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半农,大家并不陌生,文学家、语言家这些响亮的称号,足以让后人记住他。不仅仅如此,刘半农的朋友圈,也不同寻常,很多文化大家对刘半农有过评价,刘半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今天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正义刘半农
很多人说刘半农“金刚怒目”,其实,这并不是说他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形容刘半农“金刚怒目”,说的是他的才气、正直和勇气。
先说刘半农的才气吧,刘半农出身并不高贵,他出生在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这样的家庭也让刘半农从小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也确实如此,六岁的刘半农便聪慧过人,小小年纪便能够作对联,还可以咏诗。
刘半农的才气,还可以从他上学考试看出来。
很早的时候,刘半农叫刘寿彭,他和钱穆都是常州府中学堂的同学。刘半农当年学习非常好,府中学堂招生考试,刘半农第一名入校,年级考试,刘半农第一,结业考试,他还是第一,同学们都认为刘半农是一个天才。
除了才气外,说刘半农“金刚怒目”还因为他不惧权威。
刘半农学习好,但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年轻时候的刘半农思想就非常进步。当时,教授他的一名老师叫陈士辛,此人思想保守,对学生也十分严苛。
有一回在办公室内,不知道为何,陈士辛狠狠地将刘半农批评了一顿,从办公室走出来后,刘半农说到:“不杀陈士辛,不为我刘寿彭。”
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小时候的刘半农就桀骜不驯,不同寻常。作为北大教授之后,刘半农依旧锋芒毕露,对任何事情都敢直言以对,也因此,刘半农深受师生喜欢。
柔情刘半农
刘半农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因为他遇到了不公事,遇到了坏人坏事,这时候,心有正义的人,都会站出来怒发冲冠的。不过,在很多人眼中,刘半农还是一个很有温情的人。
最起码对他妻子朱惠而言,刘半农是一个合格、温柔的丈夫。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刘半农和朱惠订婚的时候,看见自己未婚妻还穿缠足的绣花鞋,这时候刘半农就对岳父和岳母说:你女儿已经和我订婚,不愁嫁不出去了,所以没必要再穿绣花鞋了。
订婚后,因为种种原因,朱惠两次流产。这时候,刘半农的父亲说朱惠估计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也不能够为刘家延续香火,所以刘父让刘半农纳妾。
对此,刘半农当即拒绝。为了不让自己妻子受封建家庭的侵害,刘半农将朱惠接到上海,独立生活。
刘半农爱惜自己的妻子,对封建时代女性受压迫的状况也是大为悲悯同情,他曾经对自己妻子说过这么一句话:
“世界最苦的人类,就是你们这班中国的女子。”
刘半农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他看来,封建时期的女性,在没嫁人之前,父母不让他们读书,十几岁的时候,就着急替她们攀亲。
对于这种情况,刘半农很同情,他想女性也应该有知识,应有自由的权力,人不应该像养动物那样,小时候随便养,养大了又糊里糊涂地把它处理出去。
对于封建时代的“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这些糟粕,刘半农更是猛烈的抨击,他在给妻子朱惠的对话中说到:
其实,所谓的“无才是德”,就是“人彘”的招牌。所谓“三从”,只不过就是前后换了三个豢主……
刘半农之所以对中国封建时期的女性之苦有如此深刻的认知,就是因为他有着温情四溢的好心肠,有着怜香惜玉的柔情。
勤奋刘半农
胡适、鲁迅这两位大家对刘半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勤劳这一特点之上。
在笔者看来,刘半农不但正义、勇敢,温情四溢,而且是一位非常勤劳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还是从他的经历说起吧。
中学毕业后,刘半农前往上海工作。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发表了上百篇小说,这样的高产,现在能有几人?也因此,刘半农在上海名声大噪。
这是国内的时候,在外国读书留学期间,刘半农依旧勤奋得没边。
为了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同时照顾家庭,刘半农只得用有限的、很少的时间来攻克枯燥烦躁的研究科目。
如此大的工作量,并没有压垮刘半农。相反,刘半农还给自己一个额外的任务,那就是抄写巴黎图书馆的敦煌的资料。此举,也让外国学子大为敬佩。
不过,对于刘半农勤奋的这一个特点,胡适和鲁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胡适看来,勤快虽然可以遮盖很多短处,但是刘半农“缺少早期训练”而且还有“低级风趣”。后世学者对此的解读是,胡适人家是正统的博士,对于刘半农这样半路出家的博士来说,胡适人家肯定是有成见的。
而最让人感慨的是,鲁迅在《忆刘半农君》这本书中对刘半农是这样评价的:
……
“不过,半农的忠厚,还是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作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这篇文章,作为一篇追悼文,鲁迅以一分为二的评价缅怀刘半农,笔者认为,这同样是鲁迅对刘半农的一种认可,对死者的一种负责任的缅怀。不过,鲁迅的这一评价,也有些争议,对此,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文章参考资料:《刘半农:是真名士自风流》《刘半农研究资料》《刘半农对新文学理论的独特贡献》《真的猛士刘半农》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