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支持与理解,还是不同见解,请先关注后一起参与评论探讨,感谢支持!
文|提灯向前行
编辑|提灯向前行
刘濞原本就不受刘邦的重视,但因英布叛乱时,
刘濞跟随刘邦一同歼灭了英布
,这才让刘邦刮目相看。
后来刘邦就让刘濞驻守吴地,并封为吴王,并且刘邦也曾告诫刘濞一定不要造反,而刘濞也是欣然答应,
但最终还是起兵造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改变主意了呢?
生活富裕
刘濞本就是游手好闲之人,
他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哥哥
,因此在刘邦平定天下后,就给了刘仲一个官职,代王。
随后刘邦就让刘仲独自管理一个国家,因为刘邦知道自己这个兄长做事很勤快,让他去管理一个
小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刘仲本就在刘邦打仗的时候没有出多少力,不过在他
看到刘邦封自己为王还十分庆幸。
暗自想以前自己
对刘邦很好是正确的选择。
就这样,刘仲就欣然领命去管理代国,但刘仲
到了代国以后将朝政全部交给了信任的人
,自己压根就不管。
这让许多人想要劝解,但又不好开口,但还是有人曾劝解刘仲要有所作为,但刘仲却觉得如今相安无事,
自己不用担心。
他依旧不听其他人的建议,就这样,
代国的军事力量急剧下降
,而刘仲也根本没有明白刘邦为何要将代国交到他手上。
代国作为汉朝北方的边境重地,它是匈奴的突破口,倘若代国灭亡,
匈奴就可以趁机攻取中原。
可刘仲整天无所事,根本不去注意自己军事知识,
这才让匈奴有了可乘之机。
前200年,
匈奴趁机攻打代国
,想要进军中原,刘仲得知后急忙对众人说道:“如今该如何是好?”
众人听后也只是摇了摇头,因为在他们看来代国的军事力量
很难抵挡匈奴大军
,这个时候就有人
提议去向朝廷支援。
但却遭到其他人反对,
他们认为代国离朝廷有些距离,如果向朝廷支援
,等到援军到来以后代国早就被攻陷,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这个时候,刘仲见众人都没有办法,再加上他自身没有军事实力很难取胜,
于是就思索一夜后决定弃城逃到洛阳。
刘邦得知刘仲的做法后非常生气,认为刘仲无能,
随后便想要动刑
,但转眼间又想了想,觉得这样做不太行。
于是刘邦就念在兄弟之间的情谊罢免了刘仲代王职位,
随后便把他贬为合阳侯。
刘仲见刘邦没有责罚于他,
心中甚至是有愧,没过多久就去世。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两个儿子却很有才能,除了刘广从军后,
长子刘濞就让刘邦很看重。
因为刘濞身高魁梧,而且还有武艺在身,于是刘邦对刘濞很信任,
前196年,英布叛乱。
刘邦就想让太子
刘盈代替自己去征讨英布
,但想了想还是舍弃这个想法,他觉得刘盈不可能是英布的对手。
之后,
刘邦就率军亲自去征讨英布
,同时刘邦也把刘濞带到了身边,
结果年仅21岁的刘濞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毫不畏惧。
这让刘邦更加对刘濞刮目相看,后来在英布兵败后,刘邦因刘贾去世,
再加上吴地需要有人管理才行。
想了想,刘邦觉得旁边的刘濞就是合适的人选,
于是就任命他为吴王。
刘濞接到官印非常高兴,随后便要拜谢回去,但在临走之际,刘邦又犹豫了一下,
他看到刘濞有造反的相。
生出异心
正当刘濞要走远之际,刘邦突然召他回来,刘濞不解,但还是来到了刘邦的身边,刘邦语重心长对刘濞说道:“你我同我刘氏子弟,
汉朝天下就是我们一家的,希望你以后不要造反。
”
听到这话,
刘濞顿时汗流浃背
,当即跪了下去,叩首道:“陛下对我恩重如山,昔日曾怜惜父亲刘仲的兄弟之情没有处置,
如今我还怎敢做大逆不道的事呢?
”
话音刚落,刘濞就匍匐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在等待刘邦的指示。
刘邦则是挥了挥手,说道:“你明白就好,下去吧。”随后刘濞就慌忙的离开,
回到了吴国。
后来,刘邦去世后,
表面上汉惠帝刘盈当政,实际上是吕后专权
,这个时候朝廷内外一片紧张。
而刘濞见状也是毫不在意,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参与朝廷的事,
只要安守本分就行。
就这样,刘濞继续在管理吴国,
但因为吴国不用向朝廷交纳赋税
,这让刘濞有事可干了。
因为当时吴国有一个矿山,并且还东临海边,
随后刘濞就大肆招募亡命之徒。
起初许多人都不明白刘濞为何这么做。
直到后来他们才得知,
原来刘濞是想要瞒着朝廷铸钱
,可以说,这件事一旦被泄露就是大罪。
可正因为如此刘濞才叫来亡命之徒干这件事,在刘濞看来,如果事情败露,
他就可以利用名义将这些人处置。
但
如果没有泄露,他也可以得到很多的钱
,这对于刘濞来说
只有利没有弊
,就这样,随着时间流逝,刘濞所在的
吴国逐渐富裕起来。
等到汉文帝时期时,吴国的实力已经堪比诸侯国,但即便这样也没有遭到皇帝的猜忌,因为汉文帝认为刘濞和
自己是同宗关系,只要不造反就行。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因为一件事让
刘濞和汉文帝的关系愈加不和。
当时刘濞儿子刘贤进京陪太子刘启时,起初两人还非常和睦,一边下棋一边喝酒,但刘贤却非常傲慢在
下棋过程中常常让刘启难堪。
太子刘启觉得刘贤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于是就争吵起来,
用棋盘将刘贤打死。
刘启非常害怕,立马将刘贤送到吴国下葬。
起兵叛乱
此时的刘濞得知后,本就为儿子的死有些痛恨,
但一听到要送到吴地下葬
,就立马埋怨道:“为何不在长安下葬呢?”
随后刘濞就把刘贤送到了长安下葬,经历这件事后,刘濞对朝廷恨之入骨,
常常称病不入朝。
结果汉文帝一经盘查发现刘濞是装的,
便很生气,立马将吴国使者拘留。
看到这里刘濞很害怕,
急忙开始自己谋反的计划
,但恰逢正赶上礼节,汉文帝就释放了吴国的使者,这才让刘濞放下谋反的想法。
可即便如此,刘濞还是在吴国照常招纳贤才,训练军队,
他明白早晚会有用的。
与此同时,晁错也逐渐被重用,因为是太子的亲信,所以对于刘濞的做法,晁错很是不满,于是就多次
上书汉文帝想削掉刘濞的权力。
但最终被汉文帝给拒绝,等到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他立马劝解汉景帝:“昔日汉高帝曾封为自己兄弟为王,再到后来又封了高帝哥哥的儿子刘濞为吴王,这显然是并没有什么,但我听说刘濞曾让亡命徒铸造钱粮,
训练军队,显然要进行反叛的。
”
听到这话,汉景帝觉得晁错说得有错,可晁错还是坚持分析道:“倘若刘濞实力一旦起来必定会叛乱,
削弱他虽然造反慢但造成的危害小。
”
汉景帝
听完晁错的削藩想法后
,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
多年以来削弱了多个诸侯
,其中就包括刘濞。
晁错削藩想法正好让刘濞有了叛乱的机会,但又担心势单力薄,
于是就开始和各国联系。
于是他就派遣使者去胶西国去劝说刘卬。
刘卬听完使者的传话后当即同意了下来,
随后刘卬也派人去告知其他五个诸侯。
大家商议完后都对晁错削藩的建议有些不满,于是各个诸侯开始蠢蠢欲动。
后来刘卬和其他诸侯率先反汉。
这个时候,刘濞也征召军士开始在广陵起兵
并以晁错削藩的名义征讨晁错。
汉景帝得知诸侯们的举动后非常害怕,就派大将前去平叛,与此同时汉景帝也召见了袁盎,并请教如何平息。
但袁盎便建议汉景帝杀了晁错,并赦免诸侯罪状,回复他们的封号,这样以来就能够平息。
于是汉景帝就听取袁盎的意见,
果然处置了晁错。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邓公从前线归来告知了汉景帝,并向他汇报了军情,他表示诸侯们表面上是为了杀死晁错而清君侧,
实际上是造反的借口。
此时汉景帝顿时
明白了邓公说的话
,不论处置和不处置晁错都没有区别,诸侯们叛乱心理已经很早生成,晁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想到这里,
汉景帝才正式下诏征讨。
与此同时,刘濞也是立马率军攻占城池,但没想到的是,
刘濞多次和周亚夫对抗,最终兵败。
之后刘濞再次遇到周亚夫,而周亚夫运用声东击西之计,最终让刘濞打败而归连夜率军逃跑。
后来刘濞想要去收复东越士兵以此重蹈覆辙,但不曾想汉朝早就料到刘濞的想法,
很快就派人去说服东越。
这才导致刘濞在不明白形势的情况下果断相信了东越,
随后便被东越派人给刺杀
,然后就向汉景帝汇报消息。
作者观点
刘濞被刘邦封为吴王后,本应该报效国家,却暗中选择打造钱财,萌生了谋反的心思。
后来因为晁错的削藩导致刘濞有机可乘,立马煽动其他诸侯联合反叛,历史上又称“七国之乱”,但最终因为兵精将寡导致兵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