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王晓磊 宋梦杰 实习记者 尹翔
9月5日,记者从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出台,为进一步高水平保护双槐树遗址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治保障。
据悉,双槐树遗址,是指位于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以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遗址点为核心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是我国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的重大发现。考古证实,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左右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长期以来,该遗址周边地貌受河水和洪水反复冲刷,自然损毁严重;周边居民、乡镇企业的生产、生活等人为因素也影响到遗址本体和文物安全,这些问题亟须立法加以解决。
“双槐树遗址作为郑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具象,承载着文化起源和情感记忆,是展现城市魅力的有形价值符号。通过地方立法对双槐树遗址予以保护,夯实遗址保护的制度基础,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东说。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韩广道介绍,《条例》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立法实效。形式上,体例从简,一文到底,全文27条,充分体现小切口和适用性;内容上,措施具体,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法律责任上,上位法已有处罚规定的,不再重复设定罚则,充分突出保护,体现地方特色。
作为双槐树遗址所在地政府,为了进一步强化双槐树遗址的展示利用,巩义市启动了双槐树考古遗址公园项目。遗址公园核心区(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约5.25亿元,主要以双槐树遗址本体保护展示为核心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用地预审、可研、项目立项等前期手续。
“今后将如何加强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工作?”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统筹开展遗址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增强考古工作的主动性和精细化程度,采用先进技术记录提取关键信息,加强多学科合作。加强多领域综合研究,加大考古成果研究整理、发表和出版力度,加快建设郑州考古碳十四实验室,促进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研究,举办学术活动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加强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展示,挖掘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建立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文旅文创业态典范,让更多民众亲身感受5300多年前璀璨文明的魅力。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