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1900—1974年),湖南长沙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常委等要职。1950年4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工业部部长。
李富春同志
邵式平(1900—1965年),江西弋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邵式平与方志敏是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的主要领导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等领导弋(阳)横(峰)农民武装起义,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南昌解放后邵式平担任江西人民政府首任主席,后来担任江西省长长达16年,为江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邵式平同志
苏区时期李富春任江西省委书记,是邵式平的老领导、老战友。两个人是生死之交,彼此敬重,感情深厚。
1950年9月底,邵式平夫人胡德兰身患重病,当时江西省的医疗条件不太好,无奈只能到北京检查治疗。
胡德兰(1905—1995年),江西星子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追随邵式平参与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斗争。1927年2月,胡德兰和邵式平结为夫妻。新中国成立后,胡德兰先后担任江西省妇联副主任,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物资局局长,省计委第一副主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邵式平和胡德兰
邵式平和胡德兰既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他们相互包容,感情融洽。他们一共生育了5个子女,在严酷的战斗岁月,他们或将孩子送人,或寄养在村民家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方寻找,只找到了大女儿,其他的孩子一直是音信杳无。
新中国成立后,邵式平和胡德兰是比翼齐飞,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设新江西的繁忙工作中。
1950年9月底,胡德兰突患重病。当时江西省的医疗条件不太好,没有办法,胡德兰只能到北京检查治疗。
当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1年,百废待兴。邵式平身为江西省长,工作是千头万绪,十分繁忙,不能亲自陪同胡德兰到北京。他想了想,只好给老领导李富春发电报,请他们予以适当照顾。
李富春和夫人蔡畅接到邵式平的电报,不但多次到医院探望胡德兰,还把胡德兰接到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周总理、邓颖超、蔡畅、李富春同志合影(左起))
胡德兰的病情比较复杂,在北京医院先后做了子宫摘除和左肾摘除两次大手术,两次手术的难度都非常大,也非常危险。
1950年10月底,胡德兰做了第一次手术。手术之后的第8天,胡德兰病情出现反复,医生会诊之后决定必须尽快进行第二次手术。
情况紧急,李富春和蔡畅不敢擅自做主,他们商量之后给邵式平发电报。在电报里他们把胡德兰的病情和医院的意见都告知了邵式平,并询问邵式平什么时候能到北京。
邵式平接到电报之后,焦急万分,他恨不得立即飞到北京。他考虑再三,发电报给李富春:“
有职在身,无令不敢去京,德兰病如果必须二次手术,且有把握,即由你俩决定,总之是要治病救人。”
电报发走之后,邵式平又提笔给胡德兰写信:“
你的病,我时在念中,也该来京,但既没有公干,又没有命令,我如何能离开岗位去京呢?”
病榻中的胡德兰深明大义,她复信给邵式平:“
没有公事,不必来北京。不能因私妨公,否则将来不好说话。虽然我在北京常会念着你,只是病人的情绪,多来信就好。”
夫妻情深。从1950年10月19日,邵式平给远在北京的胡德兰写第一封信,到1952年春天胡德兰病愈回到南昌,邵式平一共给妻子写了29封长信。这些长信全部都是晚上开完会、办完公之后写的。邵式平后来回忆道:
“办公夜半再写信,几多旧情和新情。”
邵式平不但写信安慰夫人,还写信给在北京的战友和熟人,请他们方便的时候去看望胡德兰,防止胡德兰思想波动过大。除了李富春和蔡畅,到医院看望胡德兰的还有康克清、帅孟奇、傅连璋、贺诚等老领导和老战友。
邵式平还特地把女儿派到北京,陪伴和护理胡德兰。邵式平和叮嘱女儿,每两天给他写一封信,报告母亲的病情……
邵式平虽然没有去北京陪伴胡德兰,但是邵式平始终是胡德兰战胜疾病的一个力量源泉。
1952年初,胡德兰病愈回到了南昌,回到了邵式平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