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首发大赛#
爱新觉罗延信(1673-1728)
康熙帝族侄,清太宗皇太极的曾孙。延信的祖父是皇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父亲是多罗温郡王猛峨,延信在家中排行老三。
一:两位兄长均承袭爵位,延信是被赏封爵位。
爱新觉罗猛峨是豪格的五子,去世后,顺治十四年还将他追封为多罗郡王品级。
康熙十三年,追封的郡王爵位已经闲置了17年了。延信的兄长佛永惠这一年已经8岁了,康熙下旨让他承袭多罗温郡王爵位。
只可惜,兄长佛永惠没有活到成年,承袭爵位四年后就去世了,年仅12岁。
接下来,到延信的二兄延绶,在康熙十七年承袭了兄长的多罗温郡王爵位,康熙三十七年因犯事后,被降为多罗贝勒。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是康熙的族侄辈,但是他也娶了大学士明珠的女儿,康熙也娶了明珠的一位女儿,所以从这层上,他与康熙还是妹夫和姐夫的关系。
然后,在家排行老三的延信本来是一位闲散宗室,不过在15岁的时候,被族叔康熙赏封为三等封国将军。比起两位兄长的爵位,他的奉国将军基本上是不值得一提了。
二:延信出身侍卫,后擢升后屡立战功,晋升为多罗贝勒。
虽然说,延信的爵位不如两位兄长,但是在康熙朝从一名不知名的小侍卫,后来干到了边防将军,凭借着战功从三等奉国将军,两次晋封后,成为了多罗贝勒。可见,在当时康熙的皇子当中,也没有几个人的爵位可以超过他的。因此,他成为了康熙的重臣爱将。
康熙三十七年,朝廷授予延信二等侍卫,次年擢升正二品副都统;三十九年再次擢升一品八旗都统。
那么,挂着都统职衔,然后延信奉旨管理火器营,还兼管护军统领的事务。
三:后擢拔为议政大臣,此后一路升职。
康熙四十年,延信升任为议政大臣,似乎在地位上超过了康熙的大部分皇子。延信比皇长子小一岁,比皇太子胤礽大一岁,虽然在康熙皇子中居长,但是毕竟年龄差距并不是很大。当然,康熙的皇八子以上基本上都在朝廷办差,但是没有一位能够进入到议政大臣列中,可见在康熙的子侄辈中依然是佼佼者。
一个从二等侍卫到议政大臣,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延信确实有着突出的才能。
康熙四十年十月,授予了满洲都统实职。五年后,因生病奏请退出满洲都统的职位。
康熙五十二年,继续担任满洲都统,并且跟随西北平叛大军参与西征。后来,在西征平叛当中节节胜利,并且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康熙六十年,凭借着军功,康熙晋封他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这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
四:雍正继位后,担任经略大臣,后爵位由三次变动。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继位后,对这位堂兄也进行了重用。不仅用了汉将年羹尧,同时还用了宗室将军延信,授予了靖远大将军。
雍正元年,由于延信西征立了战功,直接晋封为固山贝子。
后来,年底进入川藏地区进行平定,再次立战功,再次晋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九年至雍正元年,延信因在朝中的功勋卓众,因此三次晋封爵位,从一个三等奉国将军逆袭成为了多罗贝勒。此时,康熙的好几位小皇子才被封为了贝勒。可见,这在朝中的地位上是不可忽视。
雍正六年,因罪直接将多罗贝勒的爵位给革除了,甚至还将他和他的后代全部罢黜了宗室,成为了普通的老百姓。
直到乾隆元年,才恢复了他们宗室的身份,赏赐了红带子。
结语:
延信一家在雍正朝被罢黜宗室以后,虽然在乾隆朝恢复了红带子的远支宗室身份,但是并没有授予后代官职了。直到清朝末年,延信的后代将近上百人,却没有人在朝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