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帝王,他本应是璀璨星辰,却因命运的捉弄,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尘埃,他的名字,便是被岁月尘封的唐高宗李治。世人往往以讹传讹,将其描绘为一位黯淡无光的君主,殊不知,在那看似柔弱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是一颗雄才大略、志在四方的帝王之心。倘若天假其年,其宏图伟业,或可凌驾其父李世民之上,成就一番前无古人的霸业。然而,命运弄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留给后世的,唯有那被低估与误解的遗憾。
谈及李治之治,首推其文治武功,犹如静水深流,不显山露水间已铸就辉煌。他以智取胜,借高句丽内乱之机,悄然间灭百济,复遣程知节退沙钵略可汗于无形,再令苏定方西征突厥,所向披靡,遂使大唐疆域东拓朝鲜半岛,西至里海之滨,北抵贝加尔湖畔,南达越南衡山,版图之辽阔,除元朝外,后世鲜有能及。即便是自诩十全的乾隆帝,其功业在李治面前亦黯然失色。
内政方面,李治更是别具慧眼,他勇于革新,起用韦思谦等新锐,整饬朝纲;同时,他深谙民本之道,力挫土地兼并,还田于民,使得政治清明,大理寺仅囚五十人,且仅二人伏法,此非但彰显百姓安居乐业,更映射出民心归附,社会和谐之景,实为古代罕见之治世,永徽之治,堪称唐朝又一小阳春,足见其治国之才非庸碌之辈可比。
再论其对关陇贵族之整治,此乃其政治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太宗时已初露锋芒,至李治时更是雷霆万钧。他巧妙布局,借武则天之手,一举剪除长孙无忌等权臣,令关陇贵族这一自北魏六镇起义以来便盘踞朝堂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实现了皇权的真正集中。此等手腕,非但非懦弱所能为,实乃帝王心术之极致。
至于武则天,虽后来居上,然其才情终难与李治相提并论。李治之病,实为天妒英才,使得武则天得以趁虚而入,终成大业。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武则天之作为,不乏酷烈之弊,且外战失利,国力渐衰,与李治时代之鼎盛相去甚远,此亦天意弄人,令李治之历史地位饱受误解与贬低。
至于大唐,其辉煌非但为史书记载,更在全球华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唐人街遍布世界,汉朝之名赋予民族,唐朝之威则树立于四海。旧唐书、新唐书之编撰,虽有时代局限,然亦难掩大唐之光芒万丈。或许,从民族文化的高度审视,唐朝之辉煌,确能令其他王朝望尘莫及,这,便是历史的真实,也是李治这位被低估帝王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