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听说毛泽东领导了红军,鲁迅关切地询问道:他现在有多大岁数了?
创始人
2025-07-18 03:02:17
0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

关注

”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1931年,鲁迅拿起许广平买的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取得了胜利的报道,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喜

因为在鲁迅的印象当中,毛泽东还是一个看起来十分腼腆的书生,如今竟已经是能带领红军在前线作战的优秀领导人了。

恰巧当晚,茅盾和冯雪峰来到鲁迅家做客。

鲁迅想起今天的报纸,便与二人交谈起来。

鲁迅点燃一根香烟,看向茅盾问道:

“毛泽东今年有多大年纪了?”

茅盾想了想答道:

“具体年纪我也记不太清,大概比我年长两三岁的样子。”

随后,这三人都对待毛泽东的领导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20世纪20年代,鲁迅与毛泽东同处北京,还共同在北京大学内部办公,可两人却从未见过面。

鲁迅与毛泽东未曾谋面却相互激励和影响对方

1912年,31岁的鲁迅接到蔡元培的邀请,蔡元培希望鲁迅可以以讲师的身份进入校园教书育人。

当时的鲁迅刚刚从日本归国不到三年。日本的一段经历让他深深难忘。他学医期间,看着侵略者残杀自己的同胞的影像,内心悲悯,可仍有一些麻木的同胞看见这些景象连同其他人一样拍手鼓掌。

那一刻,鲁迅便知道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鲁迅选择扔掉手中的手术刀拿起笔杆,他以笔为刃,拯救世人麻木的思想。

鲁迅在蔡元培的多次邀请下,最终决定来到北京大学任教。

当时,北京大学的同学都对这个留洋回来的鲁迅先生有着深深的好奇,他们都在内心中想象鲁迅先生究竟是什么样子。

可鲁迅先生出现在课堂时,没有符合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想象。他们心中的鲁迅先生应该是穿着西装,文质彬彬的样子。

可这个给他们来上课的鲁迅先生却身穿一身蓝色长衫,衣衫上面很多地方都打了补丁。学生们看见这副打扮的鲁迅先生哄堂大笑。

鲁迅先生却并不介意学生们对他这般行为,鲁迅用他的真正实力取得了这些学生们的敬佩。

1918年,非常喜爱《新青年》杂志、将陈独秀视为偶像的毛泽东也来到了北京。

毛泽东虽然不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但他却非常幸运的来到了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却在这里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恩师李大钊先生。

李大钊先生有着先进的思想,他将自己所信奉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授给毛泽东,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的这段时间可谓是受益匪浅。

因为毛泽东不曾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所以他也不曾听过鲁迅先生讲课。所以两人在学校并没有碰过面。

但对方都曾听说过彼此的名字,见面只是时机问题。

虽说鲁迅先生沉迷写作,鲜少出门,但只要两人同处在北京大学的这片土地上,两人又有着这么多相同的朋友,他们肯定能够见到彼此。

可不幸的是,在北京大学工作一段时间的毛泽东接到了家里的来信,信中说他的母亲已经病危了。

百善孝为先,毛泽东辞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职位,返回到家乡去看望母亲。

种种阴差阳错下,毛泽东和鲁迅虽然都听过彼此的姓名,但终未相见。

多年后,鲁迅在报纸上看见毛泽东带领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他想到了年轻时,两人未曾谋面的事情,为此感到了深深的遗憾。

鲁迅询问毛泽东的年纪

自从蒋介石背叛革命以来,他就一直将共产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蒋介石这个人心胸狭隘,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势必要消除所有能够跟自己争政权的势力。

蒋介石认为一些老牌军阀的根基比较稳,、势力也比较强,所以他暂时放弃攻打这些老牌军阀,转而把自己的攻打对象指向了当时势单力薄的红军。

对比两方的实力,蒋介石对自己能够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很大的信心。同时,他也想起到一个杀鸡敬猴的作用,让一些老牌军阀也畏惧他的实力。

可蒋介石还是低估了红军的实力与能力。

1931年7月,蒋介石亲任剿灭红军战役的总司令,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准备将中央根据地内部的红军全部围剿。

为了能够得到这场战争的胜利,蒋介石特意聘请了多国的军事顾问来指挥战争。在蒋介石的心中,这些专业的军事顾问肯定比红军内部的“泥腿子”要强的多。

同时,蒋介石又加急调派人手,他总共率领了23个师内近30万人的队伍。

红军内部的指导人毛泽东和朱德也深知自己的薄弱点和敌方的强势点。兵法有云:要避其锋芒,发挥自己的优势。

毛泽东和朱德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他们利用对地势的熟悉掌握,避开蒋介石统领的部队的主力而攻打其军队薄弱的地方。

在朱德与毛泽东的共同领导下,最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消息很快在报纸上被报道。

鲁迅也一直关注着红军的动向,他经常嘱咐自己的妻子许广平,若是有相关内容的报纸切忌买到家中让他观看。

鲁迅读到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情绪非常的激动。

当天晚上,茅盾与冯雪峰来到鲁迅家中做客。

三人就这次反围剿战争取得胜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鲁迅点燃一根香烟,脑子里想到的毛泽东应该是一个腼腆的书生模样,没想到他竟然也能指挥千军万马。

紧接着,三人的对话便出现了文章开头中鲁迅询问毛泽东年纪的事情。

鲁迅听着矛盾的话思绪飘回了以前,飘回了那段他在北大任教时期的时光。

鲁迅在那时便听过毛泽东的名字,只可惜两人身处同一个城市,身处同一个学校,却并未见过一面。鲁迅觉得非常的遗憾。

但也许是因为共同的信仰让两个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缘分,他们两个人注定要成为朋友,冯雪峰则为他们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友谊的“桥梁”--冯雪峰

冯雪峰与鲁迅在早年间便已相识,两人因有着相同的信仰和相同的爱好,非常投机。

20世纪30年代,冯雪峰曾经带领着大批量的进步作家同国民党进行斗争。而他选择与国民党作对,注定会给他带来危险。

但鲁迅依然赞成他这样的做法。冯雪峰也将一些进步青年介绍给鲁迅认识。

鲁迅为了帮助这些人,也曾顶着国民党方面的压力,让翟秋白等人在其家中躲避。

方志敏被俘后,他留下来的信件和文稿同样是鲁迅先生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他仔细保存的。

鲁迅与冯雪峰之间虽说是以文会友,但两人之间的交情却因当时特殊的局势早已“过命”。

冯雪峰也非常关心鲁迅的生活,当他得知鲁迅经常熬夜写稿子后,冯雪峰用自己攒了很长时间的钱给鲁迅买了一盏台灯。

台灯照亮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这一缕光芒一直延续到鲁迅离开人间。

冯雪峰也因自己的信仰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因此,鲁迅关注长征的消息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好友冯雪峰,一方面是为了毛泽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共同信奉的共产党。

1936年,鲁迅再次从报纸上看到喜讯。红军长征已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红军已经到达了陕北地区。

当时的鲁迅身体状态已经非常差了,鲁迅的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好好修养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但鲁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还是强撑着身体坐了起来在书桌上写下一封电报发给毛泽东表示庆祝。

毛泽东收到鲁迅先生的电报深受鼓舞,毛泽东让鲁迅先生的好友冯雪峰与鲁迅先生取得联系。一来是表示对鲁迅先生的感谢,二来是希望鲁迅先生可以配合共产党方面的相关工作。

鲁迅得知这个消息后,全力支持毛泽东等人的工作。

从此之后,冯雪峰便架起了毛泽东与鲁迅之间的友谊桥梁。

鲁迅曾经寄过书籍给毛泽东和周恩来。

后来,鲁迅又曾听闻红军的条件非常的艰苦。鲁迅非常的惦念毛泽东等人。

鲁迅拿出自己的稿费托人在街上买了一整条金华火腿连带一些巧克力等高热量的食品,让冯雪峰送往延安。

送到毛泽东手中的包裹内部不仅仅有鲁迅的金华火腿和巧克力,还有鲁迅担心他们天寒地冻无法过冬,给他们送来的温暖围巾。

也许那年苏区的冬天确实很冷,但毛泽东等人的内心却是暖洋洋的。

毛泽东与鲁迅之间的友谊也是双向奔赴的。

1936年,鲁迅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毛泽东听到鲁迅先生离开人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毛泽东向国民党发面连续发了四封电报,希望能够为鲁迅先生的遗体举行国葬。

鲁迅先生死后被葬入了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先生被迁葬到虹口区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墓地。墓地中修建了鲁迅先生的铜像,让我们仍能看到鲁迅先生的模样。

结语:

毛主席曾说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曾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俩同处北京的那段时光,是他们俩相距最近的时刻。可却因种种原因,两人始终未能碰面!

想必这件事情也成了毛主席心里的遗憾吧!

参考资料:

【1】毛泽东与鲁迅神交往事:鲁称毛诗有“山大王”气概中国新闻网

【2】毛泽东主席与鲁迅先生澎湃新闻

【3】长征作家冯雪峰网易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在清朝的宫廷深处,1665年的一场大婚引起了轩然大波。年仅11岁的康熙皇帝与12岁的赫舍里的婚礼,按...
原创 秦... 文 / 子玉 秦始皇许多令人费解的行为其实在他的童年都能找到答案。 也可以这么理解,童年带给嬴政的不...
原创 清... 清宫选秀制度,以品行和门第为标准,成为后宫女子走向荣华富贵或沦为下人的分水岭。品行,是指秀女的操行和...
原创 朱... 朱元璋以其铁血手段建立大明帝国,朱元璋也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亲民”的皇帝,不过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并不...
原创 由...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以忠诚、智慧和无私奉献闻名于世的历史...
原创 李... 武则天没有跟李世民20年,历史的记载是很清楚的。武则天是贞观十一年入宫,历史上的“贞观”年号只有23...
原创 东...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话说,迄今为止,东欧人还有称中国为契丹的。 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把思维,...
原创 太... 在太平天国历史中,悍将们的壮烈抗争与拼搏令人感慨万分。他们以顽强意志与坚定信念,在逆境中不断战斗,无...
原创 魏... 文|编辑:潇潇 引言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自1919年建立至1933年纳粹党上台...
原创 黄... 炎帝和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群的缔造者,按照史书《国语》的记载,炎帝和黄帝本是兄弟,一个生活在姜水,一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