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什么?制度就是用来统治的工具。
掌权者用什么样的制度,完全是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来决定的。
在联合项羽时期,采用楚制很必要
大家起来反秦,当然要有一个共同的口号和宗旨,这样才能求同存异,建立更为牢固的统一战线。不管以后如何,当务之急是先把秦朝推倒,至于以后怎么分好处,那是以后的事。
得到民心很重要,有了大家的支持,事情才好办。就算当时实力最大的项羽阵营,也不敢贸然自己称王,这样有篡位嫌疑,不能名正言顺,会招来非议,失去民心,不能干。于是他和伯父项梁立了楚怀王。
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同盟,如果自己另搞一套,立个“赵王”或是“魏王”什么的,反秦联盟这一块就会出现分歧,有可能项霸王先放下攻秦,直接冲着刘邦来了。
再看看“陈胜王”,自搞一套,虽然人多势众,冲在最前面,结果成了章邯的战斗目标,被打得稀里哗啦。
因此刘邦用楚制,就表明了态度,“霸王,我和你是一伙的,咱们共以楚怀王为主。”如此既低调,又安全。
刘邦是发自内心认为楚制很高明吗?
那也未必,时机成熟后,刘邦当了汉王,此时秦已灭亡,目标转移到了项羽那伙人,而且刘邦的地盘在秦地,于是他又“以秦代楚”。
这一招很高明,又获得了秦人的好感和支持,特别是刘邦入咸阳后的“约法三章”,与项羽入城后大肆抢劫纵火,形成了鲜明对照,自此秦地百姓对刘邦更是到了死心塌地的程度。
刘邦成了民众们的“好王上”,非他莫属。
时也势也,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因地、因情而用的,这样才能发挥制度的力量,刘邦审时度势,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