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27字,一封历经2249年沧桑的家书,至今读起来依然让人泪流满面
创始人
2025-07-21 04:01:57
0

背井离乡,是一个令人心酸的词语,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浓重的思乡之情便扑面而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去他乡漂泊?

思乡,这是一份对亲人的牵挂,对故乡的依恋,是人之常情,今人如此,而古人亦是如此。

只不过我们现在的离乡往往还会掺杂着些许追求梦想的味道,而古人的离乡则大多是身不由己。

尤其是在战争频发时期,一旦被征召为兵,他们就很难再回到家乡,马革裹尸将会成为他们最终的结局。

所以,他们的思乡之情更加绵长而深沉,一旦有机会能倾诉思念,他们自然不会藏着掖着,只是相比较现在电子产品的便捷,古人能做的只有写信。

在电子产品出现和普及之前,信的地位一直很“崇高”,相信很多八零九零后都用信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

信的历史很绵长,而给家人所写的信,又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家书。

那么您知道历史上上最早的家书出现在什么时候吗?

答案是战国。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一座窄小而寒酸的古墓,相比较其它的大墓而言,这座墓显得特别格格不入,经过发掘和开棺之后,这座墓中只有一具尸骨,而与众不同的是,这具尸骨的手里还握着两块写满字的木牍。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两块木牍会带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回到秦代,经过研究发现,这座小墓的主人只是战国晚期一个秦国的普通人名字叫“衷”,而他手中的木牍,是他的兄弟“黑夫”和“惊”写给他的家书,所以这份家书又称为黑夫木牍。

黑夫木牍只有短短的527字,却诉尽了人间疾苦,这封历经2249年沧桑的家书,至今读起来依然让人泪流满面。

纸短情长

战国末期,天下大势已经明了,一家独大的秦国,已经具备了攻灭六国之势,勃勃野心之下,是六国的生灵涂炭。

只是作为统治者,他们的眼中只有江山,不会怜惜百姓的生命,更不会眷顾他们的思乡之情,一旦战事迭起,普通民众只有被征召上战场的份。

在秦国兼并六国的大战中,灭楚之战无疑是最难打的一场。

嬴政挑兵点将之时,李信自信心爆棚认为20万即可灭楚,结果导致第一次灭楚之战铩羽而归。

看着摆在眼前的败局,嬴政只能请老将王翦出马,并许诺给他曾经要求的60万大军。

公元前225年,王翦带着秦国六十万大军伐楚,而“黑夫”和“惊”两兄弟就是这六十万大军中极为普通的两位底层士兵。

征讨楚国路途遥远,士兵只能靠着双脚行军,当他们走到半路时,这两人的军旅生活出现了生存危机,他们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给远在家乡的哥哥“衷”。

黑夫和惊两人各写了一片木牍,由于木牍太小,他们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又太长,以至于连木牍的背面也被写满了字。

黑夫是这般写的:

正面: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背面: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季须(媭)、故术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媭)苟得毋恙也?为黑夫、惊多问婴汜季事可(何)如?定不定?为黑夫、惊多问夕阳吕婴、㔷里闻误丈人得毋恙……矣。惊多问新负、妴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惊是这般写的:

正面: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遗钱五六百,䋨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

背面:惊远家故,衷教诏妴,令毋敢远就若取新(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视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惊敢大心问姑秭(姊),姑秭(姊)子产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母方行新地,急急。

家是港湾

这两份家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写满了相思,无法割舍的亲情流露到了两千年之后。

由于木牍上的家书并不是白话文,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看看黑夫和惊究竟遭遇了什么。

作为一个孝子,黑夫先问候了母亲,然后向兄长传递出了一切安好的讯息,紧接着黑夫则传递出了他与弟弟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希望兄长能给他们寄点钱和母亲所织的夏天的衣服。

说完了正事,黑夫依然很挂念家里的情况,然后在木牍的背面将家里能想到的人都问候了一遍。

不过最让黑夫放心不下的是官府授予他们爵位的文书送到了没有,毕竟为了这爵位,他们兄弟很可能付出生命。

相比较黑夫的委婉,惊写的内容则更加直接,也是先问候了老母亲,然后希望家里能给他们寄过去五六百钱,布要买好的,甚至把布的尺寸都给写了出来,还把他们借垣柏的钱并且已经花光的消息也说了出来,多次强调如果兄长再不寄钱,他们兄弟就要被饿死了。

而多次用到的“急急急”,充分表达出了两人所遭遇的危机。

惊说完了窘迫之境也问候了家里的人,不过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则是家里新娶的媳妇,让家人代为照顾,最后则宽慰家里人前线很安全,暂时还没有生命之忧。

黑夫兄都有没有收到家里寄过去的钱和衣服,我们不得而知,但却可以知晓,他们的兄长衷收到了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而想来这两人应该是战死在了沙场。

衷一直依然很思念自己的兄弟,而他们亲手写下的木牍则成为了最后的寄托,以至于衷在去世时还依然握着两块木牍。

民之艰辛

黑夫木牍是一封家书,而又不仅仅只是一封家书,它的背后更是凝聚着一段历史,一段触及我们心灵的感动。

从这两片木牍上,我们至少能得到三则关于秦国最为真实的历史。

其一,征战四方,士兵自费。

在我们的印象中,为国家打仗,国家要发给银饷,不然谁会卖命,而秦国打仗却让士兵自费,这也是为何黑夫兄弟要问家里要钱和衣服的原因。

其二,为了爵位,不惜生命。

在很多历史资料中,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统治阶层上,而这份家书则为我们还原了底层民众的生涯,而他们为了能取得爵位,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甚至可以不要命。

商鞅变法之后,军功便能换取爵位,虽然士兵可能会丢掉性命,但家人却可以用他们的军功过上好日子。

作为社会底层的黑夫家庭,他们兄弟二人的军功自然也换回了长兄衷的顺遂,他能在死后拥有独立的墓葬,这正是“黑夫”和“惊”用生命换来的家族荣耀。

其三,重视经济,信邮发达。

黑夫兄弟的家书在战乱时期却准确地送回到了遥远的家中,这就意味着秦国信邮制度的发达,没有发达的信邮系统显然无法做到这点。

或许有人认为送一封家书,并不是难事,但是这只是黑夫兄弟的家书,而当时的秦军足足有六十万,他们中间会有多少人写信,又会有多少个收件地址?

更何况当时并没有电子产品,信件的送达必须全部按照地址内容来送,稍有差池,便无法送到家人手中,在这之后没有强大的信邮网支持很难实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封只有短短527字,却历经2249年沧桑的家书,至今读起来依然让人泪流满面,其中真挚的感情,则是我们所有人内心的眷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云梦秦简》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金粉世家》这部电视剧曾经一度热播,它改编自张恨水的同名代表作。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中的谁为原型呢?民...
原创 教... 在最新版本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加入了欧阳修的散文故事《卖油翁》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什么故...
原创 托... 1840年,英国率先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称——鸦片战争。自此之后,其他列强纷纷效仿,开始了分割中国的...
原创 盘... 隋末时期,是一个丝毫不弱于秦末、汉末的大乱世,由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和暴政,导致百姓终于无法忍受,从而...
年轻男性成了美国最保守的人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
又一国家级平台!国家夏商文明考... 9月21日,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项目奠基仪式在洛阳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省委常委...
原创 清... “两番铩羽登帝位 戎马一生展光辉”这句话很好的评价了多尔衮的一生。有不少的人从马景涛主演的《孝庄秘史...
原创 晚... 梅尧臣曾说: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古代百姓们其实是最苦难的对象,在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时候,如果统治...
原创 卫... 要说汉武帝时期最负盛名的武将是谁?那就逃不过卫青这个名字。卫青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家奴,到后来成为汉武帝...
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文物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然而,究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