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为乾隆皇帝提供了助力,清军顺利地消灭了历史悠久的准噶尔汗国。当兆惠在天山北边清理残余敌人时,突然接到乾隆皇帝的诏书。诏书指出,天山南麓的回部大统领霍集占发生了叛乱……这几道问题虽如送分题一般简单,却导致了准噶尔汗国的彻底覆灭。
兆惠,虽然他的汉姓是白,原姓乌雅,但他的家族背景十分显赫。他的姑奶奶是雍正皇帝的母亲,按照家族的辈分,他比乾隆皇帝大两岁,还是乾隆的表亲。尽管他出身皇族,但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常常对京师安逸的生活感到不满,渴望能够上阵杀敌,实现自己马革裹尸的愿望。他多次请求领兵出征,然而其他的将军们却嘲笑他只会纸上谈兵,最终让他坐在冷板凳上无所作为。然而,乾隆皇帝对这位不喜读书的表哥有不同的看法。乾隆认为兆惠虽然可能不是将才,但绝对是一个擅长后勤管理的人才。因为兆惠虽然不读经典书籍,但他却极善于统筹和综合各种资源。于是,乾隆便派他去金川前线负责后勤工作,结果他做得非常好,因此被提拔为侍郎。后来,当阿睦尔撒纳造反时,清军将领出现了后继无人的问题。这时,兆惠成功转型,担任了新疆军区的最高统帅。他的转变和成功,不仅证明了他的能力,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他有几个亲密的战友,个个英勇善战,与他并肩作战,享受着胜利的果实,很快就成为了清军的重要支柱。他们名扬四海,分别是明瑞、富德、舒赫德、爱隆阿和高天喜等人,他们都是当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顶尖战士。
好了,我们进入正题。兆惠在接到命令后非常激动,他在北疆的每一处河流、山川和草原都进行了细致的搜索。准噶尔人已经被完全清除,只剩下几个马哈沁逃得无影无踪,无法掀起大浪。他们迟早会因为饥饿而死去。就在他感到无所事事、身体痒痒的时候,霍集占自己送上门来。真是太好了,就像找到了大救星一样!他迅速集结了人马,命令富德和舒赫德带领三千兵力驻守阿克苏作为总预备队。同时,他又命令爱隆阿带领八百兵力前往喀什,拦截敌人的增援。而他自己则率领三千二百名满蒙勇士,直接奔向霍集占的老巢——莎车城。整个过程中,他的兴奋之情和行动力让人印象深刻。
众人议论纷纷,关于爱隆阿率领的少兵部队,大家都担心他可能像马谡一样遭遇困境。但爱隆阿却很自豪,他说道:“你们都不懂,岳飞和霍去病当年独当一面时,也是以八百兵力建功立业。如今我同样率领八百兵力,独挡大敌,这难道是巧合吗?这是天意!”有位懂军事的人士郑重地解释道:“这八百马队是索伦精锐中的精锐,若是没上万叛军,根本无法动摇他们的力量。”听闻此言,众人都肃然起敬,对爱隆阿的信心和决策充满了敬意。
各位朋友可能会问,莎车叛军有五万人,而兆惠的军队只有三千人,这能赢吗?说书的人也不太看好,连远在京城的乾隆皇帝看了报告也觉得胜算不大。但是,兆惠将军有信心,他常领兵不过三千,但每次都能胜利。就连强大的准噶尔人都被他打败了,那些念经的农民又何足道哉!然而,乾隆皇帝的智慧此刻发挥了作用,他预感到这个勇猛的将军可能会吃亏。于是他发了两道命令。一道给巴里坤的阿里衮,让他准备马匹和粮食以防万一;另一道给陕甘总督,让他做好五千援军的转运工作。在遥远的距离中,乾隆掌控着整个局面,最终兆惠真的因此得救。读者可能会觉得乾隆的援军太少,不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但实际上,大家可能不了解清军在国语骑射的号召下有多么强大。当这些军队合为一处时,他们的战斗力会大大增强,对付几个叛军根本不在话下。所以,虽然看起来兵力不多,但实际战斗力却非常强大。
兆惠迅速到达莎车城,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围城,于是在城的东西两侧封锁了道路,并在黑水河边的开阔地扎下了大营。
说到那位被称为神棍的霍集占,当他瞧见清军兵临城下时,表现得镇定自若。他首先派出了五百名骑兵与清军较量一番。但结果是三次交锋均告失败,最后被清军的马队如切瓜般轻易击败。这不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在清军面前玩野战吗?那些叛匪从未见过如此勇猛的军队,一时间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等他们稍稍恢复神智后,霍集占作出了一个高明的决定:他决定闭门不出。城外已提前做好了清野工作,叛匪认为清军长途奔袭而来,粮草必定有限无法长期作战。他们坚信只要坚守不出,清军就会因粮草耗尽而退兵。
事实上,当两军在坚城内对峙了几天后,清军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原因在于兆惠过于自信地估算了自己的计算能力,他以为很快就能取得胜利,所以没有多带后勤支援人员和马匹饲料。这些士兵可不是绿营士兵那样随便对付一下就能满足的,他们需要肉食来维持体力。现在粮草不足,这可让他们怎么是好呢?毕竟,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就无法继续坚持战斗了。
在困境中,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探子回报说,在城外南山的脚下发现了牧群。听到这个消息,兆惠眼前一亮,迅速集结了一千人马,出营去抢夺羊群。这个消息似乎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转机。
向南行进,前方有条河,河上有一座桥。清军击退了守敌,占领了桥头,然后大队人马迅速过桥。这批士兵虽然只有四百人,但体重超标,结果桥承受不住重量塌了。叛军平时只念经不学科技,造出来的桥质量极差,像豆腐渣一样。城里的叛军看到这个机会,立刻派出了五千骑兵和一万步兵,决定趁机出击。他们认准了领头的兆惠,一拥而上进行冲锋。兆惠和他的精兵非常厉害。当乌云密布、进退两难时,官兵们依然镇定自若,各自为战与敌人拼杀。这时,单兵素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四百人的马队与一万五千叛军竟然打得有来有回,即使轻伤也不会下线,因为河挡着他们无法后退。只要不倒下,他们就会继续战斗。兆惠也受了伤,脸上和大腿都被刺伤,马也倒地不起,但他换马再战竟然三次!高天喜这位猛将,跃马挥刀多次冲入敌阵,战斗得天昏地暗。他身陷重围受了十多处伤,最后因为体力耗尽被叛军特殊“照顾”,英勇阵亡。这场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最终敌军退回城中。清军则游泳过河回营。检查人马后发现,战死一百余人,其他都是伤员没有完整的。这真是一次壮烈的战斗!自古至今,四百壮士对抗上万敌军并保持不败的例子,据说只有这一次!
回忆起高天喜昔日的英勇风采,让兆惠深感悲痛,不禁泪流满面。高天喜原本是准噶尔地区的人,雍正年间因战乱失去父母,流离失所。后来被一位甘肃籍的高姓军官收养并抚养成人。他入军籍后表现出色,无论多少次战斗都勇猛无畏,屡立战功。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如今回想起他,就连说书人也不禁为之动容。他是黑水营战役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霍集占并未休息,他决定趁机行动。第二天一早,他率领数万人马倾巢而出,向黑水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而兆惠虽然受伤仍坚定指挥,清军在激烈的战斗中紧急抢修阵地。敌人几次试图冲进营地,但都被坚决地击退。这场激烈的围攻持续了整整五天,双方都疲惫不堪。然而战斗依然激烈进行着,最终在一场血战之后,清军成功击败了叛军。
兆惠将军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于是他破例派出了十几位信使,分别向阿克苏的富德、舒赫德以及喀什的爱隆阿发送了求援信号。舒赫德收到消息后,迅速向京城发出了紧急奏报。富德则开始整备军装,准备随时出发。爱隆阿收到信件后,深思熟虑。他认为,优秀的将领不在于一时的勇气,于是他率领八百士兵向阿克苏靠拢,计划与富德联兵一同击败敌人,解救大帅。在路途中,他们碰到了乾隆帝早先派出的援兵,先遣队有200人,由靖逆将军纳木扎尔率领。爱隆阿向纳木扎尔通报了战况后,请求他一同前往阿克苏与富德会合,然后再前往黑水营。纳木扎尔听后长叹一声,说:“现在天寒地冻,粮草用尽,大帅危在旦夕。我们盼望援军如同盼望日月一般。我接受君命日夜兼程,但如果皇上知道我近在咫尺却折回不去,我该如何面对君王呢?”说完后,纳木扎尔与爱隆阿告别,策马扬鞭奔向阿克苏。爱隆阿望着纳木扎尔远去的背影,摇头叹息道:“忠臣良将赴此险境,究竟有何益处呢?”然后他继续策马前行。
纳木扎尔抵达战场时,正逢双方军队激烈交战。他目睹了清军大营被数万敌军重重包围,耳畔的呼喊声如雷鸣般震撼,但他的决心却坚定不移,没有丝毫动摇。他调转马头,面向跟随的二百名军士,神情悲壮地说:“此刻我们已陷入绝境,我将与大家共存亡。若有胆敢后退的,立即处决!下马,我们向皇上和父母辞别!”士兵们一同下马,朝东方拜了拜,然后二百人齐声高呼,冲向敌军……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战场的烟尘之中,就像大海中的一滴雨水被迅速吞没,纳木扎尔和他的全军最终英勇牺牲。这个悲壮的场景令人心痛,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勇和忠诚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霍集占发现久攻不下后,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从当年十月至次年正月,黑水营陷入了艰难的防御战。天气异常寒冷,粮食和弹药都短缺,援军也没有到来,周围没有可守的险要地形。叛军在上游决堤洪水冲击营地,而清军则在营内挖沟来排水。叛军用枪弹像暴雨一样攻击,官兵们砍伐树木并挖掘铅弹数万来补充军用物资。大家共同努力挖水井和挖掘窖藏来寻找食物,只能凑合着填饱肚子。在没有肉吃的日子里,生活变得非常艰难,最后甚至什么都吃不上了。
幕僚们意外地收到了明瑞的邀请。明瑞面带懊悔地告诉大家,从伊犁出发时他带了一袋黄豆,现在正值饥荒,已经和大家分食了,接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他们吃完后回到帐篷,幕僚们痛哭流涕,说:“你原来是个非常吝啬的人,现在竟然和我们分享黄豆,看来大事不妙了,我们恐怕会饿死在这里。”与此相反,底下的军士们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以三五人为一组,轮流外出寻找食物。那些被抓来的人,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默默接受命运,即使亲眼目睹同类被残忍分割后下锅也毫无反应,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消散,感觉不到痛苦了。有士兵向兆惠告状,兆惠猛然拍案而起,高声说:“难道我们没有听过‘在壮志雄心下用饭食填饱敌人的肉,笑着在口渴时喝敌人的血’吗?难道我们真的要饿死吗?”军营中面临的困境实在一言难尽。他们必须要挺过这个难关。
富德和舒赫德率领三千士兵在雪中艰难前行,寻求支援。同时,阿里衮也率领了六百多人,赶着大量的马匹和骆驼加速赶来。在路上,他们与爱隆阿的部队会合了。正月初六那天,富德军遭遇了五千名叛乱分子的阻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四天,虽然遭遇重重困难,但他们边战斗边前进。当他们接近黑水营时,却被敌军包围了。就在危急关头,爱隆阿和阿里衮及时赶到,他们排成一行,带着三千驼马发起了冲锋。他们的冲锋让大地都为之颤抖,就像传说中的霍去病一样勇猛,一下子就把叛军冲垮了。富德和舒赫德的士气大振,与爱隆阿、阿里衮会合后一鼓作气打败了叛军。此时,营中的兆惠听到外面的呐喊声,知道援军已经到来,于是他也率领军队突围出去,烧毁了敌人的营垒,击杀了上千名敌人。大家在绝处逢生后,感到如同隔世一般。叛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了,他们一哄而散。霍集占在清军的呐喊声中惊慌失措,只能弃城而逃,向叶尔羌方向逃去。
黑水营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战斗,终于以胜利告终。胜利的喜悦之中,霍集占的败局已经注定。南疆全境不久后也得到了收复,而霍集占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不久前,在北疆地区,兆惠遭遇了准噶尔巴雅尔部的围攻,他身陷重围,衣食匮乏,跋涉于风雪之中。经过千辛万苦的突围,他终于在绝境中逃脱。之后,他在黑水营的壮举传为佳话,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物。现在,人们尊称他为清朝的福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