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浦究竟是地名还是水名?可能很多人会说,还用问么,胥浦肯定是地名啊,相传伍子胥在此解剑渡江。果真如此么?让我们来看下史料是如何记载的: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胥浦在县西十里,源自铜山以西,下出于江,旧有伍子胥庙,浦因以名。俗传子胥解剑渡江处。”明代《嘉靖惟扬志》:“伍子胥庙在仪真县西胥浦。按旧志载,仪真胥浦为子胥渡江解剑之所。”明代《隆庆仪真县志》:“旧志载胥浦为解剑津,有子胥祠。然祠废已数百年。皇明隆庆元年,知县申嘉瑞复建于邑城西门外,湟以丈人并祀。”由清代《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来看,胥浦是一条河,这条河发源自铜山西侧。而由明代《嘉靖惟扬志》和《隆庆仪真县志》来看,胥浦是一个地点,这个地点有伍子胥庙,并且是伍子胥奔吴渡江的地点。那么孰对孰错呢?南宋《舆地纪胜》载:“诗话总龟,胥浦即子胥解剑渡江之所。”就是说,胥浦是伍子胥解剑渡江这个说法来自北宋的《诗话总龟》。自此,看起来明代史料,称胥浦是一个地点的说法更有依据。
但是,依据《诗话总龟》的记载,胥浦是真州城西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这条河流向西南流入长江,而它的入江口,被民间通俗称呼为伍子胥解剑渡江之处。《诗话总龟》云:“真州即扬州之杨子县,古白沙镇也。祥符中,丁晋公铸圣祖天尊象,遂为真州,有仪真观。西一水萦回,南入大江,号曰胥浦。一日三潮,俗云:子胥解剑渡江之所。”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真州城并非现在的仪真城遗址,而是位于新城镇。
唐代温庭筠《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诗云:“昔年曾识范安成,松竹风姿鹤性情。西掖曙河横漏响,北山秋月照江声。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千顷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谢公名。”由诗意可知,自六朝至唐,舆县前一直有一条河流,六朝时这条河叫舆浦,至北宋它叫胥浦。
《诗话总龟》说法的来源,是因为当地俗称“伍子胥解剑渡江处”。但是并未有任何史料为其背书。为了找到伍子胥真正的解剑渡江处,先来看看最早记录这一事件的西汉《史记》是如何说的:“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由《史记》的记载可知,子胥与楚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跑去吴国,在昭关险些被抓,追捕的人紧跟其后,到了江边,渔丈人将子胥摆渡过江。过江后,伍子胥解剑相赠,渔丈人对伍子胥说“楚国发下的告示上说:抓到伍子胥的人,将被赏赐五万石粟,封授有手拿珪的权利的爵位,(那些赏赐我都不要,哪会要)仅仅值一百金的一把剑呢!”虽然《史记》没有记载渡江的地点,但是这里的重点是楚国的追兵和楚国告示,这代表伍子胥是在楚国境内渡江。然而,现今的仪征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地界,是不会出现楚国的追兵及执行楚国律法的。也就是说,仪征并非伍子胥渡江处。
东汉《吴越春秋》在这件事上又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增加了“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芦中人”、“渔者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疾于中道,乞食溧阳”等,吴国阖闾城遗址在今无锡,从乞食溧阳(现今南京高淳)就可以看出,仪征绝不是子胥渡江处。写自东汉时期的《越绝书》,同样记载伍子胥渡江后乞食浣纱女一事发生在溧阳:“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于濑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讬食乎?”女子曰:“诺。”即发箪饭,清其壶浆而食之。”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伍子胥是在那里解剑渡江的呢?
唐代李善注《昭明文选》云﹕“庾仲雍《江图》曰:‘芦洲至樊口二十里。伍子胥初所渡处也。’”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芦洲水路去州一百九十三里,輿地志云:伍子胥叛楚出关于江上,見渔父求渡,時旁多人,渔父歌曰‘灼灼兮侵已私,与子期兮芦之漪。’子胥既渡,解百金之剑与之,渔父曰‘楚购子,粟五万,爵執珪,岂百金之剑乎?’子胥行未数步,回顾渔父,已覆舟而死。其处是也。” 泸州既现今湖北鄂州市,这里渡江到吴国阖闾城必然经过溧阳。至此,证伪了胥浦是子胥解剑渡江处。
那么,胥浦的伍子胥庙既然不是纪念伍子胥解剑渡江,又是怎么来的呢?因为汉代的江都县就在仪征西边的仪化厂区一带。东汉应劭的《地理风俗记》说:“县为一都之会,故曰江都也。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庙也,子胥但配食耳,岁三祭,与五岳同。旧江水道也。”因为江水祠里供奉有伍子胥,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只知伍相庙,而不知其为江水祠,也错将此处认为是伍子胥解剑渡江之处。
2015年5月《扬州晚报》发表《仪征城东挖出古河床》:“在仪征市城东宝能广场西侧(新城镇砖桥村原睢庄生产队)南北排水沟驳岸工地上,发现古河道,呈东西走向,出土了一些瓷片,专家判断为唐代、五代。当地村民王满朝、王长照、薛玉亮等多位老人说:“老辈们称古河为老沟,过去睢庄大塘下面淤泥中有很多古碗瓷片,睢庄段老沟还有成排木桩,村民叫‘猪槽地’,有50米长,每隔1.5米一根。老沟向东到梅家沟,向西经佘庄后向南、再向西接鼓楼前城河。老沟拐弯处水下还有一个古代石制水坝(东西向),十年前做解放路时上层被挖掉了,石头还埋在旁边。”之所以只看到唐代、五代瓷片,是因为挖的不够深。后来据说感觉木桩没有什么价值将河道回填了....邗沟据传是伍子胥主持开挖,此处有伍子胥庙,又有一条入江的河道,将河道称作胥浦顺理成章。
下一篇:原创 “延安派”折戟北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