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欧阳修的无心之过,却实实在在地扳倒了范仲淹!
创始人
2024-11-01 07:39:06
0

原标题:《朋党论》——欧阳修的无心之过,却实实在在地扳倒了范仲淹!

每每回首历史的时候,“变法”始终都是绕不过的一个梗。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它贯穿了每一个封建王朝,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变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变法的推动者,结局往往也令人唏嘘。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人物,也是以推行“新政”闻名于世的范仲淹

第一次认识范仲淹,可能就是初中的那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把范仲淹的名字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里。只不过,当时的范仲淹已经被贬黜。

和所有变法一样,范仲淹在变法之初是得到统治者全面支持的。宋仁宗登基之后,内忧外患日趋严重,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他不得不重用有改革大志的范仲淹。范仲淹为了试探仁宗皇帝的变革决心,就上了一道《答手诏条陈十事》,除了十条建议覆盖国家的方方面面外,范仲淹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历代之政,久皆有弊;弊而不救,祸乱必生!

这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可以打动他,但是,他却祭出了《隆中对》,以此来试探刘备的长远规划是否和他一致,要么一拍即合,要么分道扬镳。范仲淹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以当时的情况,宋仁宗肯定不会拒绝,范仲淹提出的十个建议,除了军队方面的建议之外,被悉数采纳。接下来,范仲淹就开始风风火火地全面推行他的变法,在历史上被称为“万历新政”。“万历新政”的举措很多,但他却先从“科举改革”下手,而科举改革也是万历新政的重点所在,可他想不到,一个科举改革就几乎将他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

到了宋仁宗时期,宋朝的科举取士名额达到了高峰,和前面的朝代相比,是唐朝的5倍,元朝的30倍;和后面的朝代相比,也是明朝和清朝的4倍左右。这样一来,造成的局面就是“满地官员”,而且,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还想尽一切办法攀附高官,最普遍的就是“门萌”现象,也就是经常看到的那种以“门生”相称的关系。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益网。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种做官方式,叫做“纳粟”,这和后来大清朝的“捐官”一样,就是那些富豪子弟只要向朝廷捐赠一定数量的粮食,就能得到个一官半职。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官场的腐败程度可想而知。当时许多地区的知府竟然都是70以上的高龄,这样的官员还有精力去治理辖区吗?

带这么一帮手下,实在同情仁宗啊!

范仲淹的新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实施,其结局也就不难想象,因为他所挑战的是沉淀已久的封建官僚制度,早已形成利益曲线的贵族士绅们,是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迫于皇帝的威慑,表面上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反对,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谋划推翻新政的途径。两朝元老夏竦就是固有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夏竦利用范仲淹爱好书法的特点,找到一个可以模仿他的人,给他的好友石介写了一封有“政变”色彩的信件,继而将这封信转交给仁宗。表面上,宋仁宗是十分支持范仲淹实行新政的,但是,说到底,那也是被形势所逼,没办法的办法。两人之间有信任,但并不牢固,在夏竦的鼓吹下,仁宗也认为范仲淹已经利用“新政”之名建造了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仁宗从侧面敲打范仲淹,让他发表对“君子不党”的看法,范仲淹很坦率地说:“正、邪永远都是两个不同的党派!结党的目的如果为了“营私”,应该严惩;结党的目的如果为了造福百姓,那又国家又有什么害处呢?”

范仲淹的回答并没有让仁宗释怀,这可能就是帝王们的通病:怎么闹都行,就是不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因此,仁宗皇帝也对范仲淹产生了质疑。偏在此时,欧阳修向皇帝上表了一篇《朋党论》。本来是为了力挺范仲淹,却不想弄巧成拙,让仁宗更确定了范仲淹背后有一个利益集团。也许,欧阳修的上书,才是范仲淹改革的转折点

之后,仁宗皇帝一改作风,不但停止了新政的推行,还将范仲淹贬黜到陕西,那些曾经竭力推行新政的官员,也被扣上“范党”的帽子,全部遭到打压,像富弼、韩琦、甚至是宰相杜衍,都被贬到地方为官;杜衍的女婿、大文学家苏舜卿被贬为平民、永不录用;欧阳修也未能幸免,他被贬黜到滁州,这才有了那篇青史留名的《醉翁亭记》!

至此,沸沸扬扬的“万历新政”宣告终结!

封建历史上并不缺乏眼光长远的改革家,但为什么没有一次变革能维持下来呢?归根结底,还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封建专制制度在强调皇帝“独尊”的同时,也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纳为重点保护对象,因此,但凡触动这个根基的变法都会被视为“另类”,失败,也就不算意外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历史上,庙号代表着帝王死后的一种尊崇,会根据其功绩评定。 在唐朝之前,一个朝代通常只会有七个...
原创 蒙...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幅员辽阔。 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之后其继承...
原创 袁... 揭秘秦始皇陵:水银江河背后的传奇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谜团,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吸引着世人...
原创 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长征,自1934年10月开始,至193...
原创 毒... 三国乱世,是英雄美人、猛将谋士的舞台。而在中原大地,天下英雄争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令人不能忽视。而...
原创 清... 在清朝规定的爵位中,亲王是第一等的爵位,享有朝廷最优等俸禄,以及最高待遇。既然如此特殊,就不是寻常人...
原创 赵... 前言 历史上得位不正的皇帝有很多,但凡说到这个话题必须提起的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了,他当年是通过...
原创 古... 水晶,一种晶莹剔透、硬度极高的宝石,早在古代就被人类发现并加以运用。然而,在古人眼中,水晶不仅是一种...
原创 荆... “中国仅有,天下第一” 的楚国王陵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的张场村,距离历史...
原创 只... 中国古代直诉制度在专制社会的实施和运行为含有冤屈而诉讼无门的人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为疏导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