出水文物保护现场,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文保工作,让观众了解其流程与意义。

深海宝藏重获“新生”

从出水到展出,这些珍贵文物如何重获“新生”?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实验室与科技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乃胜说,海洋出水文物跟陆地出土文物最大的差异就是从海洋打捞出水的文物是饱含盐分的,为避免文物发生物理和化学性的破坏,出水文物保护有着一套特殊的流程和措施。

“科技手段对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李乃胜说,在特定阶段,通过引入相应的科学技术,能够使文物保护效率大幅提高,未来还会将高科技与文物保护相结合,进行高科技设备的研发。

见证文明交流互鉴

珐华贴金镂空花卉纹梅瓶、红绿彩缠枝莲纹碗、素三彩象形执壶……每一件文物都铭刻着历史的痕迹。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这批文物数量巨大、品类丰富、保存完好。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大家了解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体会海丝之路呈现出来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不仅在展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深海考古发现,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探索人类文明互鉴的窗口。”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厅长陈铁军表示,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随着我国深海科技的进步,我们得以逐步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

2023年至2024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开展了3个阶段的深海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余件(套)。

“此次展览呈现的文物只是两处沉船遗址考古调查阶段提取的部分标本。”辛礼学表示,后期考古发掘具体方案和文物保护计划正在制定中,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会逐步实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导语: 在肃宗欲命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时,李泌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唐前期,太宗、高宗、玄宗等都...
原创 统... 唐朝时,在青藏高原兴起了此处数千年历史上最强盛的政权: 吐蕃帝国 (公元618年至公元842年)。其...
原创 云... 2004年的一天,在云南省龙陵县的山道上,行走着一位中年男子。这位男子名叫方军,是一位作家,他此行的...
原创 隋... 世人皆知隋唐英雄多如繁星,可曾听说过那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第六条好汉?他身高一丈,腰粗十围,手执二...
原创 秦... 高渐离,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人,也是荆轲的好友。他是乐器筑的演奏家,曾在荆轲出发秦国时,...
良业科技申请多模态具身交互的文... 金融界2025年7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多模态...
历史的车轮 邮政的变迁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黑龙江邮政的故事,是一幅跨越时代的画卷。 新中国建国初期,黑龙江逐渐增设自行车邮路...
原创 别... 一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听得人荡气回肠。看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也看得热血沸腾。真的觉得康熙确实是位明君,确...
原创 蒋... 枪林弹雨中的和谈: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政治博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治家...
原创 北... 北魏和北周灭佛仅仅只是手段不同,方式不同,但起因都是一样的,由于沙门僧尼不织不耕,不必徭役,不必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