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在乱世中,总会出现一些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出现,也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说到三国,不知大家对这个时期有什么了解或者感想。在三国时期,其实出现过不少的英雄人物。然而英雄人物的存在,是否就代表人们对他只有正面的评价呢?其实不然。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有些英雄虽然闻名于世,但是他们的老奸巨猾之处还是会遭到人们的鄙夷。
三国中有这么一个人,虽然在他乱世中统一了天下,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却不见得很高,这个人便是司马懿。在他去世后,司马懿曾立下遗嘱,本来只是一句简单的遗言,然而过了这么多年人们才发现,司马懿的真实想法。
一、司马懿被曹操所关注,曹操曾两次请求他到自己手下工作
司马懿的家中有八个兄弟,他为次子。从小到大,司马懿便是一个机智聪明的人。当然,他的兄弟也有着与他不相上下的智商。而司马懿的才华,也被曹操所听闻。在得知有此奇人后,曹操命人把司马懿请到府上工作。然而当时的司马懿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应该干体面的工作,不应在宦官底下工作。于是,他便以自己得了风痹症为由推脱。
曹操听了以后,觉得司马懿在说谎,便派人晚上偷偷观察司马懿的行为。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曹操派人监视自己,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便动也不动,这也让曹操无话可说。但在曹操心中,他对司马懿还是持怀疑态度。当曹操当了宰相之后,他还是觉得司马懿很适合在自己手下工作。于是他便威胁司马懿来自己这里办事,他对司马懿说:如果他不来,便要把他抓起来。无奈之下,司马懿只好答应曹操的请求。
二、司马懿的野心被发现,曹爽通过排挤的方式使司马懿失权
在司马懿为曹操工作期间,曹操逐渐发现了他的不对劲,曹操觉得司马懿有极大的野心。虽然曹操已经让曹丕注意司马懿的所作所为,然而曹丕却不以为然。曹丕并不如他的父亲一样精明,他对司马懿有着十足的信任,也时常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
知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后,司马懿便开始努力工作想要自证清白。就这样,曹操和曹丕对他的忠心开始变得深信不疑。魏明帝去世之后,司马懿成了辅助少帝曹芳的大臣。除了司马懿,曹爽也是临危受命辅助少帝的大臣。由于曹爽有自己的党羽,为了夺权曹爽只得不断排挤司马懿,直到司马懿失去实权。虽被夺取实权,但是司马懿没有就此罢休。在此期间,他也慢慢地保存实力和积攒新的势力,企图干一番大事业。曹爽也曾暗中打探司马懿,但最终也被司马懿的表像所蒙骗。
三、司马懿立遗嘱,原因是害怕自己的陵墓被挖
公元249年,司马懿开始夺权。他先是污蔑曹爽有谋权篡位的企图,后又劝曹爽尽快辞去自己的职位,这样他还能担保曹爽能够荣华富贵。然而在曹爽向曹芳提出辞退职位以后,司马懿就违背了自己的说辞,把曹爽及其三代以谋反罪杀掉。曹家势力的没落,也有助于司马懿巩固权力。司马家族势力的强大,也让司马家的司马炎得到了好处。
公元265年,当朝皇帝被迫让位。自此,司马炎成了晋朝的皇帝。之后,司马懿也被加封成了宣皇帝。在司马懿的晚年,他曾立过一则遗嘱,遗嘱的内容很是奇怪。他对自己的子孙说,死后不许他们为他扫墓。大家都知道,扫墓是一种很正常的风俗。为何司马懿会有这样的请求呢?这其实就不得不提到司马懿之前的所作所为。在污蔑曹爽期间,曹爽家族有部分人侥幸逃脱。司马懿考虑到,如果他们得知自己的陵墓,很有可能会挖出自己的陵墓泄愤。因此,司马懿才出此计策。
结语
过了1769年,世人都没能找到司马懿的陵墓。黄袍加身,赵匡胤便成了皇帝。而无论司马懿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确为了夺权而不择手段。而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成了司马懿没能料到的结果。司马懿的遗言:子孙不许为我扫墓,其实司马懿就是不想被别人知道自己死后所处之地。这样做除了可以避免曹爽家族的人挖坟泄愤,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盗墓贼的光顾。就算离世了,也在生前计算好自己的后事。不得不说,司马懿真的老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