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历史上都是“四皇子”当了皇帝,真的只是巧合吗?令人不解
创始人
2025-07-16 20:02:39
0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很注重挑选自己的接班人,很早的我们就确定了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你是你父亲的嫡长子,早早的给你立为太子,未来能接你父亲的衣钵。

然而中国历史太残酷了,太子真正能继位的很少,嫡长子真正能继位的也很少,以至于历朝历代,还有个很有名的老四现象。

什么意思,经常是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接了大位,比如说我们随便给大家举几个知名的老四,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甭管他这位子是怎么来的,人家就是老四当了皇帝。

到了清代更有两个知名的老四皇帝,雍正是康熙的第4个儿子,经过艰苦的几十年的九子夺嫡的竞争,最终脱颖而出了。

乾隆也是雍正的第4个儿子,当然乾隆比他父亲幸运的太多了,他这一路走来,几乎就没有任何竞争对手,顺顺利利的就当上了皇帝。

当然还得给大家更正一个谬误,皇太极虽然人称四贝勒,但是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不是第四个儿子,所以皇太极不算老四继位。

除了这几个非常有名的老四之外,还有很多有名的老四,比如说汉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汉明帝是刘秀的第四个儿子。

这些老四皇帝每个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值得探讨。

一方面,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四能当皇帝?另一方面,几乎每一个老四皇帝治理国家的水平还都不赖。

这有可能跟我国古人早婚有关,你想中国古人本身就够早婚的,十五六岁大姑娘你还没嫁人,那家里就很着急了,男孩顶多到十七八岁,那就得娶妻生子了。

而且越是在皇宫之中,男孩结婚的越早,有的小男孩十二三岁就已经娶妻了,更关键的是大户人家仆人侍妾特别多。

尤其是皇宫之中宫女无数,有很多皇子说实话在十来岁的时候还没娶妻,就可能跟某些宫女发生了点故事。

所以经常有某一代帝王,他的老大他自己都不愿意认,他觉得这是我年轻时候犯的糊涂事,生下的孩子。

而到了生老四的时候,基本上皇帝本人已经成年了,处于身心俱佳的状态,所以遗传因子也最好,因此第四个第五个儿子基本上都是才华出众的。

当然作为皇帝来讲,富有四海3000宫女72佳丽,皇帝本人到了六七十岁,再生孩子的是比比皆是,然而皇帝本人也明白主少国宜。

我甭管多喜欢小儿子,我最好别把我这个大权交给小儿子,这个时候年龄跟他差个二三十岁的老四,脱颖而出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甚至不光是咱们国内有老四继承,国外也经常有老四,明成祖当了皇帝之后,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当时在中亚,有一个庞大的铁木尔王国,铁木尔王国的开国皇帝铁木尔,一度还想派兵来攻打大明,双方兵马正在集结的时候,铁木尔突然暴病而去。

从此铁木尔和大明再无交战,铁木尔死了之后很的是,他的孙子哈里勒继承了大位,这跟明朝开国很像,朱元璋死了之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文。

结果铁木尔那些儿子不干了,人家纷纷起兵要求去夺得大位,最终谁夺得了大位呢?铁木尔的四儿子哈鲁伐,他把自己的侄子赶跑,夺回了铁木尔帝国的大位。

而且在哈鲁伐造反的时候,他还派使者给明成祖朱棣写了信求援,朱棣接这个信之后,还命人回了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是:哈鲁伐,你看你是做叔叔的,为什么要跟侄子去争这个皇位呢?你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不好吗?

当然哈鲁伐接到这个信的时候,他已经把侄子赶跑,成为了铁木尔帝国的主宰者,只不过有时候我们都想,朱棣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命人写下这封信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1914年7月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事实上,早在一战爆发之前的那些年...
原创 当... 最近,关于印度的话题在世界各国社交网站上掀起了一阵热议。其中,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印度与晚清中国的异同。...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海右居士葛学...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海右居士葛学功书法草书六尺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诗 原创海右居士 —— 葛学...
原创 赵... 自《千字文》将“起翦颇牧”并称以来,人们对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将军便有了“战国四大名将”的称...
原创 苏... 在全球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常常发现,战胜自己的最大敌人并非外部势力,而往往是自身。这一道理在国家层面尤...
原创 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 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历史阶段。读过《三国演义》的朋...
原创 戚... 戚继光是明代最伟大的战术家,大家熟悉的只是他剿灭倭寇的小分队战术。实际上他是明清时期中国战术的最高峰...
文化中国行:北洋法政学堂10月... 文化中国行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有着很多见证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风貌建筑,位于河北...
原创 他... 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诏书》,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始走向共和,进入了一个新的...