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打仗有个恶习,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但每次也只能咬牙容忍
创始人
2024-11-19 18:43:53
0

原标题:王翦打仗有个恶习,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但每次也只能咬牙容忍

前言

在古代战争中,王翦作为一位著名的将军,却有着一个让秦始皇心疼的恶习。每当他出征打仗时,这个恶习总是让秦始皇感到无比痛心,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咬牙容忍。

那么,王翦的这个恶习究竟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位位真正的军事奇才王翦背后的故事。

一、深谙君心,成就一代名将

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派遣自己的弟弟成嬌和樊于期攻打赵国,却没想到成嬌竟被樊于期策反,带领大军反攻秦国。得知此事的秦始皇怒不可遏,当即派出王翦前去平定叛乱。

在出发前,秦始皇对王翦下达了一个极为严厉的命令:不论成嬌是生是死,王翦都必须将其消灭。这无疑是对王翦的一次极大考验,因为一旦王翦真的杀死了成嬌,恐怕秦始皇也难以原谅。

但是,作为一个深谙君心的老臣,王翦明白,秦始皇虽然表面上要求自己不顾一切,但内心却希望能够活捉成嬌,以此来震慑全国。于是,王翦在战场上巧妙地劝降了成嬌,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交给秦始皇处理。

这一举动不仅成功平定了叛乱,更让秦始皇对王翦刮目相看。可以说,王翦凭借对秦始皇性格的深刻了解,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进一步赢得了君主的信任。

这种对君主心理的洞察力,正是王翦成为一代名将的关键所在。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再出色的军事家,若是不能顺应君主的意愿,也很难获得真正的重用。而王翦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政治智慧,才得以在秦国屡建奇功,成为秦始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二、伐楚之战,王翦的谨慎与决断

公元前239年,秦国已经成功灭掉了韩国和赵国,对于秦来说,最大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此时,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决定发动对楚国的进攻,希望能够乘胜扩张领土,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秦始皇先派出王翦之子王贲去试探楚国的实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贲竟然连续攻下了楚国十余座城池,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战果。

秦始皇大喜,随即召集军中将领开会,询问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年轻气盛的李信当即表示,二十万大军就足以征服楚国。而作为老将的王翦则持谨慎态度,他认为要想彻底打败楚国,至少需要调动六十万大军。

这一次,秦始皇选择相信了李信的意见。他认为王翦已经老迈,产生了惧怕之心,无法像从前那样勇猛。于是,秦始皇果断地派遣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

结果,正如王翦所预料,李信的二十万大军很快就被楚国的强大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仓皇逃回。这一次重大挫折,让秦始皇不得不承认,王翦的判断才是正确的。

面对秦始皇的歉意,王翦最终还是答应带领六十万大军出征。在临行前,王翦向秦始皇索要了大量赏赐,这让身边的人都感到不解。但王翦却笑着说,只有让秦始皇知道自己别有所图,才能赢得他的真正信任。

果然,在王翦率领大军出征的过程中,秦始皇从未干涉他的指挥,完全信任了他的决策。最终,在王翦的谨慎指挥下,秦军取得了全面胜利,彻底打败了楚国。

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王翦的政治智慧。一方面,他能够准确判断形势,不轻易被表面的战果所迷惑;另一方面,他又能够巧妙地操纵君主的心理,赢得最大限度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说,正是这种兼具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的独特素质,才使王翦成为一代名将。

三、赏赐与信任,王翦的权衡之道

在王翦的一生中,有一个习惯让秦始皇觉得十分心疼,那就是每次出征前,王翦都会向秦始皇索要大量赏赐。有人不解,为什么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还要如此纠缠君主要求赏赐?难道他就这么贪婪吗?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作为一个深谙君心的老臣,王翦清楚地知道,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再出色的将领,若是不能时刻维系与君主的关系,也很难获得真正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每次出征前,王翦都会向秦始皇索要大量赏赐,这不仅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些保障,更是为了让秦始皇明白,自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家,而是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懂得政治智谋的人才。

在王翦看来,只有让秦始皇知道自己别有所图,才能真正赢得他的信任。果然,在王翦多次向秦始皇索要赏赐后,秦始皇对他的信任也越来越深。在伐楚之战中,秦始皇从未干涉过王翦的指挥,完全尊重了他的决策。

这种做法或许在当时看起来有些小心谨慎,甚至有些贪婪。但正是这种对君主心理的深刻把握,使得王翦能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屡建奇功,成为秦国最受信任的将领之一。

可以说,王翦的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军事决策上,更体现在他对君主心理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上。他明白,在那个时代,即使是再出色的军事家,若是不能时刻维系与君主的关系,也很难获得真正的重用。

正是这种兼具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的独特素质,使得王翦成为一代名将,并最终得以善终。他的一生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成为一代名将,不仅需要卓越的军事才能,更需要深厚的政治智慧。

结语

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代名将,除了需要勇气、智谋和忠诚,还需要一种更深层次的政治智慧。这就是王翦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更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从他对秦始皇性格的深刻把握,到他在伐楚之战中的谨慎决断,再到他巧妙地操纵君主心理,无一不展现了他独特的政治智慧。

正是这种兼具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的独特素质,使得王翦成为秦国最受信任的将领之一,并最终得以善终。他的一生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成为一代名将,需要的不仅仅是卓越的军事才能,更需要深厚的政治智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夏以来,断断续续总能在朋友...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将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在新中国...
原创 端...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珍贵文物。 惜近代以来,海量文物惨遭劫掠,流失海外,数量或达超一...
原创 尉... 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尉迟恭(字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还...
原创 国... 前言: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步,我党攻势凶猛,国民党被迫从大陆逃到台湾,兵力大多已经溃败。 这些逃亡的国...
原创 志... 对于中国而言,抗美援朝一仗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后续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可对于朝鲜来说,这...
原创 5... 众所周知,开国上将共有57人,但是这57人并不都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其中的王建安将军是在...
原创 孙...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就与日本友人谈论过推翻清政府后的定都问题,当时考虑的是“一都四京”,他认为中国...
原创 北... 在大家的眼中,宋朝的对外作战是一塌糊涂,被网友戏称为弱宋,契丹人来了打不过契丹,金人来了打不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