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葛洲坝到三峡,背后离不开一个保定人
创始人
2025-07-21 17:02:29
0

从葛洲坝成功实现通航,到三峡通航工程的横空出世,这些国家工程背后离不开一个河北保定人的功劳,这就是梁应辰。

这位老人出生于1928年,是现在保定莲池区人,是1994年我国最早遴选出的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即使在78岁高龄,他依然担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三峡升船机工程设计审查专家组副组长。

当我们通过三峡大坝、葛洲坝时,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个为这座世界级工程呕心沥血的河北人。

1928年8月,梁应辰出生在河北保定农村。梁应辰在很小的时候,就赶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河北和保定地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袭最为严重的区域。

这也导致了梁应辰求学路的坎坷。他曾在辍学三年后,通过坚持每天从农村到七八里以外的市区走读方式,读完了小学。

幼年时期的不幸经历,也让梁应辰与水利结下了缘分。当时,农村耕地要打更多的粮食,首先是水和肥料,所谓“粪大水勤”。这样,梁应辰产生了搞水利的想法。

这样,1948年梁应辰以优异成绩的顺利通过了9所大学的招生考试,最终选择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专业。1952年,梁应辰毕业,这时候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提前半年毕业。

填报分配志愿时,梁应辰选择服从分配,还注明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后来他被分配到塘沽新港工程局。

1970年代,国家要建设葛洲坝工程,梁应辰进入工程的视野。当时条件极为艰苦,冬天住在芦席棚,透着寒风,守着长江却不能洗澡,甚至一天也只有一壶开水,吃的是盐水煮冬瓜、南瓜和大头菜。

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梁应辰和同事们晚间在芦席棚内昏暗的灯光下,在卧床上支起图板制图,非常专心。大家都以做国家工程感到自豪。

更艰难的是工作的遭遇。梁应辰曾称葛洲坝工程是“所遇到的时间最长、困难最大、技术上最复杂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上,梁应辰被安排分管葛洲坝通航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十年间,梁应辰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船闸总体设计,解决了泥沙淤积和通航水流条件以及船闸水工结构、输水系统等很多复杂的问题,在全面领导或指导通航枢纽规划、科研、设计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项工作是中国前无古人,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当然更为短缺的是人才调遣。靠摸着石头过河,梁应辰攻克了遇到的所有问题。

后来,回想起葛洲坝建设过程,梁应辰仍然心有余悸,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一度担心无法完成。有一段时间,他连干大夜班20多天,出现过度疲劳导致的心绞痛突发,一度认为是冠心病。

建设葛洲坝工程前,梁应辰曾获周总理亲切接见,周总理对他说: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梁应辰与同事解决了特大规模船闸总体设计、超高水头船闸输水、与高陡边坡岩体共同作用的大型衬砌式船闸结构、五级船闸监控系统等重大难题。

列这样一组数据就知道这些难题了。以前没有船闸和升船机,所以运输的问题无法解决。在梁应辰的努力,三峡升船机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而且开船机和船闸落差达113米,这是世界最复杂的,而且船闸的通过能力达到了单向5000万吨。

梁应辰曾说:三峡工程是水利枢纽,葛洲坝也是水利枢纽,两者合起来是一个综合性枢纽。这两项工程不仅息息相关,也倾注了梁应辰的心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前言 “鼎湖龙驭重回首,应悔当年错用人。”人生在世总会在很多地方需要他人的帮助,到那时有人利欲熏心,...
原创 让... 在一个遥远的时代,大明帝国繁荣昌盛,但却被一股强大的势力所困扰,那个国家就是瓦剌。瓦剌如同一头猛兽,...
“石”得姓始祖为纯臣石碏 寻根溯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据《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所载,春秋时卫靖伯之孙石碏,有...
原创 中... 咱们中国历史上,当过皇帝的人可多了,少说也有五、六百个。这些皇帝,有的能文能武,治国有方,有的昏庸无...
原创 商... 中国是有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中,王朝各种更迭换代。 西方考古界普遍认为,...
原创 为... 中国天天嘴上喊着人道主义精神,为什么一个难民都不肯接收?难道是我们太冷血了吗?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综...
原创 刘...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
原创 给... 我认为朱元璋可以排进前五。 关于历史上的有为之君,很多人在心里都有自己的排名。有些帝王本身由于争议...
原创 丞... 孔子云,刑不上大夫。自春秋战国起,世人皆认为人生来分三六九等,皇亲贵戚天生是皇亲贵胄,平民百姓注定伏...
原创 吴... 前言 随着崇祯皇帝在煤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明的国祚也随之迎来了终结 ,然而不愿意屈服的明朝宗室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